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见证拉美中产阶级崛起?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4年07月09日
24
版)
|
哥伦比亚球迷在巴西圣保罗为本国球队欢呼 |
为了圆世界杯之梦,数十万拉美球迷跨越语言、文化和地域障碍涌入巴西。《纽约时报》称,巴西世界杯见证了拉美中产阶级的崛起。
20万拉美球迷涌入巴西
为了实现在世界杯上看国家队比赛的梦想,哥伦比亚工程师马可·特里亚纳·洛萨达倾尽积蓄前往巴西。他和朋友们不想在住宿上花钱,坐夜间大巴赶路,搭帐篷露营。
“10年前,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到巴西旅行是不可能的。”24岁的洛萨达告诉《纽约时报》,他能来巴西,信用卡帮了大忙。
“白天,我们只买凯匹林纳喝。”他说。凯匹林纳是当地标志性的鸡尾酒。
42岁的智利人吉梅内斯和7个朋友挤在一辆破旧的小货车里,试图开车穿越安第斯山脉。由于暴风雨袭击,他们向北多走了1600公里,最终赶上了智利击败澳大利亚的精彩比赛。
“我非常激动。世界杯总是那么遥远,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头发斑白的建筑商吉梅内斯告诉加拿大《环球邮报》,“许多人酷爱足球,但只有少数人才有参与世界杯的特权。”
吉梅内斯和朋友们在世界杯赛场附近的小镇农场内露营。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住宿地点。巴西政府派出直升机引导车辆,以免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迷路。“你知道,智利是个细长的国家,你不会迷路,反正不是南就是北,而巴西很大。”吉梅内斯说。
他们中的多数人是第一次出国,每人大约花费2000美元。
有巴西媒体列出了令人瞠目的费用表,证明世界杯期间巴西物价飞涨。里约热内卢酒店客房的平均价格已达每晚430美元,海边大排档的炸薯条每份16美元。
美国《拉丁邮报》称,通常,拉美只有政治精英和上流社会人士才能负担得起长途旅行的费用。过去10年间,这一情形开始发生变化。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场上,就有相当多的巴西和墨西哥球迷观战。
今年,20多万讲西班牙语的球迷抵达巴西,有坐飞机、住昂贵酒店的墨西哥人和哥伦比亚人,也有在破旧货车里过夜的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球迷。
“拉丁美洲不再是贫困地区”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国际足联的数据称,购买巴西世界杯比赛门票最多的10个国家,除了美国(约12.5万张)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共计约15万张),还有哥伦比亚、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其中,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的购票数量均超过5万张。
世界杯某些场次比赛的门票售价高达数百美元。对拉美很多人来说,去巴西看世界杯反映了他们的购买力。《纽约时报》称,这体现了拉美中产阶级的崛起。
“拉丁美洲不再是贫困地区。”研究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美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马科斯·罗伯斯告诉《纽约时报》。
美洲开发银行的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拉美中产阶级的数量增加了60.3%,贫困人口减少了34%。2011年,世界银行首次宣布,拉美中产阶级的数量超过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
拉美国家的经济在过去10年间大踏步前进。2003年至2012年,拉美人均收入每年增加5.1%,为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养分。
在拉美,“中产阶级”这个词十分复杂且“富有弹性”,任何一个有固定工作的人都可以被纳入其中。在一些地区,每天收入10美元的人就会被视为中产阶级。因此,关于中产阶级的界定成为人们激烈辩论的话题之一。有人认为,把这么多人划入中产阶级具有误导性。
“有些家庭买得起平板电视,生活的地方却没有污水处理系统。”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经济学家莉娜·拉维拉斯告诉《纽约时报》。
然而,在巴西新落成的豪华体育场馆内,在街头热烈的庆祝活动中,巴西人与邻国民众的身影显示了拉美的命运正在发生变化。
47岁的哥伦比亚消毒剂制造商米格尔·安吉尔·鲁比亚诺和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哥哥里昂一起,加入了这场冒险与狂欢。他们坐飞机去巴西利亚看比赛,晚上睡在自制的吊床上。
“我们与父辈不同。”里昂说,“快50岁时,我母亲还没见过大海。”
没有门票也要感受世界杯狂欢
高昂的物价无法阻挡45岁的智利电工拉斐尔·孔查到巴西度过3个星期。他和两个朋友以每晚270美元的价格住在巴西一套两居室公寓里。如今,这个社区挤满了拉美游客,四处露营的阿根廷人让当地居民大为光火。
孔查没有比赛的门票,却希望沉浸在世界杯狂欢中。
世界杯比赛的门票不仅抢手,而且价格昂贵,很多拉美人无力负担。
“全世界都在关注巴西。我站在体育场外,看着日本人走进去观看智利与西班牙的对决。为什么你我不能呢?我的心都要碎了。”24岁的智利人卡洛斯告诉《环球邮报》。
6月18日,为了观看比赛,80多位没有门票的智利游客强行冲进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的新媒体中心。随后,他们被要求在72小时内离开巴西。
这没有改变世界杯积极的氛围。巴西《圣保罗页报》称:“我们尊重甚至佩服那些想方设法看世界杯的疯子。”
吉梅内斯的假期有限,不能在巴西待太久。为了能在电视上观看智利队的下一场比赛,他和朋友们尽可能快地赶回家。
32岁的卡车司机马丁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到巴西,和5个朋友合租一间小公寓。
“我不知道为什么旅行总让我一贫如洗,也不想知道。但阿根廷会走到最后,希望那时我还在巴西。”他说。
为了圆世界杯之梦,数十万拉美球迷跨越语言、文化和地域障碍涌入巴西。《纽约时报》称,巴西世界杯见证了拉美中产阶级的崛起。
20万拉美球迷涌入巴西
为了实现在世界杯上看国家队比赛的梦想,哥伦比亚工程师马可·特里亚纳·洛萨达倾尽积蓄前往巴西。他和朋友们不想在住宿上花钱,坐夜间大巴赶路,搭帐篷露营。
“10年前,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到巴西旅行是不可能的。”24岁的洛萨达告诉《纽约时报》,他能来巴西,信用卡帮了大忙。
“白天,我们只买凯匹林纳喝。”他说。凯匹林纳是当地标志性的鸡尾酒。
42岁的智利人吉梅内斯和7个朋友挤在一辆破旧的小货车里,试图开车穿越安第斯山脉。由于暴风雨袭击,他们向北多走了1600公里,最终赶上了智利击败澳大利亚的精彩比赛。
“我非常激动。世界杯总是那么遥远,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头发斑白的建筑商吉梅内斯告诉加拿大《环球邮报》,“许多人酷爱足球,但只有少数人才有参与世界杯的特权。”
吉梅内斯和朋友们在世界杯赛场附近的小镇农场内露营。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住宿地点。巴西政府派出直升机引导车辆,以免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迷路。“你知道,智利是个细长的国家,你不会迷路,反正不是南就是北,而巴西很大。”吉梅内斯说。
他们中的多数人是第一次出国,每人大约花费2000美元。
有巴西媒体列出了令人瞠目的费用表,证明世界杯期间巴西物价飞涨。里约热内卢酒店客房的平均价格已达每晚430美元,海边大排档的炸薯条每份16美元。
美国《拉丁邮报》称,通常,拉美只有政治精英和上流社会人士才能负担得起长途旅行的费用。过去10年间,这一情形开始发生变化。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场上,就有相当多的巴西和墨西哥球迷观战。
今年,20多万讲西班牙语的球迷抵达巴西,有坐飞机、住昂贵酒店的墨西哥人和哥伦比亚人,也有在破旧货车里过夜的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球迷。
“拉丁美洲不再是贫困地区”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国际足联的数据称,购买巴西世界杯比赛门票最多的10个国家,除了美国(约12.5万张)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共计约15万张),还有哥伦比亚、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其中,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的购票数量均超过5万张。
世界杯某些场次比赛的门票售价高达数百美元。对拉美很多人来说,去巴西看世界杯反映了他们的购买力。《纽约时报》称,这体现了拉美中产阶级的崛起。
“拉丁美洲不再是贫困地区。”研究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美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马科斯·罗伯斯告诉《纽约时报》。
美洲开发银行的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拉美中产阶级的数量增加了60.3%,贫困人口减少了34%。2011年,世界银行首次宣布,拉美中产阶级的数量超过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
拉美国家的经济在过去10年间大踏步前进。2003年至2012年,拉美人均收入每年增加5.1%,为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养分。
在拉美,“中产阶级”这个词十分复杂且“富有弹性”,任何一个有固定工作的人都可以被纳入其中。在一些地区,每天收入10美元的人就会被视为中产阶级。因此,关于中产阶级的界定成为人们激烈辩论的话题之一。有人认为,把这么多人划入中产阶级具有误导性。
“有些家庭买得起平板电视,生活的地方却没有污水处理系统。”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经济学家莉娜·拉维拉斯告诉《纽约时报》。
然而,在巴西新落成的豪华体育场馆内,在街头热烈的庆祝活动中,巴西人与邻国民众的身影显示了拉美的命运正在发生变化。
47岁的哥伦比亚消毒剂制造商米格尔·安吉尔·鲁比亚诺和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哥哥里昂一起,加入了这场冒险与狂欢。他们坐飞机去巴西利亚看比赛,晚上睡在自制的吊床上。
“我们与父辈不同。”里昂说,“快50岁时,我母亲还没见过大海。”
没有门票也要感受世界杯狂欢
高昂的物价无法阻挡45岁的智利电工拉斐尔·孔查到巴西度过3个星期。他和两个朋友以每晚270美元的价格住在巴西一套两居室公寓里。如今,这个社区挤满了拉美游客,四处露营的阿根廷人让当地居民大为光火。
孔查没有比赛的门票,却希望沉浸在世界杯狂欢中。
世界杯比赛的门票不仅抢手,而且价格昂贵,很多拉美人无力负担。
“全世界都在关注巴西。我站在体育场外,看着日本人走进去观看智利与西班牙的对决。为什么你我不能呢?我的心都要碎了。”24岁的智利人卡洛斯告诉《环球邮报》。
6月18日,为了观看比赛,80多位没有门票的智利游客强行冲进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的新媒体中心。随后,他们被要求在72小时内离开巴西。
这没有改变世界杯积极的氛围。巴西《圣保罗页报》称:“我们尊重甚至佩服那些想方设法看世界杯的疯子。”
吉梅内斯的假期有限,不能在巴西待太久。为了能在电视上观看智利队的下一场比赛,他和朋友们尽可能快地赶回家。
32岁的卡车司机马丁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到巴西,和5个朋友合租一间小公寓。
“我不知道为什么旅行总让我一贫如洗,也不想知道。但阿根廷会走到最后,希望那时我还在巴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