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文身下的身份危机

作者 Chris Weller 译者 陈墨 《 青年参考 》( 2014年12月03日   38 版)

    美国专栏作家

    几周前,我睡眼惺忪地乘地铁去上班,却发现自己的目光被坐在对面的年轻女士吸引了。她穿着职业套装,外搭电影《残酷冰雪》中那种夹克,脚上一双人字拖,左脚上还有一个“无限”符号的文身,符号的一个弯被故意省略掉了,好给单词“love”腾地方。她身边坐着一位邋遢的男士,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两只胳膊上的文身像华丽的壁画一样,一只似乎描绘的是外星人大战的场景,另外一只好像是机器人恋爱的故事。他旁边,挤在这排最边上的男士正在紧张地用大拇指戳着手机,当他把手转过来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指关节上纹了个单词“Jasmine”,下面还有个日期。

    车厢里有文身的人似乎都是“千禧一代”,他们选择用这种饱受诟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作为同龄人,我们大概都会定期上社交网站,个人简介和页面都会不停地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是谁?现代性正在强迫我们确切地宣布自己的身份。

    成长在一个迅速变化且充满挑战的世界,大多数年轻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挣扎着想要厘清自己可能会成为谁。最近调查表明,文身不仅仅表达身份——它们定义身份。

    尽管文身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了,但从未像现在这么流行过。1960年,美国约有500个专业的文身艺术家,1995年,这个数字激增到1万以上。最近的估计数字是,约五分之一的美国人都有文身,其中的40%是“千禧一代”,学者们说这并不是个巧合。

    “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琐碎而吵闹的世界里。”阿肯色州立大学研究消费者行为与流行文化关系的教授维里奇塔说。她认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重建身份”,无论是线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1998年,维里奇塔及其同事研究发现,人们把文身当成表达自己文化喜好的方式。“我们本想看看后现代的身份认同,结果发现,我们身处人们知道自己是谁的现代。”维里奇塔说,“他们对核心自我是有感觉的。”八年后,这个研究团队第二次研究发现,访谈对象似乎需要证明自己确实是有身份的。他们把文身作为对自己身份理解的方式。

    “世界变化太快,令人措手不及,”参与研究的杰夫·默里说道,“人们缺乏一个身份认同的支点,而文身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支点,文身的流行体现了人们对稳定、可预见性和永恒的诉求。”

    人们的品味和文身也在变化。文身开始有不一样的样式和意义,因为人们开始想要承载在图案以外、更多的、不一样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纹上了超现实肖像和看起来“跃然皮上”的三维文身。对锚、羽毛、文字、鸟等简单的图样也依然兴趣不减,但是加入了更多的创意。简单的心形图样变成了结构精准的3D效果人类心脏,平淡无奇的文字变成了奶奶的手迹。

    人们希望他们的文身能够表达出他们是谁。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文字文身。“一个词,比如‘信念’或‘希望’,又简单又具体,”纽约一位文身艺术家吉恩·科菲说,“表达了这个人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更为抽象的,比如一片羽毛,意义的解读就更为自由。”

    文身也可能是身份的时间胶囊,人们对无限感的诉求通过羽毛、箭、鸟、无限符号等图样体现出来。表达对稳定的追求时,往往会选择锚、亲人的手迹或宗教图样。文身给人们,特别是“千禧一代”证明自己的方式——世界变化能奈我何?

    尽管文身比较普遍了,但还是有80%的人、甚至“千禧一代”的大部分人没有文身。很多人通过家庭、宗教、社会生活或事业建立起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尽管数据称现代影响如滚滚洪流把他们裹挟进了身份认同问题的漩涡。

    美国《大西洋月刊》

 

青年接近恐怖组织有原因
夫妻能像室友一样相处吗?
文身下的身份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