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单口喜剧能否走红中国?
作者 Adam Skuse 译者 高文慧
《
青年参考
》(
2014年10月22日
27
版)
|
莱娅·罗(音)正在用英语进行“单口喜剧”表演。 |
“功夫喜剧吧”看上去和上海其他酒吧没什么区别。但每到表演时间,都会有大批当地人、外国人和外地游客聚集于此,庆祝一场狂欢盛会。
它是中国第一家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俱乐部。2011年2月,这群热情满满的单口喜剧爱好者首次在一家酒吧的角落里表演,观众的反应“难以想象的糟糕”,“功夫喜剧吧”主创者之一、澳大利亚人安迪·柯顿说。当时,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还无人知晓。
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苦练技艺。2012年底,上海市区一家体育主题酒吧,为他们提供了一块专用表演场地。中国内地终于有了第一家单口喜剧俱乐部。
“功夫喜剧吧”每周举办三场“开放麦克风”演出,两场英文、一场中文,外加周末专场。他们还邀请世界各地的专业演员前来表演。之后,许多“开放麦克风”演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当地和外国喜剧演员提供了更多表演机会。
莱娅·罗(音)是一名上海本土喜剧演员,擅长通过故作严肃的动作和表情传达她的奇思妙想。
“我性格内向,单口喜剧可以让我表达天马行空的想法,”她说,“我不是在讲笑话,而是表达观点,观众会自己找到笑点。”
坦率的自我表达,恰恰是中国年轻人的最大诉求,单口喜剧表演团队“笑道文化”的创始人王龑称。
西方单口喜剧的火爆,鼓舞了最早加入“笑道文化”的成员李岱松。当时,中国人对这个概念并不熟悉,他们只好将单口喜剧融入社交活动中。
“我们就说,这里有个派对,有人讲笑话给观众听。”王龑说,“这样一来,就不用跟观众解释什么是单口喜剧了。然后一步步推出这一概念,并将它和中国传统相声相结合。”
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现在,“笑道文化”每月一场大型演出,吸引800~1000名观众,旗下有14名签约演员,还定期举办培训班。
单口喜剧很受年轻人欢迎,但比较难被老一辈人接受,因为他们比较“拒绝标新立异”。“我们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渠道,让他们尝试新鲜事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多人赚钱很多,但并不快乐,人人都有隐藏的一面。”王龑说。
从2012年起,洛杉矶艺人布奇·布拉德利多次在“功夫喜剧吧”登台演出。中国年轻喜剧演员的英文表演,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徐益、阿兰娜·傅(音)和莱娅·罗等本土演员的表演都很酷。中国观众比例从10%上升到35%。中国会是下一个喜剧领军者,中心就在上海。”布拉德利说。
柯顿说,看到中国喜剧演员的崛起是他最开心的事。“功夫喜剧吧”的终极目标人群并非外国人而是中国观众。“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海归,他们都希望看到正宗的单口喜剧。”
在国际喜剧舞台上,上海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汤姆·罗兹、阿里·沙菲尔、威尔·沙文斯等喜剧巨星,都曾到上海表演。每周都有喜剧演员给柯顿发邮件,想到“功夫喜剧吧”表演。
今年底,美国喜剧演员乔·克劳克,将在“功夫喜剧吧”进行两个月的固定演出。喜剧吧也将扩展场地,从而容纳150个座位。他们的目标是把喜剧吧开到全国各地,让偏远地区的观众也能欣赏到单口喜剧的魅力。
喜剧吧的另一名创始人奥黛丽·穆雷经常往返于上海和纽约之间。她说,上海的单口喜剧才刚起步,希望纽约观众能多了解上海的单口喜剧。“虽然上海的表演机会较少,但舞台质量都很高。”
然而,单口喜剧能否在中国蓬勃发展?
柯顿觉得,他们了解禁区在哪。“就像在中国生活——只要了解当地规矩,你就能放手做事,政府施加的限制和观众施加的差不了太多。”
布拉德利甚至觉得这些条条框框非常有趣:“中国一直在变化,变得更加开放,人们常说,‘放手去做,就总会有结果’。上海是个适合尝试各种新事物的城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功夫喜剧吧”看上去和上海其他酒吧没什么区别。但每到表演时间,都会有大批当地人、外国人和外地游客聚集于此,庆祝一场狂欢盛会。
它是中国第一家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俱乐部。2011年2月,这群热情满满的单口喜剧爱好者首次在一家酒吧的角落里表演,观众的反应“难以想象的糟糕”,“功夫喜剧吧”主创者之一、澳大利亚人安迪·柯顿说。当时,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还无人知晓。
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苦练技艺。2012年底,上海市区一家体育主题酒吧,为他们提供了一块专用表演场地。中国内地终于有了第一家单口喜剧俱乐部。
“功夫喜剧吧”每周举办三场“开放麦克风”演出,两场英文、一场中文,外加周末专场。他们还邀请世界各地的专业演员前来表演。之后,许多“开放麦克风”演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当地和外国喜剧演员提供了更多表演机会。
莱娅·罗(音)是一名上海本土喜剧演员,擅长通过故作严肃的动作和表情传达她的奇思妙想。
“我性格内向,单口喜剧可以让我表达天马行空的想法,”她说,“我不是在讲笑话,而是表达观点,观众会自己找到笑点。”
坦率的自我表达,恰恰是中国年轻人的最大诉求,单口喜剧表演团队“笑道文化”的创始人王龑称。
西方单口喜剧的火爆,鼓舞了最早加入“笑道文化”的成员李岱松。当时,中国人对这个概念并不熟悉,他们只好将单口喜剧融入社交活动中。
“我们就说,这里有个派对,有人讲笑话给观众听。”王龑说,“这样一来,就不用跟观众解释什么是单口喜剧了。然后一步步推出这一概念,并将它和中国传统相声相结合。”
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现在,“笑道文化”每月一场大型演出,吸引800~1000名观众,旗下有14名签约演员,还定期举办培训班。
单口喜剧很受年轻人欢迎,但比较难被老一辈人接受,因为他们比较“拒绝标新立异”。“我们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渠道,让他们尝试新鲜事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多人赚钱很多,但并不快乐,人人都有隐藏的一面。”王龑说。
从2012年起,洛杉矶艺人布奇·布拉德利多次在“功夫喜剧吧”登台演出。中国年轻喜剧演员的英文表演,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徐益、阿兰娜·傅(音)和莱娅·罗等本土演员的表演都很酷。中国观众比例从10%上升到35%。中国会是下一个喜剧领军者,中心就在上海。”布拉德利说。
柯顿说,看到中国喜剧演员的崛起是他最开心的事。“功夫喜剧吧”的终极目标人群并非外国人而是中国观众。“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海归,他们都希望看到正宗的单口喜剧。”
在国际喜剧舞台上,上海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汤姆·罗兹、阿里·沙菲尔、威尔·沙文斯等喜剧巨星,都曾到上海表演。每周都有喜剧演员给柯顿发邮件,想到“功夫喜剧吧”表演。
今年底,美国喜剧演员乔·克劳克,将在“功夫喜剧吧”进行两个月的固定演出。喜剧吧也将扩展场地,从而容纳150个座位。他们的目标是把喜剧吧开到全国各地,让偏远地区的观众也能欣赏到单口喜剧的魅力。
喜剧吧的另一名创始人奥黛丽·穆雷经常往返于上海和纽约之间。她说,上海的单口喜剧才刚起步,希望纽约观众能多了解上海的单口喜剧。“虽然上海的表演机会较少,但舞台质量都很高。”
然而,单口喜剧能否在中国蓬勃发展?
柯顿觉得,他们了解禁区在哪。“就像在中国生活——只要了解当地规矩,你就能放手做事,政府施加的限制和观众施加的差不了太多。”
布拉德利甚至觉得这些条条框框非常有趣:“中国一直在变化,变得更加开放,人们常说,‘放手去做,就总会有结果’。上海是个适合尝试各种新事物的城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