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国人的“非洲梦”
[美] 亚历克西斯·奥克沃朱利 译者 书畅
《
青年参考
》(
2014年07月30日
32
版)
|
《中国的第二大陆》(China's Second Continent),科诺夫出版社2014年5月,304页。 |
随着中非交往不断深入,千万普通中国人扎根非洲大陆,为了在故乡难以获得的机遇打拼。他们如何适应、融入,进而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改变这片陌生的土地?
去年,我到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旅行。期间,我一直在追踪一位精力充沛而又有些紧张不安的中国男子,他是一家采矿公司的唯一职员,他的公司正因劳资纠纷陷入麻烦。
这位中国人英语不错,而且很健谈,愿意找人诉说。他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他非常喜欢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但随后,他又不断抱怨称,在当地雇佣的工人想法太多,唯独不喜欢努力干活,正是这种习气把他的生意搞糟了。最终,当局以不符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存在安全隐患为由,收回了他承包的矿井。然而,这个中国人还是选择留在赞比亚。
我禁不住想到了他远在中国的家人,他们如何看待这个年轻人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为生计打拼?这正是霍华德·W·弗伦奇在新书《中国的第二大陆》中关注的问题——成千上万中国公民在非洲大陆的经历和命运。
有关中国在非洲发挥的作用,坊间议论很多,从中非合作的目的到商业交往。无论如何,2013~2017年,20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的半数将出现在非洲。如弗伦奇所写:“慢慢地,种种因素紧密纠缠在一起。”在非洲的中国人就是把各种因素捏在一起的粘合剂,因此,弗伦奇的主题格外引人入胜。
作为曾在《纽约时报》任职的资深记者,弗伦奇的汉语相当棒,他一开口,被采访对象往往感到惊喜,进而请他来家里坐坐,甚至邀请他参加婚礼。在莫桑比克,来自河南、经营农业公司的郝胜利(音)非常乐意跟他闲扯,而且“直率得令人吃惊”。他跟弗伦奇说:“我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寻求机会。你能想象如果我一开始去美国或德国创业会是什么样子吗?那些地方的人太狡猾了。”他接着说:“所以,只有在非洲,我的生意才搞得起来。”
当然,郝并非在非中国人的代表,他的情况相对特殊——独自一人住在乡下,并从当地政府那里购买土地,用于种植高收益农作物,以此赚取大额利润。郝还有更宏伟的计划,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与莫桑比克姑娘联姻,与当地人打成一片,确保他的小小经济王朝更加稳固。为此,他已经把两个儿子从老家带到了非洲。郝只是众多立志开垦非洲大陆大片狂野的农场主之一——要知道,非洲拥有巨大的潜力,世界上60%的未开垦土地在这里。
和书中的大部分采访对象一样,郝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吃苦”据说是中国革命时期创造的词汇。从马里沙漠中的拖车式活动房,到纳米比亚-安哥拉边境上的边区村落,中国在非洲的开拓者们能够把家安在任何地方。这些男男女女不怕寂寞、无聊、停电以及其他诸多的不方便,为的就是创造并积累财富。在他们看来,非洲的竞争没有祖国那么激烈,腐败现象也可以容忍,总之,一切困难都算不了什么。
在塞内加尔的海滨首都达喀尔,弗伦奇遇见了一位刚满26岁的中国女商人,她开办了一家酒吧兼按摩院。她说:“我刚来达喀尔时,觉得这儿好无聊,中国的一个县城都比这有意思得多。但回到家乡后,我发现没有什么事能做,于是改变了主意。”
本书人物众多,故事复杂,但弗伦奇是位头脑清楚、思维慎密的作者,他的故事引人入胜。当受访者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处处闪现着他们对非洲的美好期望。
中国是非洲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为后者提供贷款、补贴和开发协议,而又不会像美国和欧洲那样附加政治条件。不过,在书中提及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人对中国也有怨言。最近,我请一个塞内加尔木匠给我在达喀尔租住的房子换一把锁,对方向我解释,五金商店里有不同的锁具:“中国货品种最多,但我还是建议你挑选质量好的。”
该书最后几章提到,从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到传统社区,非洲人都在谈论弗伦奇所称的“流氓资本主义”,称政府没能让外国投资客承担起足够的责任。中国一直主张,中非关系是双赢的,但问题在于,很多非洲领导人只想着自己从中获益,却没打算让人民获利。
弗伦奇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非洲,会让“外部力量”在当地建立起经济影响力,他并不怀疑中国对非洲的政治需求将会增加。这种判断或许是正确的,但我还是要说,如果非洲不能充分利用其财富惠及自己的子孙后代,那么,单纯将问题推给中国是不适当的。
□美国《纽约时报》
随着中非交往不断深入,千万普通中国人扎根非洲大陆,为了在故乡难以获得的机遇打拼。他们如何适应、融入,进而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改变这片陌生的土地?
去年,我到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旅行。期间,我一直在追踪一位精力充沛而又有些紧张不安的中国男子,他是一家采矿公司的唯一职员,他的公司正因劳资纠纷陷入麻烦。
这位中国人英语不错,而且很健谈,愿意找人诉说。他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他非常喜欢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但随后,他又不断抱怨称,在当地雇佣的工人想法太多,唯独不喜欢努力干活,正是这种习气把他的生意搞糟了。最终,当局以不符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存在安全隐患为由,收回了他承包的矿井。然而,这个中国人还是选择留在赞比亚。
我禁不住想到了他远在中国的家人,他们如何看待这个年轻人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为生计打拼?这正是霍华德·W·弗伦奇在新书《中国的第二大陆》中关注的问题——成千上万中国公民在非洲大陆的经历和命运。
有关中国在非洲发挥的作用,坊间议论很多,从中非合作的目的到商业交往。无论如何,2013~2017年,20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的半数将出现在非洲。如弗伦奇所写:“慢慢地,种种因素紧密纠缠在一起。”在非洲的中国人就是把各种因素捏在一起的粘合剂,因此,弗伦奇的主题格外引人入胜。
作为曾在《纽约时报》任职的资深记者,弗伦奇的汉语相当棒,他一开口,被采访对象往往感到惊喜,进而请他来家里坐坐,甚至邀请他参加婚礼。在莫桑比克,来自河南、经营农业公司的郝胜利(音)非常乐意跟他闲扯,而且“直率得令人吃惊”。他跟弗伦奇说:“我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寻求机会。你能想象如果我一开始去美国或德国创业会是什么样子吗?那些地方的人太狡猾了。”他接着说:“所以,只有在非洲,我的生意才搞得起来。”
当然,郝并非在非中国人的代表,他的情况相对特殊——独自一人住在乡下,并从当地政府那里购买土地,用于种植高收益农作物,以此赚取大额利润。郝还有更宏伟的计划,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与莫桑比克姑娘联姻,与当地人打成一片,确保他的小小经济王朝更加稳固。为此,他已经把两个儿子从老家带到了非洲。郝只是众多立志开垦非洲大陆大片狂野的农场主之一——要知道,非洲拥有巨大的潜力,世界上60%的未开垦土地在这里。
和书中的大部分采访对象一样,郝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吃苦”据说是中国革命时期创造的词汇。从马里沙漠中的拖车式活动房,到纳米比亚-安哥拉边境上的边区村落,中国在非洲的开拓者们能够把家安在任何地方。这些男男女女不怕寂寞、无聊、停电以及其他诸多的不方便,为的就是创造并积累财富。在他们看来,非洲的竞争没有祖国那么激烈,腐败现象也可以容忍,总之,一切困难都算不了什么。
在塞内加尔的海滨首都达喀尔,弗伦奇遇见了一位刚满26岁的中国女商人,她开办了一家酒吧兼按摩院。她说:“我刚来达喀尔时,觉得这儿好无聊,中国的一个县城都比这有意思得多。但回到家乡后,我发现没有什么事能做,于是改变了主意。”
本书人物众多,故事复杂,但弗伦奇是位头脑清楚、思维慎密的作者,他的故事引人入胜。当受访者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处处闪现着他们对非洲的美好期望。
中国是非洲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为后者提供贷款、补贴和开发协议,而又不会像美国和欧洲那样附加政治条件。不过,在书中提及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人对中国也有怨言。最近,我请一个塞内加尔木匠给我在达喀尔租住的房子换一把锁,对方向我解释,五金商店里有不同的锁具:“中国货品种最多,但我还是建议你挑选质量好的。”
该书最后几章提到,从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到传统社区,非洲人都在谈论弗伦奇所称的“流氓资本主义”,称政府没能让外国投资客承担起足够的责任。中国一直主张,中非关系是双赢的,但问题在于,很多非洲领导人只想着自己从中获益,却没打算让人民获利。
弗伦奇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非洲,会让“外部力量”在当地建立起经济影响力,他并不怀疑中国对非洲的政治需求将会增加。这种判断或许是正确的,但我还是要说,如果非洲不能充分利用其财富惠及自己的子孙后代,那么,单纯将问题推给中国是不适当的。
□美国《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