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肥胖成流行病,谁之过?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韦盖利 《 青年参考 》( 2014年07月16日   32 版)

    在肥胖相关疾病泛滥成灾的当下,相比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值得批评的是食品业的唯利是图和各国政府的放任自流。

    今天,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患肥胖相关疾病的人已超过了因缺乏食物患病者,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拿出卷尺,量量你自己的腰围——如果你是女性且腰围超过80厘米,或者你是男性且腰围超过94厘米,那么很不幸,你就是前一类人中的一分子。

    杂志封面上的女模特并非是在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打广告。匀称的身材会让你看上去更性感,但更实在的是,如果你将腰围减少4厘米,患Ⅱ型糖尿病的机率就会降低60%。

    减肥关乎健康乃至生命,但胖子依然与日俱增。这是不是因为现代人过于贪婪,缺乏意志力?又或者,每天吃吃喝喝中暗藏的风险,其实是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的?

    走遍世界各地,健康专栏作家莎拉·波斯利显然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她在新书《咱们的形状》中揭示的事实,会让不少读者惊掉眼镜。谁知道一个玛格丽特披萨含有相当于三块方糖的糖分?谁知道一团番茄酱里含有一块方糖?你或许知道一听标准可乐里有9匙糖,但你听说过一块面包里也有半匙糖吗?声称只用“天然甜味素”的食品同样好不了多少,每250毫升“不加糖”果汁仍含5匙糖,鲜榨草莓汁和香蕉汁的单位含糖量还要再高两成。

    至于说精加工而成的食物中有更多糖和脂肪,那就更加无法避免。事实上,若把黄油、奶油或奶酪中的脂肪完全取出,用它们做配方的大批食品就根本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这种状态能够以一己之力改变吗?很难。多锻炼听上去是不错的想法,可是,燃烧掉300卡路里,就得进行45分钟有氧运动,而世上最简单、成本最低的锻炼——走路,如今已不再被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采用。类似地,如果从商店买回食材自行烹饪,肯定对健康大有裨益,而现实中的我们早已习惯了去超市,往手推车里堆满速食品——开袋即食,或放到微波炉中加热一下即可。至于那些懒洋洋地坐在电视前叫外卖的,就更不能被寄予希望。

    波斯利在书中提到,糖、脂肪和酒精是健康的三大杀手,但错不在这些成分本身——大嚼多糖、多脂肪食品,暴饮啤酒或白酒,很多人一直乐在其中。更别提那些受害于畸形饮食文化的未成年人——成人如果乐意,可以早点将自己“吃”进坟墓,但那些缺乏是非观的孩子为何被卷进来呢?医学专家一致认为,肥胖的孩子是肥胖的成人催生的。

    肥胖的重要原因是吃零食,这也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习惯。我们已经被洗脑,相信如果不填饱肚子、喝足饮料,我们就会伏在办公桌上昏昏欲睡,血糖就会降至红色警戒线以下。但科学已经证明,吃零食是百害无益的。2012年,美国农业发展部确认,沉迷于零食让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日均摄入的卡路里比实际需要的多了1/3。在墨西哥这个胖人比率最高的国家,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喝半升泡沫饮料,波斯利称之为“墨西可乐”。

    食品业从业者一直疾呼,征肥胖税或糖税违反自由意志,是政府对自由市场的粗暴干预。但消费者的选择果真是自由的吗?英国政府每年只花1400万英镑推介健康食品,各大食品公司每年却花10亿英镑打出花花绿绿的广告,全天候地对公众“狂轰滥炸”。

    另一方面,这些跨国企业对愈演愈烈的肥胖危机不负任何责任,从不会支付因我们越来越不健康而产生的巨额医保帐单。相反,如果你因为肥胖症住院,多半会发现垃圾食品老早就在病榻前备好了。英国医学协会反复督促政府出台禁令,严控在医院售卖零食,但后者不为所动——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当权者看来,健康远没有税收那么重要。

    于是,我们只能求助于所谓绿色和健康食品。然而,许多卖让人变胖的食品的公司,同时也是减肥食品产业的操盘手。一旦停止节食,大多数人的体重都会反弹,甚至变得更加大腹便便。正如波斯利所强调,暴饮暴食有害,过度节食和过度锻炼同样不健康。

    “吃少一点,吃真正的食品”曾是祖辈传下的福音。然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它正以惊人的速度被忘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整个世界飞速发胖。这个“贪吃是福”、“没有吃就没有社会”的时代引诱你相信,所有的吃都是有益的;你胖了,你病了,那是咎由自取。

    英国《卫报》

 

独裁者搞基建,并非乐善好施
肥胖成流行病,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