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指的是打开书本,总会获得收获。对还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读书,无论是读什么书,都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因此,英国GCSE考试将美国文学“剔除”出英语文学考试大纲的做法,引发了外界的争议。
“放弃”美国文学,保留英国作品
没读过美国作家哈珀·李荣获普策利奖的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不知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鼠之间》讲的是什么,这些对英国初中生而言都不再是问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的呼吁下,英国初中升高中的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将“放弃”美国文学,出现更多与英国文学相关的考点。
英国考试委员会(OCR)解释称,减少美国作家的作品是希望学生将学习重点“更侧重于传统”,因此无论GCSE考试还是英语文学的教学大纲中都不会再出现上述书目。此外,改革后的考试会更加严格,目的是确保学生读了整本书。
这份即将提交给考试监管机构Ofqual的改革草案在“剔除”了美国文学后,保留了不少英国当代文学作品:梅拉·沙尔创作于1996年的《安妮塔和我》;剧作家丹尼斯·凯利在2007年出版的《DNA》都包含在了新的教学大纲中。
“学生应该阅读一系列高品质、富含挑战性、有价值的书,”考试大纲中写到,“新的GCSE英语文学试卷中将至少包含一部莎士比亚戏剧;一系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一部出版于19世纪的小说;自1850年以来的精选诗歌;以及一部20世纪的小说或戏剧。”
千名网友网络请愿“保留外国文学”
OCR中负责GCSE和A-Level两项考试的保罗·多德一针见血地指出,“GCSE英语文学考试大纲改革后,与之前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学生无法读到1914年后的作品,除非作者是英国人。”
这项颇具文化保护主义色彩的改革草案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外界的争议。《每日邮报》称,这一决定在社交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上千名网友签署网络请愿书,希望GCSE考试能够保留美国经典文学,因为“外国文学与英国文学同等重要”。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指出,这样的改革是错误地按照“民族主义范畴”划分文学。“我认为,他们会后悔的,”莫里森说。
《卫报》援引东安格利亚美国文学研究教授克里斯托弗·比格斯的话称,我们应当重视英国文学作品,但通过阅读了解其他国家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学校的大门之外是五彩斑斓的世界,陶醉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之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其他民族,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面对网友和专家的不满,英国教育部解释称,GCSE考试并没有“禁止任何作者,书籍或流派”,刚刚出台的改革草案仅仅是对学生所读书籍提出的“最低要求”。
改革体现教育大臣的“意识形态”
BBC称,曾在牛津大学学习英语的教育大臣戈夫是此次改革的推动者之一,他曾公开表示对学生阅读《人鼠之间》感到担忧。“戈夫特别不喜欢这部作品,对超过90%的考生读过这本书感到失望。”多德说。
这不是戈夫第一次对学生应读什么书发表意见。《卫报》称,在去年英国私立学校校长会议上,戈夫表示学生应在11岁后,每年读50本书。而关于阅读的内容,他更希望学生看乔治·艾略特写的《米德镇的春天》,而不是斯蒂芬妮·梅尔写的《暮光之城》。
英国工党批评戈夫“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置于孩子的权益之上”。“他的观点是历史的倒退,阻碍学生获得丰富,均衡的教育,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未来能获得成功,广泛阅读是必要的。”工党发言人说。
而对于外界的质疑,戈夫在《每日电讯》报上撰文称,自己并没有对美国文学下禁令,也没有不喜欢学生读《人鼠之间》。“我没要求其他人做什么。OCR在做的事情是扩大年轻人的阅读范围,而不是让其变得狭隘。我们只是为GCSE考试的内容设计了一个阅读核心。”
“文化自信和丰富的想象力源于伟大的文学作品,我希望通过阅读,孩子们能成为自己生活故事的作者。”戈夫写道。但他同时表示,应更加强调英国作家的作品,“我希望学生在长大后能够更多地回忆起《简·爱》,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为偶像。”
○本报特约撰稿 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