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李克强出访英国、希腊,收获颇丰

外媒:中欧关系“含金量”日增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06月25日   28 版)

    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夫妇在温莎城堡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6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

    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希腊伊拉克利翁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并发表讲话。李克强向博物馆赠送了三星堆出土文物复制品。

    英国广播公司认为,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便把机电大单给了德国;核电在法国发展历史悠久,因此,中法之间有庞大的核电站合作计划;金融是英国的强项,中国自然就将这一领域留给伦敦;显然,中国的“平衡战术”对欧洲国家不偏不倚。

    6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结束了他对英国和希腊的“欧洲两国之行”。在不少外媒看来,他这趟为期6天、出席了30多场活动,并签署了数十份重要经济合作协议的欧洲之旅,堪称收获颇丰。

    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表示,从人民币和英镑直接交易,到中英在能源、核电和基建等领域加强合作,再到中国携手希腊共同发展航运业……一系列协议表明,中英、中希的双边经贸交流已相当有“含金量”。

    “以前只有默克尔”享受过此等待遇

    这是中国总理3年来首次访英,也是新一届中国政府领导人首次访英。除了意义重要外,李克强的随行阵容也十分强大,不仅囊括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和人民银行等多部委的负责人,还包括来自国家电网、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等企业的200多位企业家。

    16日,在李克强团队抵达英国当天,英国方面就像“送见面礼”似地宣布了3项赴英签证利好措施。从今年8月起,英方将为中国游客开启快捷签证服务,24小时内即可完成审批,还允许中国游客持同一签证到访英国和爱尔兰两地,不必重复申请。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内政大臣特雷莎·梅的话说,新措施“将使赴英手续变得前所未有的简便”。该报还称,至2017年,中国游客预计在英国的年消费总额将超过10亿英镑(约合106亿人民币)。

    17日,李克强携夫人程虹在温莎城堡会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8岁的英国女王与中国总理微笑握手,还愉快地回忆起1986年她访华时的情景,包括在昆明大观园种下3棵从英国带来的玫瑰花的经历,称中国之行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女王还谈及她的“中国情缘”:她在孙子威廉王子订婚期间特意订制了一套中式茶具。李克强则欢迎英国王室成员多到中国走走看看,为促进两国关系发挥作用。

    有媒体注意到,女王在会见李克强夫妇时,身穿印有中国瓷器图案的蓝色礼服,显得雍容典雅。

    “英国的红毯从温莎城堡铺到了唐宁街,热情欢迎东方客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这样描述李克强访问团受到的礼遇。

    “破惯例,高标准,”英国《金融时报》说,“以前也只有德国总理默克尔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为英国人呈现了“完整的中国印象”

    早在李克强确定访英安排时,舆论就盛传,届时两国将签署巨额贸易大单。英国媒体也随之热议中英经贸合作的前景。

    在英国《泰晤士报》看来,正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国的帮助;此外,正在遭受严重空气污染的中国,也需要英国为其决策支招,“这一点上,伦敦是最有发言权的城市”。

    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了题为《到访英国,中国客人能学些什么》的文章,热议李克强的英国之行。文章称,中国可以尝试输出一些更有趣的“国家形象”,而不仅仅是杂技和熊猫等“老面孔”。

    17日下午,李克强在唐宁街10号同卡梅伦会晤。会谈中,李克强表示,中国是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维护者。卡梅伦称,中国的崛起具有世界意义,未来愿继续推动双边关系发展。

    会晤后,两人共同见证了两国在金融、科技、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合作总额将高达300亿美元。

    中英这一系列合作随即引发热议。有媒体称,中国多家银行与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展开合作,直接推动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建立,同时指定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亚洲以外首家人民币清算行在伦敦开展业务,为中国企业赴英国及欧洲上市提供便利。

    另一大被热议的领域是能源。路透社称,英国石油公司(BP)与中海油签署为期20年、约2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中英两国还将加强海上风电和民用核电领域的合作。

    《每日电讯》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表示,这是中国通过英国向世界能源和金融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

    而在《金融时报》看来,卡梅伦与中国签署多份大单,显然是汲取了前任布莱尔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的教训,“卡梅伦明白,对目前的英国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17日晚,李克强在英中工商界欢迎晚宴上致辞称,“要让金融合作走在中英合作前面”,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外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在离开英国前,李克强还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英国两大智库发表演讲,介绍中国的发展观及和平观。英媒表示,李克强用客观的数据,辩证性的语言,为英国人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印象,这将逐渐打消外界对中国的误解。

    希腊愿继续发挥欧洲“南大门”优势

    随后,李克强展开了对希腊的访问。《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到访希腊,中国总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希腊来开拓中东欧和南欧市场,同时进一步增强与希腊的航运物流合作。

    在希腊,李克强会见了总统帕普利亚斯,并和总理萨马拉斯进行会谈。

    萨马拉斯总理对中国在希腊遭遇债务危机时勇于伸出援手,表示感谢。李克强谈到:“我们从没放弃希腊债券市场,当希腊政府再发行新债时,中国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负责任的投资者。”

    路透社称,频临破产并接受过两次外来援助的希腊,目前亟需外国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李克强的这些表态,被外媒解读为,未来,中国会继续购买希腊债券,并伸出援手。

    希腊《真相报》评论说,希腊面临债务危机,中国毫不犹豫地提供了支持,“是一个能交心的朋友”。

    此访过程中,两国在物流、船舶、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多个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超过5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同希腊集装箱船舶公司Costamare签署了12亿美元的协议。

    希腊海运部长解释说:“希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运船队,大约60%的中国进口石油由希腊船队承运,中希合作必能达成双赢。”

    在希腊,李克强还到访了该国的比雷埃夫斯港口。中国的中远集团在该港口拥有两座码头。该港也被誉为“中希两国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

    BBC称,比雷埃夫斯港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中国货物进入欧洲的“南大门”,中国加大在希腊港口上的投入,可为中国货物进入欧洲开辟渠道。

    希腊总理萨马拉斯也表示,希腊愿意发挥区位优势,帮助中国商品更方便地进入欧洲,联手中国发展“运输经济”。

    中国的“平衡战术”对欧洲国家不偏不倚

    针对李克强此访,外媒普遍认为,从人民币和英镑直接交易,到中英在能源、核电和基建等领域加强合作,再到中国携手希腊共同发展航运业,访问中所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让中英、中希双边贸易合作变得更有“含金量”。

    同时,此访也有力促进了中欧关系的发展。可以说,中欧关系互补性强,在帮助希腊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上,中国给予很大的财力援助;而参与国际新一轮竞争,中国又需要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金融领域的经验;在航海方面,中国更需要希腊的力量。

    23日,BBC发表文章,总结并评价李克强此次英国之行。BBC认为,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把机电大单给了德国;核电在法国发展历史悠久,因此,中法之间有庞大的核电站合作计划;而金融是英国的强项,中国自然就将这一领域留给伦敦;显然,中国的“平衡战术”对欧洲国家不偏不倚。

 

外媒:中欧关系“含金量”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