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布朗案点燃美国种族主义怒火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27日   20 版)

    面对抗议人群,警方严阵以待。

    8月25日,美国18岁黑人少年迈克尔·布朗的葬礼,在圣路易斯市弗格森镇可容纳4000人的教堂中举行,3名白宫官员代表奥巴马出席葬礼。一条标语挂在他遇害的地方——“我举起手了,别开枪。2014年8月9日,迈克尔·布朗。”

    距布朗死亡已过去半个多月,关于事件真相的细节还在不断浮出水面。由此引发的暴力抗议和种族间的紧张关系,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国家。

    家人:他是个“温和的大个子”

    在熟悉他的人眼中,即将开始大学生涯的布朗是个温柔而幽默的“好孩子”。虽然他个头超过1.9米、体重136公斤,但“内心还只是个小男孩”。

    “我关于布朗最美好的记忆,就是看到这个大孩子戴着耳机、手捧一大罐冰茶,微笑着跟我打招呼。”诺曼底高中的健康和体育老师查理·肯尼迪回忆道。他说,布朗周围总簇拥着四五个追随者,看起来吓人,但其实他很善良。

    今年夏天,他一直住在祖母哈里斯家,准备暑假后去上沃特罗特大学,将来成为供暖和空调技术人员。在23岁的邻居蒂姆·斯尼德看来,这个年轻人低调到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他来我家我都不会注意到他,他就是这么安静。”他说。

    得知布朗与警察发生冲突并被枪杀后,没有人敢相信这一事实。

    家人印象中的布朗是个“温和的大个子”,人缘不错,喜欢在脸谱网上发与朋友的合影。他曾想去踢足球,但在第一场比赛前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担心可能伤害到别人”。

    “他很有趣,还有点蠢。”他的父亲老布朗告诉美国广播公司(ABC),“无论什么时候,没有他不能解决的问题。他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他还记得,自称“大迈克”的儿子喜欢饶舌音乐,喜欢玩电脑游戏,爱看电视剧《恶搞之家》,擅长修理东西,而且学习很努力,希望“有一天全世界都知道我的名字”。

    没人料到,他的名字是以这样的方式为人所知。

    朋友:他“没有伤害任何人,却被冷血地谋杀了”

    据与布朗同行的朋友多里安·约翰逊回忆,事发时,他们正在马路中间行走,一位白人警察语气不善地要求他们“去人行横道”。但当时,他们距离目的地已经很近,很快就能离开公路,所以就没有理会对方。

    于是,警察迅速开着警车过来,将他们堵在路上。“我们离得特别近,几乎只隔几英寸。所以他打算打开车门出来时,车门撞到了我和布朗身上,又把他堵回了车里。”约翰逊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下属的KMOV电视台。

    此时,车内的警察用手按住布朗的脖子,不停试图把他拉进车里,布朗则挣扎着想离开。暴怒的警察拔出枪,一边喊着“我要杀了你”、“我马上开枪了”,一边立刻开枪打中了布朗。

    流着血的布朗和约翰逊开始狂奔。约翰逊躲在了他看到的第一辆车后面,看到警察走出警车,再次将枪口对准了正在逃跑的布朗。

    “我看到警察继续向我的朋友开了第二枪,也击中了他。”约翰逊告诉CNN记者沃尔夫,当时,跑了约10米的布朗转过身来,举起双手,告诉警察他手无寸铁,请求对方停止射击。但警察还在不断开枪,布朗很快倒在地上,失去了意识。

    “我们没有任何犯罪行为,没有伤害任何人,但我的朋友被冷血地谋杀了。”约翰逊说。

    当时,另一位目击证人蒂芙尼·米切尔正好路过,皮亚杰·克伦肖刚好从公寓阳台上,俯瞰到了布朗和警察在车窗处打斗。她们印象中的场景和约翰逊的描述基本一致,布朗的手撑在警车上,似乎正试图逃脱警察的钳制。

    警察追赶布朗时,克伦肖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念头一闪,她拿起手机开始拍摄这一过程。警察向布朗连开几枪,随后,他在布朗的尸体旁来回踱步,似乎对此事的发生有些“难以置信”。“上帝保佑他的灵魂,警察就在公寓外枪杀那个男孩!”克伦肖在视频中如是说。

    但在警方的叙述中,此案还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警方:布朗曾抢劫并殴打警察

    布朗受害时手无寸铁,现场的所有子弹都来自警察的武器,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警察局长乔恩·贝尔马尔认为,布朗并不是无辜的受害者。

    “这件事的起源,是双方发生肢体冲突。”他告诉CNN,警察在事后被送往医院,因为他的“脸被打肿了”。

    8月10日上午10点,贝尔马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身强力壮的布朗将警察堵在警车里,赤手空拳地对其进行殴打,并伸手去抢对方的枪。他说,警察是在双方争斗过程中导致布朗死亡。

    为了保护这位警察的人身安全,弗格森警察局直到8月15日,才公开了其姓名:当警察6年没有受过任何处分的达伦·威尔逊。

    与此同时,当地警方还公布了一段视频,以证明布朗的确有可能是“暴徒”。就在被杀的几分钟前,布朗涉嫌抢劫一家便利店,并偷走一盒价值48.99美元的雪茄。在这段模糊的视频中,疑似布朗的人抓起超市员工的衬衫,用力把他推向货架。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8月9日上午11点51分,正在巡逻的警察达伦·威尔逊的电话响起,有人报警称便利店被抢劫了。对方仔细地描述了抢劫者的外貌特征和离开的方向。但警方承认,威尔逊在枪杀布朗时,并不知道他涉嫌盗窃。

    当天中午12点半,布朗的家人发布声明,称已“出离愤怒”,警方此举是在“诋毁我们儿子的人格”。

    威尔逊的一位朋友还告诉《华盛顿邮报》,这位警察在与布朗的打斗中眼眶骨折,X光片已被提交到圣路易斯检察院,作为确定是否起诉威尔逊的材料之一。

    不过,CNN制片人朱利安·卡明斯很快就声明,威尔逊眼眶骨折的说法“不真实”。弗格森警察局局长汤姆·杰克逊说,他没有亲眼看到威尔逊受伤。检察院的发言人埃德·麦吉也告诉美国《赫芬顿邮报》,检察官目前没有收到任何与威尔逊相关的医疗记录。

    圣路易斯市检察官罗伯特·麦克洛克则告诉美联社,在10月之前,陪审团既无法决定是否起诉威尔逊,也无法看到所有的证据。

    抗议种族歧视引发多日暴力骚乱

    警方的多元文化事务主任、非洲裔女性罗宾·克利尔玛沃塔在车流中穿梭,手举一块写着“支持警官达伦·威尔逊”的大牌子,还拿着袋子请求过往的司机为威尔逊捐钱。有人鸣笛支持,也有人从车窗中探出头来怒骂:“种族主义者!”“你该为自己感到羞耻!”

    克利尔玛沃塔是为数不多的支持威尔逊的黑人。很多人对她不满,但她告诉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在这个问题上她不考虑肤色:“我不介意你是红色、黄色还是绿色,我在这里,只为支持执法。”

    靠卖热狗、薯条、苏打水和每件20元的T恤衫,支持威尔逊的团体筹集了约40万美元,因为“他的律师费是一大笔钱”。

    住在圣路易斯南部的埃德·钱伯斯也告诉《华盛顿邮报》,这位警察被“过早而错误地定罪了”,“有人想杀死他”。

    但在弗格森多天未止的街头抗议中,这样的看法早已湮没在抗击种族歧视的愤怒洪流中。

    8月10日晚,为布朗哀悼的烛光守夜活动演变成暴力骚乱,十多个公司遭到抢劫,超过30人被捕,两名警察受伤。次日,数百人聚集在弗格森警察局,要求为布朗的死讨回公道。警察则在与抗议者的对抗中动用了枪支、催泪瓦斯,甚至装甲车。

    8月16日,密苏里州州长杰伊·尼克松宣布弗格森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实行宵禁。此举依然没有阻止愤怒的民众连夜进行暴力抗议。18日一夜,两处起火,31人被捕,4名警察受伤,至少两人中枪。

    直到8月21日,密苏里州国民警卫队撤出弗格森,在地方官员和布朗家人的极力呼吁下,局势才逐渐归于平静。

    种族主义和警察执法成讨论热点

    尽管对布朗案在调查结束前“不能妄下评断”,但这也足以在全美上下引发一场对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的大讨论。

    据《纽约时报》报道,圣路易斯历来是美国种族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一度甚至不允许黑人居住。上世纪70年代,种族隔离政策逐渐使黑人离开市中心,聚集到弗格森镇这样的郊区,至今这里的黑人居民已超过2/3。

    然而,这里的镇长和警察局长是白人,53个警察中50人是白人,就连威尔逊的陪审团中,也绝大多数是白人。而在街头遭遇警察盘问的人当中,有86%是黑人,被捕者93%是黑人。积累已久的矛盾,让当地人的愤怒在布朗案的导火索下一触即发。

    当地警察对居民的恶劣态度也由来已久。2010年,一名警察在盘查12岁小孩时,掐对方的脖子并将他掀翻在地,还起诉其袭警、拒捕;今年8月19日,圣路易斯市又有一名23岁的黑人青年被警察枪杀;8月23日,密苏里州警察帕皮尔特被停职,原因是他在网上痛斥抗议者“是社会的累赘、社区的祸根,令人恶心,应当在第一时间被镇压”。

    8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声明,称布朗之死令人心碎,他承诺进行全面调查;美国司法部也宣布将审查全国警察的执法行为。14日,奥巴马再次呼吁民众保持冷静,要求当地警方“公开透明”地调查布朗案。

    8月18日,奥巴马再次发声,称很多城市的少数族裔与警方存在“不信任的鸿沟”,居民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视为危险因素,但警方“没有任何理由滥用武力”。同日,他还派出司法部长霍尔德前往弗格森镇平息事态。“我是美国司法部长,但我也是黑人。”霍尔德告诉当地民众。

    由于警察在应对弗格森骚乱中的强横表现,多名美国议员对警察装备的军事化表示担忧。8月23日,奥巴马下令审查向地方警察提供类似装备的项目,并明确表示不希望军队和地方执法部门之间的“界限被模糊”。

    8月24日,美国弗格森,民众悼念遭枪杀的非裔青年布朗。

 

布朗案点燃美国种族主义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