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施压,日本“让步”,中韩愤怒

历史问题再掀中日韩外交风暴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23日   09 版)

    4月22日,为迎接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访,日本警察在美国使馆附近加强安保措施。□图片来源 CFP

    4月22日,由146名日本议员组成的跨党派联盟“大家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在春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了靖国神社。前一日,首相安倍晋三也自费向战犯牌位献上祭品“真榊”。

    19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对安倍的采访实录。这位自称“爱国者”的首相,再次否认日本在二战期间曾强征慰安妇,激怒了原计划年内协商解决这一历史争议的韩国。

    正如美国广播公司所说,日本的所作所为,在本已十分紧张的中日、韩日关系上“再添了一把火”。

    日本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激怒中韩

    4月24日,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到了日本近代化的象征——明治神宫,引起了韩国的强烈不满,因为“明治天皇正是1910年强制韩日合并的罪魁祸首之一”。

    《日本时报》却认为,美国政府这一选择是明确向安倍施压,试图推动这个国家远离靖国神社。

    正如白宫一直以来所宣称的,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的目标之一,就是在韩日两国的历史矛盾中发挥调停作用。《日本时报》称,美国试图增强美日同盟,推动美日韩三国合作,应对朝鲜潜在的核威胁和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

    在日本共同社看来,美国的努力卓有成效,安倍放弃参拜靖国神社,改之以“日本内阁首相”的名义献上祭品“真榊”,正是担心美国“失望”。

    然而,就在春日例行大祭的第二天,由146名日本议员组成的跨党派联盟“大家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

    此前的4月12日与20日,日本内阁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也相继走进了参拜大殿。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古屋圭司声称“哀悼在战争中死去的英灵”是日本人、也是国会议员的“应尽之责”。

    路透社指出,安倍的小小“让步”并没有熄灭中韩两国的怒火。

    21日,韩国政府通过外交部发言人评论谴责安倍,称其“美化殖民主义和侵略战争”的行为“阻碍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善邻友好关系和地区稳定”。韩联社也批评安倍此举暴露了日本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只是空话。

    中国外交部则敦促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态度并停止挑衅”。新华社称,安倍的挑衅举动威胁地区稳定,是“一记扇在日本亲密盟友领导人脸上的耳光”。

    更让韩国人不满的,是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自相矛盾、“欲说还休”的暧昧态度。

    慰安妇争议难画句号

    4月16日,韩国外交部东北亚局局长与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在首尔外交部大楼碰面,试图在今年内为两国多年来争论不休的慰安妇问题画上句号。这是两国首次就这一议题举行正式磋商。

    韩联社称,双方在会谈中就早日解决慰安妇问题、“移除两国关系障碍”达成共识,并决定此后每月举行后续局长级会谈。

    不过在韩国《中央日报》看来,此举无疑是应美国要求缓和关系,至于慰安妇问题的基本立场,两国仍有较大分歧,要达成一致并不容易。

    韩方要求日本政府“以受害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式道歉和法律赔偿。但日方认为,1965年签订的《韩日请求权协定》已从法律程序上解决了慰安妇问题,日本只需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以安倍的名义向受害人写信。

    这一方案无法得到韩国认可。而日本明确表示,只有在“韩国确认永久解决这一议题并不再提起”的情况下,才会将其付诸实施。

    4月17日,美国《时代》周刊援引安倍否认慰安妇言论,让韩方再次确认自己并非杞人忧天。

    “在第一届安倍政府中,政府没有发现任何强征慰安妇的直接记录。可能因为国际社会没有公认,很多日本人没听过这件事。”安倍称,“我在竞选时一直说,这个政府答辩书应该与‘河野谈话’共同纳入考虑范围。至于日本政府,我们不考虑修改‘河野声明’。”

    1993年8月,日本政府对二战中与日军相关的慰安妇问题进行调查后,时任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宣布了调查结果,承认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于多地设置了慰安所;原日本军参与了慰安所的设置、管理以及慰安妇的运送;慰安妇问题给很多女性的名誉和尊严带来了严重伤害。

    4月18日,韩国外交部批评日本一方面声称不修改“河野谈话”,一方面又强调答辩书,是自相矛盾的行为。“依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报告书和美国众议院决议,慰安妇制度被认定为性奴隶制度,日本政府应虚心接受国际社会的一致声音。”

    安倍的方式让许多亚洲人、甚至部分日本人感到不适

    日本从帝国主义侵略者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华丽转身,是20世纪“最励志的救赎故事”。但二战结束近70年后的今天,这一改变似乎已经停滞。

    2011年,日本失去了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深陷人口老龄化和长期经济衰退的泥淖。

    被《时代》周刊称为“日本数年来最强大领袖”的安倍晋三,“将自己定位成这个国家的救世主”,希望找回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但他的方式让许多亚洲人、甚至部分日本人感到不适。

    接受采访过程中,安倍也承认自己“盲目而偏执地希望保护日本的国家利益”。

    “在过去的战争中,日本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伤害。战后时代的日本首相都表达了他们的忏悔和自责。在我的第一个任期,我也这么做了。”他告诉《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相信有些东西永远无法改变,比如宪法。“我现在说,我们应该改变了。美国已修宪6次,而日本一次也没有。”

    自称“爱国者”的安倍自知饱受非议,因为“我是个政治家,我试着实现自己相信正确的东西”。但他坚称,“如果介意这种批评,就无法保护人民的生命”。

    相关文章:

    中日无法在极端的历史话语中妥协?

 

历史问题再掀中日韩外交风暴
中日无法在极端的历史话语中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