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李克强经济动作:
“摸着石头过河”有新版本?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05月07日
26
版)
|
|
今年一开局,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就不断增大。
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掌舵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经济的表态备受各方关注。4月以来,他奔赴海南、重庆等地考察,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在京主持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外媒称,李总理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力推改革,同时提振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强刺激政策”
5月1日劳动节当天,李克强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文章,全面阐述了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文中提到,要继续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而追溯李克强近期关于经济方面的表态,不能绕开的一处是,4月2日,他在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当天会议决定,中央政府将进一步减免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加快降低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的壁垒,同时宣布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深化铁路投资体制改革。
这一措施被美国《纽约时报》描述为“小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而在国内媒体的报道中,大多用“微刺激”来定义。很快,政府的刺激方案带动了股市上涨。路透社随后发文评价这次政府刺激措施:“毫无疑问,本轮政策具有稳增长的功能,对城镇化和西部发展有长期效应。”
在此轮政策调整中,中央政府将继续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提高中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上限,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
紧接着的4月10日,李克强来到海南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其中提到,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略高于或略低于官方目标。
当天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了李克强此番表态,并称:“这是中国主管经济的最高领导人,关于一直以来受到热议的经济增长率,发出的最强烈、最公开的信号。”
几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印证了此前各方的预期。中国经济2014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只有7.4%,低于去年第四季度7.7%的数字,是20个季度以来的最低点。
回看李克强在博鳌论坛的讲话,更显示出决策者们“心中有数”。李克强再次对外界表示,虽然如此,“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他说:“我一再讲,合理区间是指经济增长率不低于7.5%左右,所谓左右,就是高一点、低一点都是正常的,都处于合理区间。”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舆论包括其他国家对中国先前的经济“强刺激方案”心存疑惑。英国《金融时报》称,去年被媒体总结出的“克强经济学”,“尊重市场规律、让经济自愈、少刺激”是其主要的特征,李克强确实在照办;正如中国官方的表态,目前中国经济处在“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金融时报》还表示,与“强刺激”不同,所谓的“微刺激”其实更多是释放经济活力和追求有效投资。
“‘摸着石头过河’的新版本”
中小企业发展一直是李克强关心的重点。从新闻报道中,很容易就能看到他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看法:“中国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李克强曾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经验表明,新兴生产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代表着新兴的生产力方向。怎么推动这么一批企业发展,是政府的责任。”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中小企业1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了全国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而另一个关键之处在于,这些企业能吸纳大量劳动力,有助稳定就业。
“微刺激”方案核心之一便是扩大中小微企业减税范围。《日本经济新闻》对此称,中国政府将以小规模减税等方式,支撑这些企业发展,以保证经济结构改革的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一些外媒也表达了对此轮“微刺激”方案的担忧。路透社分析后表示:“尽管中国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要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助推经济,但这次的方案表明,政府仍没有脱离投资驱动经济的传统框架。”
此外,该通讯社还注意到执行“微刺激”方案的另一大隐忧——本轮计划最终完成期限长、耗资大且涉及的债务多由政府支持,这可能意味着中国中央政府性债务规模的新一轮扩张。
在路透社5月5日的最新文章中写道:从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重大经济改革已进行了6个月,中国政府谨慎为之,在很多方面都选择了逐渐推进,而不是更具风险的大规模变革。
路透社把当下中国的经济改革比作“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策略的21世纪新版本”,同时也点明目前存在的更大难处——“如今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需要在多个地方同时过河,而河水可能更深”。
今年一开局,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就不断增大。
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掌舵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经济的表态备受各方关注。4月以来,他奔赴海南、重庆等地考察,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在京主持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外媒称,李总理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力推改革,同时提振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强刺激政策”
5月1日劳动节当天,李克强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文章,全面阐述了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文中提到,要继续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而追溯李克强近期关于经济方面的表态,不能绕开的一处是,4月2日,他在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当天会议决定,中央政府将进一步减免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加快降低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的壁垒,同时宣布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深化铁路投资体制改革。
这一措施被美国《纽约时报》描述为“小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而在国内媒体的报道中,大多用“微刺激”来定义。很快,政府的刺激方案带动了股市上涨。路透社随后发文评价这次政府刺激措施:“毫无疑问,本轮政策具有稳增长的功能,对城镇化和西部发展有长期效应。”
在此轮政策调整中,中央政府将继续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提高中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上限,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
紧接着的4月10日,李克强来到海南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其中提到,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略高于或略低于官方目标。
当天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了李克强此番表态,并称:“这是中国主管经济的最高领导人,关于一直以来受到热议的经济增长率,发出的最强烈、最公开的信号。”
几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印证了此前各方的预期。中国经济2014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只有7.4%,低于去年第四季度7.7%的数字,是20个季度以来的最低点。
回看李克强在博鳌论坛的讲话,更显示出决策者们“心中有数”。李克强再次对外界表示,虽然如此,“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他说:“我一再讲,合理区间是指经济增长率不低于7.5%左右,所谓左右,就是高一点、低一点都是正常的,都处于合理区间。”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舆论包括其他国家对中国先前的经济“强刺激方案”心存疑惑。英国《金融时报》称,去年被媒体总结出的“克强经济学”,“尊重市场规律、让经济自愈、少刺激”是其主要的特征,李克强确实在照办;正如中国官方的表态,目前中国经济处在“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金融时报》还表示,与“强刺激”不同,所谓的“微刺激”其实更多是释放经济活力和追求有效投资。
“‘摸着石头过河’的新版本”
中小企业发展一直是李克强关心的重点。从新闻报道中,很容易就能看到他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看法:“中国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李克强曾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经验表明,新兴生产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代表着新兴的生产力方向。怎么推动这么一批企业发展,是政府的责任。”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中小企业1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了全国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而另一个关键之处在于,这些企业能吸纳大量劳动力,有助稳定就业。
“微刺激”方案核心之一便是扩大中小微企业减税范围。《日本经济新闻》对此称,中国政府将以小规模减税等方式,支撑这些企业发展,以保证经济结构改革的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一些外媒也表达了对此轮“微刺激”方案的担忧。路透社分析后表示:“尽管中国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要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助推经济,但这次的方案表明,政府仍没有脱离投资驱动经济的传统框架。”
此外,该通讯社还注意到执行“微刺激”方案的另一大隐忧——本轮计划最终完成期限长、耗资大且涉及的债务多由政府支持,这可能意味着中国中央政府性债务规模的新一轮扩张。
在路透社5月5日的最新文章中写道:从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重大经济改革已进行了6个月,中国政府谨慎为之,在很多方面都选择了逐渐推进,而不是更具风险的大规模变革。
路透社把当下中国的经济改革比作“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策略的21世纪新版本”,同时也点明目前存在的更大难处——“如今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需要在多个地方同时过河,而河水可能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