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如何治愈“相互依赖症”?
作者 戴维·皮林 译者 何黎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16日
03
版)
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认为,美国一直是“终极消费者”,中国则是“终极生产者”,而美国陷在与中国的不健康关系中无法自拔。
在有些人看来,美国和中国是激烈的竞争关系:双方争夺工作岗位、技术、航道,最终争夺控制权。在另一些人看来,美中是共生关系,中国是生产者,美国是消费者,中国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环保法规,美国提供技术、知识和品牌。
耶鲁大学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美中更像一对结婚多年、急需婚姻咨询的夫妻。他用了“相互依赖症”(Codependency)这个词,这个心理学词汇指的是一种本身就不稳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的关系。这一观点(他认为只是略显牵强)构成了他的新书《不平衡:美国与中国的相互依赖症》的副标题。
上周四,罗奇在香港的演讲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说,美国一直是“终极消费者”,中国则是“终极生产者”,美国陷在与中国的不健康关系中无法自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历滞涨,生活水准原地踏步。但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加上美国“坚定的促增长”货币和财政政策,推迟了清算日的到来。美国消费者继续想买就买,并通过股市投资和抵押贷款再融资,将资产泡沫转化为更高的收入。刚刚走出“文革”灾难的中国也依赖这种关系,通过“出口泡沫”、向美国消费者出售他们事实上根本买不起的东西,中国实现了繁荣。
有些东西必须改变。改变的导火索就是2008年的“雷曼危机”。罗奇认为,自那以来,美国只是在试图重启旧机制,中国则开始寻求改变经济模式。用经济学的话来说,美国尝试的是在一个泡沫之上再吹起一个泡沫,中国则在戒除依赖出口的旧习。用婚姻咨询的话来说,中国正在开始新生活,而美国将陷入孤苦的境地。
罗奇希望美国为此进行战略上的规划,尽管他否认了有关自己呼吁在华盛顿召开“三中全会”的说法(不过他的确羡慕地指出,三中全会没有党派对立,而美国国会并非如此。在美国国会,政治体制已严重失灵)。
至于美国对市场解决方案的绝对信任,罗奇表示:“我们的战略来自亚当·斯密,但我不清楚他是否还跟得上时代。”光靠“看不见的手”已经不够了:必须缩减赤字,说服美国家庭加大储蓄,并将储蓄转投入基建和培训中。他不太赞成搞量化宽松,在他看来,那是“把问题拖到以后解决”的又一例证。
中国也需要改变。它需要减少生产、增加消费,需要开始在国内消化更多的本国储蓄。罗奇认为,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正在朝目标迈进。他表示:“中国步入正轨了。”他提到一个事实:去年,中国服务业规模首次超过制造业。他还认为,对中国债务泡沫的担忧有些过头,中国总体债务水平仍然只有许多发达国家的一半。
不管有没有页岩气,罗奇都为美国感到担忧。如果中国不再将过剩的储蓄送往太平洋彼岸,美国将如何应对?他的“噩梦”是,美国届时将发动毁灭性的贸易战,这只能进一步恶化形势。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贸易战将等同于一对不和的夫妻互相扔盘子。而且,这些盘子八成还是由中国制造的。
(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摘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认为,美国一直是“终极消费者”,中国则是“终极生产者”,而美国陷在与中国的不健康关系中无法自拔。
在有些人看来,美国和中国是激烈的竞争关系:双方争夺工作岗位、技术、航道,最终争夺控制权。在另一些人看来,美中是共生关系,中国是生产者,美国是消费者,中国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环保法规,美国提供技术、知识和品牌。
耶鲁大学教授、前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美中更像一对结婚多年、急需婚姻咨询的夫妻。他用了“相互依赖症”(Codependency)这个词,这个心理学词汇指的是一种本身就不稳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的关系。这一观点(他认为只是略显牵强)构成了他的新书《不平衡:美国与中国的相互依赖症》的副标题。
上周四,罗奇在香港的演讲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说,美国一直是“终极消费者”,中国则是“终极生产者”,美国陷在与中国的不健康关系中无法自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历滞涨,生活水准原地踏步。但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加上美国“坚定的促增长”货币和财政政策,推迟了清算日的到来。美国消费者继续想买就买,并通过股市投资和抵押贷款再融资,将资产泡沫转化为更高的收入。刚刚走出“文革”灾难的中国也依赖这种关系,通过“出口泡沫”、向美国消费者出售他们事实上根本买不起的东西,中国实现了繁荣。
有些东西必须改变。改变的导火索就是2008年的“雷曼危机”。罗奇认为,自那以来,美国只是在试图重启旧机制,中国则开始寻求改变经济模式。用经济学的话来说,美国尝试的是在一个泡沫之上再吹起一个泡沫,中国则在戒除依赖出口的旧习。用婚姻咨询的话来说,中国正在开始新生活,而美国将陷入孤苦的境地。
罗奇希望美国为此进行战略上的规划,尽管他否认了有关自己呼吁在华盛顿召开“三中全会”的说法(不过他的确羡慕地指出,三中全会没有党派对立,而美国国会并非如此。在美国国会,政治体制已严重失灵)。
至于美国对市场解决方案的绝对信任,罗奇表示:“我们的战略来自亚当·斯密,但我不清楚他是否还跟得上时代。”光靠“看不见的手”已经不够了:必须缩减赤字,说服美国家庭加大储蓄,并将储蓄转投入基建和培训中。他不太赞成搞量化宽松,在他看来,那是“把问题拖到以后解决”的又一例证。
中国也需要改变。它需要减少生产、增加消费,需要开始在国内消化更多的本国储蓄。罗奇认为,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正在朝目标迈进。他表示:“中国步入正轨了。”他提到一个事实:去年,中国服务业规模首次超过制造业。他还认为,对中国债务泡沫的担忧有些过头,中国总体债务水平仍然只有许多发达国家的一半。
不管有没有页岩气,罗奇都为美国感到担忧。如果中国不再将过剩的储蓄送往太平洋彼岸,美国将如何应对?他的“噩梦”是,美国届时将发动毁灭性的贸易战,这只能进一步恶化形势。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贸易战将等同于一对不和的夫妻互相扔盘子。而且,这些盘子八成还是由中国制造的。
(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摘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