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民众究竟如何看待中国

陶郁 《 青年参考 》( 2014年10月22日   02 版)

    从最新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来看,美国民众对中国感兴趣和了解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人们的一般想象。

    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时隔五年后再次访华。许多观察家认为,奥巴马此访将对消除中美互疑、增进双方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前访华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明确表示,奥巴马将此访视为“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领导人之间的直接联系,自然是中美关系不可或缺的维度;然而,两国人民对对方国家的直接认知情况,也是中美关系的直接写照和重要影响因素。最近,《当代中国》杂志发表两篇论文,通过随机抽样获得实证调查数据,描述了普通美国民众对中国及其在国际舞台上所发挥作用的印象,为我们了解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提供了新信息。

    两篇论文的分析数据,都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于2010年6~8月合作开展的一次专项调查。该调查由印第安纳大学调查研究中心通过电话访谈完成,旨在了解和理解美国普通民众看待中国的态度。样本覆盖了生活在美国48个州的810位居民,研究者对每位对象的平均访谈时间超过24分钟。

    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美国民众并不关心自己国家以外的事务,事实上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比较清楚的认知。例如,超过七成受访者知道中国是美国的净债权国,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中美关系恶化会损害美国利益。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实力也获得了大部分美国民众的认可,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而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足以满足人民需求。

    事实上,美国民众对中国感兴趣的程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不仅近八成受访者表示有兴趣了解与中国有关的新闻,还有8%的受访者到访过中国。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的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看待中国的态度。通过报纸或亲身访问了解中国的美国民众,往往对中国持有更加正面的看法;而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了解中国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则往往较为负面。不过,总体来说,如果受访者对中国文化和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更感兴趣,对中国的印象往往更正面;但掌握多少与中国相关的知识,似乎并不会直接影响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尽管中国这些年通过举办奥运会、推广孔子学院和播放国家宣传片等多种手段,试图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但许多美国普通民众似乎对此并不买账。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成美国民众认为中国的流行文化具有吸引力,仅有四成左右美国民众意识到中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总体上说,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有限;中国在美国民众眼中的可爱程度,不仅远不如日本和印度,甚至还略逊于俄罗斯。

    具体来说,美国民众看待中国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异的。调查发现,年轻人普遍比老年人对中国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如今六七十岁的美国人对中国敌意最深;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访者,往往对中国看法更正面,性别和收入等因素则不会显著影响美国民众看待中国的态度。就政治立场而言,民主党支持者往往比共和党支持者对中国更友善,自由主义者则往往比保守主义者对中国持有更积极的态度。此外,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具有竞争力、中国文化具有吸引力以及中国政治制度能够保持稳定的受访者,也往往倾向于对中国持有好感。

    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言,五分之三的美国民众将中国视为富有影响的大国,但也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没有尽到所应担负的国际责任;此外,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相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在未来十年内继续增加,而近六成受访者预言中国的政治局势将在未来十年内保持稳定。有趣的是,那些对中国政治制度怀有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往往不会抱怨中国未能履行足够的国际义务;而对中国政治制度相对比较认可的受访者,往往对中国所应担负的国际责任具有更高的期待。

    总体来说,从这些最新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来看,美国民众对中国感兴趣和了解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人们的一般想象。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已经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认可,但在文化领域和国际形象等“软实力”方面的表现似乎要逊色许多。

    由于研究样本是通过电话访谈收集的,上述数据有可能高估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兴趣,因为那些不那么感兴趣的人更可能在访谈开始前就挂断电话。不过,这些发现填补了许多研究空白,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于两国政府和人民都异常重要。高层交流固然是推动双方建立战略互信和在多领域展开合作的重要手段,但从长期来看,要想将高层交流的成果落到实处,必然离不开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

 

美国民众究竟如何看待中国
安倍为什么开始说“日中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