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日关系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20日   02 版)

    民族主义情绪能够在短期内刺激国民的团结,但是像止痛药一样,副作用太大。玩弄民族主义必然会被绑架,另外民族主义再进一步就是排外与仇外,进一步恶化外部环境,破坏既有的合作框架。日本要真正成为大国,就必须成为地区整合的推动者,而东亚地区的合作离不开中日两大国。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中国。

    8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通过代理人向靖国神社献上了“玉串料”(祭祀费),而中韩两国对安倍的批评也保持了相对的克制。

    中韩与日本关系已经持续冷冻一年多。自安倍上台后,日本成为东北亚局势的重要变数。安倍任内推行的一系列带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经济、外交政策,也达到一个临界点。中韩与日本关系需要回到新的常态,对抗不但对各方有损害,而且不利于区域内的整合。11月,中国将成为APEC峰会东道国,也是中日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中日关系或进入触底反弹的时刻。

    这一轮中日之间的对抗,源于日本石原慎太郎挑起的钓鱼岛争端。事涉领土与主权问题, 中日政府回旋空间有限,再加上右翼首相安倍上台推行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能够走上“正常国家”之路。中日关系恶化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东亚地区的格局变动,中国在GDP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上已经全面超越日本。“太平洋足够宽广,可以容纳中美两国”,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竞逐中被边缘化,安倍采取的经济、安全与外交连环拳,可以视为对这种边缘化的抗拒。这一心态在安倍首次赴美访问的演讲中表露无遗:日本回来了。

    最近两年,中日领导层换届,但钓鱼岛引发的中日博弈,使两国领导人至今未能会面,这也成为中日关系乃至东北亚局势的一大隐忧。

    此前,中日两国都有“特使”往来,双方在首脑会面的“前提”方面难以达成妥协。日本希望“无条件会面”,而中国希望日本在认真严肃对待历史问题的同时,承认钓鱼岛存在争议。钓鱼岛在日本的实效控制之下,而石原慎太郎挑起钓鱼岛争端之后,也是弄巧成拙,中国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已经常态化。即便美国认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也不能改变钓鱼岛的管辖权已经“争端化”,而在主权问题上,美国一直“虚伪”地不选边。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的老问题,也是中日关系周期性变坏的一个导火线,钓鱼岛的争端则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中日两国而言,若在绝对主权问题上不松口,那么钓鱼岛就无解。搁置争议的前提是承认争议,若要中日关系回暖,日本必须做出妥协。在非此即彼的主权争论之外,还有共同开发的选项。

    安倍借着钓鱼岛争端,成功实现了日本的防卫整固,并突破了集体自卫权的限制。日本实质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但安倍也不能玩火过大,若因钓鱼岛而与中国擦枪走火,则可能引火烧身。事实上,安倍已经将钓鱼岛争端的国内价值最大化了,日本在防务方面越来越自主了,安全保障会议、新的防卫大纲、中期防卫量整备以及密保法等,使日本向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汲汲以求的“正常国家”又迈进了一大步。

    对安倍而言,实现了“正常国家”并不代表日本的大国地位就回来了。安倍上任后一直未能与中韩领导人会面,已使日本在东北亚的孤立地位暴露无遗。日本最近与朝鲜关系的缓和,只能说是迫不得已的补救。

    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也面临着难以突破的限度,安倍经济学在第二个季度遭遇滑铁卢,GDP一改往日增长态势,大幅缩水,日本经济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观。作为日本制衡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陷入了僵局,美国有议员联名要求将日本踢出去。中国则在推进中韩自贸协定、东亚地区区域全面伙伴关系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获得了地区内国家的积极响应。相比安倍的积极外交,中国的外交更具有建设性和吸引力,与中国关系的持续冷冻是安倍长期执政的阴云。

    日本要真正成为大国,就必须成为地区整合的推动者,而东亚地区的合作离不开中日两大国。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中国。

    民族主义情绪能够在短期内刺激国民的团结,但是像止痛药一样,副作用太大。玩弄民族主义必然会被绑架,另外民族主义再进一步就是排外与仇外,进一步恶化外部环境,破坏既有的合作框架。现在是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刻了。

 

中日关系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中国因素日益影响俄罗斯-北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