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125年:
魅力在于“它什么都不是”
○博主 Steven Levingston ○译者 李杭媛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23日
37
版)
|
|
斟酒举杯吧!是时候庆祝埃菲尔铁塔的125岁生日了。这座由镂空的钢铁网格结构建构的伟大奇迹,被称为“现代化的第一座里程碑”。这座坐落于战神广场的高塔,象征着现代巴黎:美丽、浪漫,极富生活情趣。
埃菲尔铁塔诞生于香槟泡沫般的“巴黎美好时代”——从1871年到1914年一战爆发——人们戴着高帽子、单片镜,悠闲地在第一大道散步。然而,欢乐过后便是黑暗:怀疑、恐惧、暴力正向巴黎人悄然逼近。
从两年中一阶一阶地平地而起,到1889年3月31日完全建成,埃菲尔铁塔见证着法国的迟暮。1870年普法战争的惨败,结束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法国丧失大片重要的领土。从那时起,一种民族和文化的没落感弥漫不去,人们不禁疑惑:国家的未来是在朝着光荣、雄心勃勃、可喜可贺的方向前进,还是走向屈辱、堕落,前景黯淡?
铁塔成为希望的象征,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成为关注的焦点。铁塔和博览会一同宣告了法国的工程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每一根灯柱上和店铺前都迎风飘展着胜利的旗帜,闪耀着民族荣誉的光辉。正如居斯塔夫·埃菲尔在铁塔落成之时宣称的:“法国依然在世界占据重要位置……我们总能在别人跌倒的地方站起来。”
历史学家皮卡德进一步强调了埃菲尔铁塔对法国的重要性:“这座庞然大物是我们国家工业制造业发展的智慧结晶。”
不过,对其他人而言,这座建筑却是畸形怪物。艺术家们用一封公开抗议信发泄他们的不满:“我们有权公开宣告巴黎世界无敌。”然而,伴随这个“黑色巨大的工业烟囱”而来的,却是“对巴黎品味的背叛”。
1889年1月,就在铁塔即将竣工之时,追随拿破仑策马疆场多年的乔治·布朗热将军准备发动政变。总统萨迪·卡诺和他的内阁大臣们忧郁地坐在爱丽舍宫里,他们知道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挡这位强悍的将军夺取政权。然而就在最后时刻,第三共和国的覆灭危机却峰回路转。
巴黎美好时代的黑暗面彰显出它阴森恐怖的一面:巴黎陈尸所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天,巴黎人都会排队走过这些陈列尸体的房间。在那儿,从塞纳河捞出来的无名小孩和在漆黑小巷被谋杀的无名妇女,被公众围观,希望有人能指认死者身份。“从早上八点到深夜,每天都有无数好奇的人摩肩接踵地参观这座公共展馆。”一个当时的医检师写道。评论者把陈尸房描绘成公众的大剧院:“那不过是一场追求轰动效应的演出,常年免费举行,但每一天的表演都有新花样。”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难怪埃菲尔铁塔会被视为一块磁铁,吸引那些灰心绝望、寻找死亡解脱的人们。在铁塔建成2年后,一个处境艰难的工人爬到了铁塔50英尺处上吊自尽。
无论攀爬台阶或是乘坐原有的电梯,铁塔塔顶已经成为这座狂欢城市又一处娱乐胜地。游客们可以在餐厅和酒吧用餐、喝酒,还有人从塔上放飞小气球,里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和住址,邀请拾到的人去寻找并回访他们,多少给这种游戏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除了见证了它出生年代动荡的社会,这座无功用目的的建筑究竟意义何在?在众多的回答中,也许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的回答最为贴切。他第一个抓到了铁塔的本质,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它不是一个博物馆,里面没什么可看的。它就是一个空无之碑。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蜂拥而至呢?巴特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铁塔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我们每一个人,将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塔上,它就成为了“巴黎的标志,象征着现代性、共同体、科学或者是十九世纪。”
“在人们的梦的世界里,”罗兰补充道,“它可以是一切。”
○博址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斟酒举杯吧!是时候庆祝埃菲尔铁塔的125岁生日了。这座由镂空的钢铁网格结构建构的伟大奇迹,被称为“现代化的第一座里程碑”。这座坐落于战神广场的高塔,象征着现代巴黎:美丽、浪漫,极富生活情趣。
埃菲尔铁塔诞生于香槟泡沫般的“巴黎美好时代”——从1871年到1914年一战爆发——人们戴着高帽子、单片镜,悠闲地在第一大道散步。然而,欢乐过后便是黑暗:怀疑、恐惧、暴力正向巴黎人悄然逼近。
从两年中一阶一阶地平地而起,到1889年3月31日完全建成,埃菲尔铁塔见证着法国的迟暮。1870年普法战争的惨败,结束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法国丧失大片重要的领土。从那时起,一种民族和文化的没落感弥漫不去,人们不禁疑惑:国家的未来是在朝着光荣、雄心勃勃、可喜可贺的方向前进,还是走向屈辱、堕落,前景黯淡?
铁塔成为希望的象征,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成为关注的焦点。铁塔和博览会一同宣告了法国的工程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每一根灯柱上和店铺前都迎风飘展着胜利的旗帜,闪耀着民族荣誉的光辉。正如居斯塔夫·埃菲尔在铁塔落成之时宣称的:“法国依然在世界占据重要位置……我们总能在别人跌倒的地方站起来。”
历史学家皮卡德进一步强调了埃菲尔铁塔对法国的重要性:“这座庞然大物是我们国家工业制造业发展的智慧结晶。”
不过,对其他人而言,这座建筑却是畸形怪物。艺术家们用一封公开抗议信发泄他们的不满:“我们有权公开宣告巴黎世界无敌。”然而,伴随这个“黑色巨大的工业烟囱”而来的,却是“对巴黎品味的背叛”。
1889年1月,就在铁塔即将竣工之时,追随拿破仑策马疆场多年的乔治·布朗热将军准备发动政变。总统萨迪·卡诺和他的内阁大臣们忧郁地坐在爱丽舍宫里,他们知道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挡这位强悍的将军夺取政权。然而就在最后时刻,第三共和国的覆灭危机却峰回路转。
巴黎美好时代的黑暗面彰显出它阴森恐怖的一面:巴黎陈尸所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天,巴黎人都会排队走过这些陈列尸体的房间。在那儿,从塞纳河捞出来的无名小孩和在漆黑小巷被谋杀的无名妇女,被公众围观,希望有人能指认死者身份。“从早上八点到深夜,每天都有无数好奇的人摩肩接踵地参观这座公共展馆。”一个当时的医检师写道。评论者把陈尸房描绘成公众的大剧院:“那不过是一场追求轰动效应的演出,常年免费举行,但每一天的表演都有新花样。”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难怪埃菲尔铁塔会被视为一块磁铁,吸引那些灰心绝望、寻找死亡解脱的人们。在铁塔建成2年后,一个处境艰难的工人爬到了铁塔50英尺处上吊自尽。
无论攀爬台阶或是乘坐原有的电梯,铁塔塔顶已经成为这座狂欢城市又一处娱乐胜地。游客们可以在餐厅和酒吧用餐、喝酒,还有人从塔上放飞小气球,里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和住址,邀请拾到的人去寻找并回访他们,多少给这种游戏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除了见证了它出生年代动荡的社会,这座无功用目的的建筑究竟意义何在?在众多的回答中,也许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的回答最为贴切。他第一个抓到了铁塔的本质,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它不是一个博物馆,里面没什么可看的。它就是一个空无之碑。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蜂拥而至呢?巴特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铁塔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我们每一个人,将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塔上,它就成为了“巴黎的标志,象征着现代性、共同体、科学或者是十九世纪。”
“在人们的梦的世界里,”罗兰补充道,“它可以是一切。”
○博址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