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鸿沟加深
技术进步将让富人寿命达穷人两倍?
琳达·玛莎 译者 温莎
《
青年参考
》(
2014年10月08日
35
版)
|
德国文艺复兴领军者之一鲁卡斯·克拉纳赫的《不老泉》完成于1546年,其时画家已74岁高龄。 |
|
1967年,85岁的毕加索坐在他最新的画作旁。 |
科技进步让活到百岁和返老还童都不再是痴心妄想,但这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拥有良好生活习惯、无压力、负担得起昂贵医疗费用的富人将越活越长,穷人却可能比父母一辈还要短命。有人甚至预言,富人的寿命将长达穷人的两倍,一场因贫富间寿命鸿沟引发的革命一触即发。
“人们争夺的最终不再是金钱,而是生命”
在美国,贫富差距非常惊人,自1975年以来,个人收入80%的增长来自10%的人口。受上天眷顾的富人,可以负担别人无法企及的奢华生活:住高档社区,开混合动力车,吃有机食物;与之相对的,穷人租住破房子,驾驶着老旧的汽车,从超市买加工过的垃圾食品。
这些还不是贫富间的全部差别,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不平等现象正在逼近,可能引发更激烈的阶层斗争:穷人与富人间的预期寿命差距越来越大。
如今,美国富人与贫困工人阶层间的预期寿命差距,已达到12.2年。在专家的预测中,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男性平均预期寿命高达80岁,而没有高中文凭的人可能在67岁就去世;拥有大学学历的白人女性预计能活到84岁,而没受过教育的女性仅为73岁。
更令人担忧的是,寿命鸿沟仍在加深。美国著名医学刊物《健康事务》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没有高中文凭的白人女性,寿命比同等学历的上一代人短5年;同样没读过高中的白人男性,比18年前同样学历的人寿命短3年。
这些数据只代表了未来人们寿命的差距,并未涉及社会问题。随着科学进步,寿命延长加剧生命的不平等后,会发生什么?也许贫富之间最终争夺的不再是金钱,而是生命——活到60岁还是120岁。人们能接受富人拥有穷人的“两条命”吗?
活到百岁将成常态
我们需要开始讨论这些问题了。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逼近百岁,“长生不老之法”也许不再限于科幻小说。“刚刚过去的5年中,我们完成了多项突破。”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说,“现在,实验室成功研制了不少减缓衰老,以及缓解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的化合物。”
辛克莱尔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一种能逆转细胞老化过程的化学物质。研究者用名为NAD的天然化合物喂养小白鼠,增强它们的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令其进行更有效的代谢,并减少有毒代谢物的排出。仅仅一周后,年龄较大的老鼠身体组织就恢复到了年龄6个月的水平。这种“令人惊讶的逆转速度”震惊了科学家。
如果将上述变化代换到人类身上,意味着60岁老人能“返老还童”,转换为20岁的年轻人。实验提供了一种充满诱惑力的可能性:将成熟的智慧与强韧的生命力相结合。研究人员迫切希望尽快进行人体实验。
另一项实验也表明了研制长寿药物的可能性。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旧金山大学与哈佛大学的两队科学家都宣布,从年轻老鼠体内抽取的鲜血能让年长老鼠的肌肉、大脑重新焕发活力。他们还找到了血液中催生这些变化的蛋白质。
此外,大量对百岁老人的研究显示,不仅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长寿,强大的基因也是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筛选数以百万计的DNA标记,希望找到百岁老人身体携带的长寿基因。在他们的设想中,通过合成这些基因,能制造抗衰老的药物。
在接下来的50年中,科学发现也许能使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成为常态,而不是例外。想象一下,我们都可以像画家毕加索、音乐家帕布洛·卡萨尔和戴夫·布鲁贝克一样,在90多岁时仍保持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能成为“寿命改革”的受益者。“这些事情也许能在我有生之年发生。”44岁的辛克莱尔说。
“健康精英”拉开寿命差距
新化合物能延迟甚至逆转衰老,可不意味着人人都有份享受,寿命间的鸿沟很可能变得像科罗拉多大峡谷一样宽广——富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加速改善,其他人则背道而驰。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寿专家杰伊·奥利尚斯基所言:“随着技术进步,贫富间的寿命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由于限制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贫穷本身就自带压力。在衣食住行以及医疗方面捉襟见肘,会催使血液中应激激素水平提高,引发焦虑和慢性失眠,长久下去甚至威胁生命,如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疾病。
“贫穷就像小偷。”马里兰大学社会公平规范学教授迈克尔·雷斯奇说,“穷困潦倒的生活不仅让人丧失成功的机会,还会偷走寿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权阶层,他们在长寿方面占尽优势。这些人成长在生活环境简单、父母收入稳定的家庭,自己拥有体面的工作,能负担医疗保险。他们享受着低犯罪率的高档社区、优秀的公办学校、宽敞的医院和尽责的医生,更有营养的食物以及优越的社会服务,生活不会轻易受到打扰。
美国南加州大学致力于研究老年病的专家凯莱布·芬奇称这些人为“健康精英”。“他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抽烟,更有可能花时间锻炼身体。”芬奇说,“而穷人会更频繁地生病。他们住在高密度的家庭,一人生病,全家都无法幸免。”
新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婴儿潮一代年龄渐长,“灰色海啸”转眼将至——体弱多病的老人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情感和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医疗保健系统破产。
年近八旬的老人给人思维混乱、步履蹒跚的印象,但凡事都有例外。美国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84岁高龄,指导了电影《泽西男孩》。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近30%的人仍十分硬朗,56%的人表示健康问题不妨碍他们工作和做家务。未来,对负担得起昂贵新药物的人而言,活到100岁甚至120岁都不再是问题。
“老龄化的过程即将改变,与前人相比,老年人在不同年龄的健康轨道将出现显著改变。”奥利尚斯基说,“尤其是当他们有机会获得不在医疗保健范畴内的抗衰老药物时,变化将更明显。”
如果长寿药物发明得够快,74岁的芬奇很可能成为受益者。作为老年病领域的权威专家,这位高高瘦瘦的老人尚未现象出衰败迹象。当然,像他这样的人不多,他的同事和朋友大多已退休,或是许久“不再充电”了——他在南加州大学校园内吃午餐的鲑鱼沙拉时,用了这样的比喻。
“我的一些朋友在65岁就选择了功成身退。工作给予我们压力,迫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与时俱进。而远离工作的他们就像老照片一样,褪去了曾经的活力。”
但芬奇的职业生涯仍然充实,生活也十分健康。从大学时加入耶鲁游泳队起,他就一直保持着定期游泳的习惯。
想象一下,新研制的药物能让70岁,甚至90岁的老人像芬奇一样充满活力,所有耄耋老人都如50岁般老当益壮,这不正是我们渴望看到的?
然而,这些在未来可能实现的寿命逆转,也许会前所未有地点燃大众的怒火。如果富人的寿命长达穷人的两倍,而穷人比他们父母活的时间还要短,一场革命或许在所难免。
但也不用太担心,也许我们能找到办法,令每个人的才能都尽情施展,各收入阶层共享长寿药物带来的福利。我们也许可以利用长者的智慧,预防人们对“灰色海啸”加速经济崩溃的预言,减少“仇富”之情。
我们面前有两个通向不同方向的门槛:第一个是人口迅速老龄化,侵蚀脆弱的经济;另一个是人人拥有更长的寿命,享受更丰富的人生。
□美国《万古杂志》
科技进步让活到百岁和返老还童都不再是痴心妄想,但这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拥有良好生活习惯、无压力、负担得起昂贵医疗费用的富人将越活越长,穷人却可能比父母一辈还要短命。有人甚至预言,富人的寿命将长达穷人的两倍,一场因贫富间寿命鸿沟引发的革命一触即发。
“人们争夺的最终不再是金钱,而是生命”
在美国,贫富差距非常惊人,自1975年以来,个人收入80%的增长来自10%的人口。受上天眷顾的富人,可以负担别人无法企及的奢华生活:住高档社区,开混合动力车,吃有机食物;与之相对的,穷人租住破房子,驾驶着老旧的汽车,从超市买加工过的垃圾食品。
这些还不是贫富间的全部差别,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不平等现象正在逼近,可能引发更激烈的阶层斗争:穷人与富人间的预期寿命差距越来越大。
如今,美国富人与贫困工人阶层间的预期寿命差距,已达到12.2年。在专家的预测中,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男性平均预期寿命高达80岁,而没有高中文凭的人可能在67岁就去世;拥有大学学历的白人女性预计能活到84岁,而没受过教育的女性仅为73岁。
更令人担忧的是,寿命鸿沟仍在加深。美国著名医学刊物《健康事务》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没有高中文凭的白人女性,寿命比同等学历的上一代人短5年;同样没读过高中的白人男性,比18年前同样学历的人寿命短3年。
这些数据只代表了未来人们寿命的差距,并未涉及社会问题。随着科学进步,寿命延长加剧生命的不平等后,会发生什么?也许贫富之间最终争夺的不再是金钱,而是生命——活到60岁还是120岁。人们能接受富人拥有穷人的“两条命”吗?
活到百岁将成常态
我们需要开始讨论这些问题了。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逼近百岁,“长生不老之法”也许不再限于科幻小说。“刚刚过去的5年中,我们完成了多项突破。”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说,“现在,实验室成功研制了不少减缓衰老,以及缓解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的化合物。”
辛克莱尔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一种能逆转细胞老化过程的化学物质。研究者用名为NAD的天然化合物喂养小白鼠,增强它们的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令其进行更有效的代谢,并减少有毒代谢物的排出。仅仅一周后,年龄较大的老鼠身体组织就恢复到了年龄6个月的水平。这种“令人惊讶的逆转速度”震惊了科学家。
如果将上述变化代换到人类身上,意味着60岁老人能“返老还童”,转换为20岁的年轻人。实验提供了一种充满诱惑力的可能性:将成熟的智慧与强韧的生命力相结合。研究人员迫切希望尽快进行人体实验。
另一项实验也表明了研制长寿药物的可能性。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旧金山大学与哈佛大学的两队科学家都宣布,从年轻老鼠体内抽取的鲜血能让年长老鼠的肌肉、大脑重新焕发活力。他们还找到了血液中催生这些变化的蛋白质。
此外,大量对百岁老人的研究显示,不仅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长寿,强大的基因也是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筛选数以百万计的DNA标记,希望找到百岁老人身体携带的长寿基因。在他们的设想中,通过合成这些基因,能制造抗衰老的药物。
在接下来的50年中,科学发现也许能使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成为常态,而不是例外。想象一下,我们都可以像画家毕加索、音乐家帕布洛·卡萨尔和戴夫·布鲁贝克一样,在90多岁时仍保持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能成为“寿命改革”的受益者。“这些事情也许能在我有生之年发生。”44岁的辛克莱尔说。
“健康精英”拉开寿命差距
新化合物能延迟甚至逆转衰老,可不意味着人人都有份享受,寿命间的鸿沟很可能变得像科罗拉多大峡谷一样宽广——富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加速改善,其他人则背道而驰。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寿专家杰伊·奥利尚斯基所言:“随着技术进步,贫富间的寿命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由于限制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贫穷本身就自带压力。在衣食住行以及医疗方面捉襟见肘,会催使血液中应激激素水平提高,引发焦虑和慢性失眠,长久下去甚至威胁生命,如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疾病。
“贫穷就像小偷。”马里兰大学社会公平规范学教授迈克尔·雷斯奇说,“穷困潦倒的生活不仅让人丧失成功的机会,还会偷走寿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权阶层,他们在长寿方面占尽优势。这些人成长在生活环境简单、父母收入稳定的家庭,自己拥有体面的工作,能负担医疗保险。他们享受着低犯罪率的高档社区、优秀的公办学校、宽敞的医院和尽责的医生,更有营养的食物以及优越的社会服务,生活不会轻易受到打扰。
美国南加州大学致力于研究老年病的专家凯莱布·芬奇称这些人为“健康精英”。“他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抽烟,更有可能花时间锻炼身体。”芬奇说,“而穷人会更频繁地生病。他们住在高密度的家庭,一人生病,全家都无法幸免。”
新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婴儿潮一代年龄渐长,“灰色海啸”转眼将至——体弱多病的老人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情感和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医疗保健系统破产。
年近八旬的老人给人思维混乱、步履蹒跚的印象,但凡事都有例外。美国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84岁高龄,指导了电影《泽西男孩》。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近30%的人仍十分硬朗,56%的人表示健康问题不妨碍他们工作和做家务。未来,对负担得起昂贵新药物的人而言,活到100岁甚至120岁都不再是问题。
“老龄化的过程即将改变,与前人相比,老年人在不同年龄的健康轨道将出现显著改变。”奥利尚斯基说,“尤其是当他们有机会获得不在医疗保健范畴内的抗衰老药物时,变化将更明显。”
如果长寿药物发明得够快,74岁的芬奇很可能成为受益者。作为老年病领域的权威专家,这位高高瘦瘦的老人尚未现象出衰败迹象。当然,像他这样的人不多,他的同事和朋友大多已退休,或是许久“不再充电”了——他在南加州大学校园内吃午餐的鲑鱼沙拉时,用了这样的比喻。
“我的一些朋友在65岁就选择了功成身退。工作给予我们压力,迫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与时俱进。而远离工作的他们就像老照片一样,褪去了曾经的活力。”
但芬奇的职业生涯仍然充实,生活也十分健康。从大学时加入耶鲁游泳队起,他就一直保持着定期游泳的习惯。
想象一下,新研制的药物能让70岁,甚至90岁的老人像芬奇一样充满活力,所有耄耋老人都如50岁般老当益壮,这不正是我们渴望看到的?
然而,这些在未来可能实现的寿命逆转,也许会前所未有地点燃大众的怒火。如果富人的寿命长达穷人的两倍,而穷人比他们父母活的时间还要短,一场革命或许在所难免。
但也不用太担心,也许我们能找到办法,令每个人的才能都尽情施展,各收入阶层共享长寿药物带来的福利。我们也许可以利用长者的智慧,预防人们对“灰色海啸”加速经济崩溃的预言,减少“仇富”之情。
我们面前有两个通向不同方向的门槛:第一个是人口迅速老龄化,侵蚀脆弱的经济;另一个是人人拥有更长的寿命,享受更丰富的人生。
□美国《万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