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联手为何这样难?
本报记者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4年09月16日
45
版)
在汽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自主品牌的处境并没有期待中的那样美好。
9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销表现略好于上月,其中乘用车环比和同比均呈一定增长,商用车有所下降。然而,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连续12个月下滑,8月市场占有率为37.1%,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仅有19.5%。
人们不得不老生常谈:自主品牌该如何自救?自主品牌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
探讨自主品牌整体运营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目前,自主品牌似乎依然秉承销售至上的原则,大部分品牌把精力投入销售渠道,忽视了研发和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在自主品牌成立初期,或许能起到拉动销量的作用,但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合资品牌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自主品牌就会暴露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过去30年,中国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反面教材。早年,在国有车企缺乏创新动力的背景下,涌现了一批自主造车的民营车企。然而,由于自主品牌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拆台,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上难有突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车企,它们通常会联合进行大量的基础技术研发,共同分担成本,强化日本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自主品牌要想改变现状,他有三点建议:一是在政策层面,根据WTO条款,政府应公平支持各国品牌的技术研发,应该在“研发投入占企业投资比例”的方面对车企制定政策制约,应该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投资用来支持中国品牌的技术研发;第二,中国品牌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当下,中国品牌之间的合作比外国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弱得多;第三,中国品牌大多处于相同的细分市场,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应该走差异化路线,减少内耗。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徐长明将提振自主品牌的途径归结为精诚合作、协同发展。他认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抱团取暖”,只有加强在核心零部件、基础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共赢,才能扭转颓势。
可是,自主品牌在联合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没有那么容易克服。在董扬看来,自主品牌联手遇阻,不仅是因为各自开发流程不一致,中国品牌没有精诚团结的文化习惯也是掣肘之一。自主品牌确实有联合的例子,但效果并不很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在众多自主品牌中,是应当选择品牌合作之路,还是品牌整合之路,进而打造几家大型的,有竞争力的品牌?这些都需要自主企业去探索,监管部门去思考。
显然,众多自主品牌如果过于分散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利于品牌的塑造和发展的。董扬就此表示,“品牌之间还需要兼并和重组”。那么,找到一种途径,整合现有的自主品牌,并将其重新塑造和包装,或许会给现在身处困境的自主品牌,提供一条可行的出路。
在汽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自主品牌的处境并没有期待中的那样美好。
9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销表现略好于上月,其中乘用车环比和同比均呈一定增长,商用车有所下降。然而,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连续12个月下滑,8月市场占有率为37.1%,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仅有19.5%。
人们不得不老生常谈:自主品牌该如何自救?自主品牌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
探讨自主品牌整体运营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目前,自主品牌似乎依然秉承销售至上的原则,大部分品牌把精力投入销售渠道,忽视了研发和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在自主品牌成立初期,或许能起到拉动销量的作用,但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合资品牌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自主品牌就会暴露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过去30年,中国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反面教材。早年,在国有车企缺乏创新动力的背景下,涌现了一批自主造车的民营车企。然而,由于自主品牌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拆台,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上难有突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车企,它们通常会联合进行大量的基础技术研发,共同分担成本,强化日本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自主品牌要想改变现状,他有三点建议:一是在政策层面,根据WTO条款,政府应公平支持各国品牌的技术研发,应该在“研发投入占企业投资比例”的方面对车企制定政策制约,应该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投资用来支持中国品牌的技术研发;第二,中国品牌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当下,中国品牌之间的合作比外国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弱得多;第三,中国品牌大多处于相同的细分市场,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应该走差异化路线,减少内耗。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徐长明将提振自主品牌的途径归结为精诚合作、协同发展。他认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抱团取暖”,只有加强在核心零部件、基础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共赢,才能扭转颓势。
可是,自主品牌在联合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没有那么容易克服。在董扬看来,自主品牌联手遇阻,不仅是因为各自开发流程不一致,中国品牌没有精诚团结的文化习惯也是掣肘之一。自主品牌确实有联合的例子,但效果并不很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在众多自主品牌中,是应当选择品牌合作之路,还是品牌整合之路,进而打造几家大型的,有竞争力的品牌?这些都需要自主企业去探索,监管部门去思考。
显然,众多自主品牌如果过于分散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利于品牌的塑造和发展的。董扬就此表示,“品牌之间还需要兼并和重组”。那么,找到一种途径,整合现有的自主品牌,并将其重新塑造和包装,或许会给现在身处困境的自主品牌,提供一条可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