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告别职场顽疾,知易行难
○作者 [美] 汉娜·罗辛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4年05月07日
32
版)
|
赫芬顿用新书为道具,演示当代职场文化的弊端。 |
尽管无法奢望远离繁忙的职场,阿里安娜·赫芬顿的经历和建议,至少能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间求得更好的平衡。
让阿里安娜·赫芬顿来跟我们谈“放松”,是个绝妙的点子,还是个糟透了的主意?
2007年的一个清晨,这位传媒界女杰被发现倒在血泊中,昏迷不醒。整夜的工作后,她不慎把脑袋撞在办公桌上,眼睛失明,颧骨破裂。“由于长期的睡眠不足,我崩溃了。”在候诊室里,她扪心自问,自己过得究竟是种怎样的人生?这就是她在最新畅销书《健旺》开篇披露的一段真实经历,也是她再三对员工、政坛名人乃至普通读者讲述的故事。她努力不懈地传播自己在家中意外受伤的经过,无非是想让更多人过上不那么疯狂的生活。
多年来,赫芬顿将自身塑造为一位自由主义者、一位拼搏奋进的希腊移民、一位剑桥大学辩论明星、一位畅销书作家、一位政客的妻子、一位“新时代”的支持者、一位加州州长候选人、一位媒体大亨……又有谁能想到,她有朝一日会尝试将健康和冥想用时髦的语言连接起来,宣扬如何从“有毒的职场文化”中“抽身而出”?在书中,她抱怨说,“现代人实在太沉迷于技术了”,以至于有20%的人在过性生活时还在摆弄智能手机。而我们早已知道,她本人外出旅游时也带着两部黑莓手机,各连接一个网络,确保永远不会同外界失联。
严格来讲,赫芬顿在新书中介绍的多是细节上的自我调整。回家后,她不再开电视,不再在床头给手机充电;她睡得更多了,并尝试打坐修炼,即使一天只进行几分钟。她的瑜伽老师透露,上课时,她有时候会一边练功一边打电话,但这无所谓,因为她是个“非常有灵性的人”。她的助理们则惊讶地发现,赫芬顿总是同时预订几个航班的机票,以防临时改变出发时间。“她疯了!她所有时间都在工作。简直是所有的时间!”其实,这一切不足为奇。正如一本杂志所形容,赫芬顿既是“一位闪光的地球母亲”,也是“世上最佳闲扯大师”。
赫芬顿给女性的基本建议是,努力跻身高位是种错误。她举出的反例包括一位曾就职于华尔街的女士,她费尽心机往上爬,过了许久才意识到不开心,最终挂靴而去。而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女CEO从华尔街转往科德角隐居,是因为她“被自然环境感染了”。
宣传放松是非常艰巨的工作。赫芬顿看到曙光,便利用《赫芬顿邮报》的资源,设立了一个新栏目,名为“第三标尺”,通过这面棱镜从现代生活过滤出很多素材,创作出不少好报道。去年,她在家举办了即兴的“第三标尺”集会,邀请政坛红人和商界名流讲述各自的“再充电”经历。我参加了这次集会,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为了促成此事,他们一连几天工作了12个钟头;赫芬顿家所有的家具都被搬走,还租用了整整一层楼用于召开鸡尾酒会。
赫芬顿喜欢收集他人生活的各种细节。“你是怎样成长的?”她在Instagram网站的个人账户上发问。“请与我们分享您读书、冥想、锻炼、午睡、做义工、旅游时的照片。谈谈你是怎样短暂休息、再充电、卸压、去拥抱一段充满幸福、智慧的非凡人生的。”
早先,赫芬顿在《每日秀》中宣布,她已在纽约的《赫芬顿邮报》办公室设置了两个专供午休的房间,更颁布新规,鼓励员工不要在下班后发电邮。她的公司也开始在昼间开办瑜伽和呼吸训练课程。人们的确很喜欢这些规定——至少有好几位作者和编辑向我提到,老板半夜发电邮给你,而你知道可以等到早晨再回复,当真令人欣慰。
尽管如此,办公室瑜伽是无法根治现代职场的顽疾的。我访问过一位资深作者,她接到一封通知午间瑜伽课的电邮,随后的反应颇具代表性:“今天能去做瑜伽太好了,但我已经超过了最后的期限,而且工作量也很低……我得走了,那是我的命运,呸。”我不禁想起赫芬顿在书中引用的、作家伊恩·托马斯描述的一个我们不想活在其中的世界:“每天,世界都会拖住你的手,大声喊‘A很重要!B很重要!C很重要!D很重要!你得注意这个!再注意这个!还要注意这个!’”如果这个世界存在登录页面,猜猜看会是什么样子的?
赫芬顿为读者罗列的都是非常明显的事实:我们更喜欢与之交谈的是脸谱网上的朋友,而不是现实中的朋友;我们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发短信;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幸福绑在收件箱中;我们少睡早起,为的是赶去上班……关键问题在于,我并不相信阿里安娜·赫芬顿永远能跟这些思潮反着来,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是否可以说她只是一介伪君子呢?不,这只能说明与我们和她别无两样:相信问题存在,确定了诊治方法,却终归做不了太多。
□美国《Slate》杂志
尽管无法奢望远离繁忙的职场,阿里安娜·赫芬顿的经历和建议,至少能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间求得更好的平衡。
让阿里安娜·赫芬顿来跟我们谈“放松”,是个绝妙的点子,还是个糟透了的主意?
2007年的一个清晨,这位传媒界女杰被发现倒在血泊中,昏迷不醒。整夜的工作后,她不慎把脑袋撞在办公桌上,眼睛失明,颧骨破裂。“由于长期的睡眠不足,我崩溃了。”在候诊室里,她扪心自问,自己过得究竟是种怎样的人生?这就是她在最新畅销书《健旺》开篇披露的一段真实经历,也是她再三对员工、政坛名人乃至普通读者讲述的故事。她努力不懈地传播自己在家中意外受伤的经过,无非是想让更多人过上不那么疯狂的生活。
多年来,赫芬顿将自身塑造为一位自由主义者、一位拼搏奋进的希腊移民、一位剑桥大学辩论明星、一位畅销书作家、一位政客的妻子、一位“新时代”的支持者、一位加州州长候选人、一位媒体大亨……又有谁能想到,她有朝一日会尝试将健康和冥想用时髦的语言连接起来,宣扬如何从“有毒的职场文化”中“抽身而出”?在书中,她抱怨说,“现代人实在太沉迷于技术了”,以至于有20%的人在过性生活时还在摆弄智能手机。而我们早已知道,她本人外出旅游时也带着两部黑莓手机,各连接一个网络,确保永远不会同外界失联。
严格来讲,赫芬顿在新书中介绍的多是细节上的自我调整。回家后,她不再开电视,不再在床头给手机充电;她睡得更多了,并尝试打坐修炼,即使一天只进行几分钟。她的瑜伽老师透露,上课时,她有时候会一边练功一边打电话,但这无所谓,因为她是个“非常有灵性的人”。她的助理们则惊讶地发现,赫芬顿总是同时预订几个航班的机票,以防临时改变出发时间。“她疯了!她所有时间都在工作。简直是所有的时间!”其实,这一切不足为奇。正如一本杂志所形容,赫芬顿既是“一位闪光的地球母亲”,也是“世上最佳闲扯大师”。
赫芬顿给女性的基本建议是,努力跻身高位是种错误。她举出的反例包括一位曾就职于华尔街的女士,她费尽心机往上爬,过了许久才意识到不开心,最终挂靴而去。而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女CEO从华尔街转往科德角隐居,是因为她“被自然环境感染了”。
宣传放松是非常艰巨的工作。赫芬顿看到曙光,便利用《赫芬顿邮报》的资源,设立了一个新栏目,名为“第三标尺”,通过这面棱镜从现代生活过滤出很多素材,创作出不少好报道。去年,她在家举办了即兴的“第三标尺”集会,邀请政坛红人和商界名流讲述各自的“再充电”经历。我参加了这次集会,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为了促成此事,他们一连几天工作了12个钟头;赫芬顿家所有的家具都被搬走,还租用了整整一层楼用于召开鸡尾酒会。
赫芬顿喜欢收集他人生活的各种细节。“你是怎样成长的?”她在Instagram网站的个人账户上发问。“请与我们分享您读书、冥想、锻炼、午睡、做义工、旅游时的照片。谈谈你是怎样短暂休息、再充电、卸压、去拥抱一段充满幸福、智慧的非凡人生的。”
早先,赫芬顿在《每日秀》中宣布,她已在纽约的《赫芬顿邮报》办公室设置了两个专供午休的房间,更颁布新规,鼓励员工不要在下班后发电邮。她的公司也开始在昼间开办瑜伽和呼吸训练课程。人们的确很喜欢这些规定——至少有好几位作者和编辑向我提到,老板半夜发电邮给你,而你知道可以等到早晨再回复,当真令人欣慰。
尽管如此,办公室瑜伽是无法根治现代职场的顽疾的。我访问过一位资深作者,她接到一封通知午间瑜伽课的电邮,随后的反应颇具代表性:“今天能去做瑜伽太好了,但我已经超过了最后的期限,而且工作量也很低……我得走了,那是我的命运,呸。”我不禁想起赫芬顿在书中引用的、作家伊恩·托马斯描述的一个我们不想活在其中的世界:“每天,世界都会拖住你的手,大声喊‘A很重要!B很重要!C很重要!D很重要!你得注意这个!再注意这个!还要注意这个!’”如果这个世界存在登录页面,猜猜看会是什么样子的?
赫芬顿为读者罗列的都是非常明显的事实:我们更喜欢与之交谈的是脸谱网上的朋友,而不是现实中的朋友;我们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发短信;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幸福绑在收件箱中;我们少睡早起,为的是赶去上班……关键问题在于,我并不相信阿里安娜·赫芬顿永远能跟这些思潮反着来,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是否可以说她只是一介伪君子呢?不,这只能说明与我们和她别无两样:相信问题存在,确定了诊治方法,却终归做不了太多。
□美国《Slate》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