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定居中国
译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06日
27
版)
![](../../../images/2014-08/06/27/res03_attpic_brief.jpg) |
在中国少林寺习武的非洲小伙 |
近几年,非洲同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很多中国人前往非洲工作生活;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非洲人来到中国定居。他们来中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抱负。来自喀麦隆的弗朗西斯·杰盖,就是其中一位,他来中国已10年了。
“当你真正喜欢一件事时,你的目的根本不是赚钱。你会发自内心地去努力,就像爱情。”杰盖说。
杰盖坐在北京市中心一家快餐厅里,充满热情地说:“我对北京的一切东西都很痴迷,我还是小孩时,就看了很多李小龙和成龙主演的电影,他们腾空跃起、飞檐走壁、穿过高楼,感觉非常酷。我当时觉得中国人都会武术,就想,长大一定要去中国习武。”
几十年后,他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今年39岁的杰盖,如今精通汉语普通话,常做客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唱京剧或表演绕口令。
2009年,中国政府任命他为中非艺术交流使者。毕业后,他没有加入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小组做汉语国际推广大使,转而当了一名在京非洲大使馆的翻译。他说,对普通话和中国的热爱,把他留在了这里。后来,他与俄罗斯女友在北京组建了家庭,现在已有3个小孩。
以前,也有很多非洲人来华,但结束学业或生意项目结束后,大多会返回非洲。现在不同了,很多人想留下来。有学者也指出,早期来中国的非洲人曾遭歧视,也很难适应陌生文化,如今,非洲人在中国的生活变得容易多了。
来自莫桑比克的欢晶,在清华大学学习国际发展专业。刚毕业的她,又选择去另一所学校进修汉语。她不想回国,想在中国找份工作,她觉得可能性挺大的。
“我们都知道‘人才流失’问题,我们总被告知,‘不能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她说,“我的父母、老师、领导都这么教育我。”但她有自己的想法,她已听过太多故事——很多在国外接受教育的非洲人,按照亲人老师的意见回到家乡,但发现跟环境格格不入,不被同事欢迎,甚至被孤立等。
欢晶很喜欢中国,觉得中国是个可以开发她潜能、给她无限机会的地方。
对很多非洲人来说,出国是个人发展的绝好机会。现在,他们又有了新选择,那就是中国。
□“美国之音”网站
近几年,非洲同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很多中国人前往非洲工作生活;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非洲人来到中国定居。他们来中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抱负。来自喀麦隆的弗朗西斯·杰盖,就是其中一位,他来中国已10年了。
“当你真正喜欢一件事时,你的目的根本不是赚钱。你会发自内心地去努力,就像爱情。”杰盖说。
杰盖坐在北京市中心一家快餐厅里,充满热情地说:“我对北京的一切东西都很痴迷,我还是小孩时,就看了很多李小龙和成龙主演的电影,他们腾空跃起、飞檐走壁、穿过高楼,感觉非常酷。我当时觉得中国人都会武术,就想,长大一定要去中国习武。”
几十年后,他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今年39岁的杰盖,如今精通汉语普通话,常做客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唱京剧或表演绕口令。
2009年,中国政府任命他为中非艺术交流使者。毕业后,他没有加入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小组做汉语国际推广大使,转而当了一名在京非洲大使馆的翻译。他说,对普通话和中国的热爱,把他留在了这里。后来,他与俄罗斯女友在北京组建了家庭,现在已有3个小孩。
以前,也有很多非洲人来华,但结束学业或生意项目结束后,大多会返回非洲。现在不同了,很多人想留下来。有学者也指出,早期来中国的非洲人曾遭歧视,也很难适应陌生文化,如今,非洲人在中国的生活变得容易多了。
来自莫桑比克的欢晶,在清华大学学习国际发展专业。刚毕业的她,又选择去另一所学校进修汉语。她不想回国,想在中国找份工作,她觉得可能性挺大的。
“我们都知道‘人才流失’问题,我们总被告知,‘不能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她说,“我的父母、老师、领导都这么教育我。”但她有自己的想法,她已听过太多故事——很多在国外接受教育的非洲人,按照亲人老师的意见回到家乡,但发现跟环境格格不入,不被同事欢迎,甚至被孤立等。
欢晶很喜欢中国,觉得中国是个可以开发她潜能、给她无限机会的地方。
对很多非洲人来说,出国是个人发展的绝好机会。现在,他们又有了新选择,那就是中国。
□“美国之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