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的技术迭代之路
本报记者 袁涛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16日
45
版)
|
上汽MGE 2.0T发动机 |
|
上汽SGE 1.4T发动机 |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成长,自主品牌的进步也有目共睹——外观设计基本接轨国际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车辆开始在最严格的欧美安全碰撞测试中赢得好成绩,车辆品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也进步明显。
但即便如此,自主品牌的处境依然越来越艰难,市场份额至今已连续7个月下滑。数据显示,过去的一个季度,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降1.46%,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4.5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销量及占有率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背后,彰显的是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以发动机和变速箱为代表的核心动力总成技术多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4月12日,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前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汽车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被问及目前自主品牌发动机哪家更好一些时表示,“各家都差不多”。言外之意也就是“各家都不怎么样。”
确实,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进步没有外观设计等来得那么明显。外观设计、车身架构,聘请几个专家便很容易见成果,动力总成技术则没这么简单。
事实上,为了能够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品牌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最早,一款东安三菱发动机卖给了几乎所有自主品牌企业。这款发动机虽然性能稳定成熟,技术指标却早已落伍。为了能够掌握更先进的动力总成,包括奇瑞、北汽、南汽、广汽、上汽等都购买过国外的发动机技术。平心而论,这些买来的技术也发挥了阶段性成果,比如当年的旗云销量一度很好,广汽传祺的SUV车型销量仍在一路攀升。
那么,自主品牌的处境为什么还是越来越难呢?原因之一是真正先进的核心技术无法轻易买到——别人看家吃饭的本领不会轻易外流。多数情况下,国内企业只能买到相对领先、自己迫切需要的技术。第二个原因在于,买到的技术无法“化为己有”,没法实现让自己“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改变。因为,无论是消化吸收买来的技术,还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拓展,都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物力成本,自主品牌等不及也不愿意等。因此,自主品牌始终没有形成对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更新,核心技术领域始终与国际汽车企业存在差距。
在“得动力总成者得天下”的今天,自主品牌如何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这方面屡屡以领先者姿态示人的上汽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4月8日,上汽发布了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全新一代全系缸内直喷发动机,同时将全新动力总成命名为“CUBE-TECH”。至此,上汽历时4年的不断努力终于迎来收获。据悉,上汽的“CUBE-TECH”动力总成包括了与通用联合开发的1.5L以下的11款发动机和TST 7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自主研发的、1.5L以上的多款发动机、TST 6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
人们不得不再度佩服上汽的精明,联合开发与自主开发同步进行的模式值得称赞。为什么要与国际汽车企业联合?必须承认,自主品牌在传统发动机领域尚不具备开发世界顶尖水平产品的能力。多年前,记者曾在国内某汽车集团的实验室里见到一排正在研发的发动机,那些发动机至今几乎没有量产。上汽与通用联合开发的是新一代发动机,上汽可以说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参与到先进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因此,我们看到与通用联合研发和上汽自身研发的两个系列的发动机具备很多相同的技术特征,先进的中央布置高压燃油缸内直喷、智能热管理、电控调节的增压控制、DVVT等技术,全部出现在上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上。
据悉,上汽自主研发的2.0T发动机已经在上汽车型上有所使用,也即将装配在荣威950上,测试数据十分优异。能够自行研发高技术含量发动机的上汽,显然已经具备了对发动机技术的迭代能力,这是自主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上汽对新一代动力总成可谓“蓄谋”已久,目标直指行业领先水平且在全球具备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上汽的新一代动力总成除了搭载于荣威和MG系列产品之外,也可以反哺中国汽车工业,还为上汽集团的全球布局扫清了障碍。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成长,自主品牌的进步也有目共睹——外观设计基本接轨国际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车辆开始在最严格的欧美安全碰撞测试中赢得好成绩,车辆品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也进步明显。
但即便如此,自主品牌的处境依然越来越艰难,市场份额至今已连续7个月下滑。数据显示,过去的一个季度,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降1.46%,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4.5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销量及占有率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背后,彰显的是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以发动机和变速箱为代表的核心动力总成技术多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4月12日,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前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汽车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被问及目前自主品牌发动机哪家更好一些时表示,“各家都差不多”。言外之意也就是“各家都不怎么样。”
确实,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进步没有外观设计等来得那么明显。外观设计、车身架构,聘请几个专家便很容易见成果,动力总成技术则没这么简单。
事实上,为了能够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品牌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最早,一款东安三菱发动机卖给了几乎所有自主品牌企业。这款发动机虽然性能稳定成熟,技术指标却早已落伍。为了能够掌握更先进的动力总成,包括奇瑞、北汽、南汽、广汽、上汽等都购买过国外的发动机技术。平心而论,这些买来的技术也发挥了阶段性成果,比如当年的旗云销量一度很好,广汽传祺的SUV车型销量仍在一路攀升。
那么,自主品牌的处境为什么还是越来越难呢?原因之一是真正先进的核心技术无法轻易买到——别人看家吃饭的本领不会轻易外流。多数情况下,国内企业只能买到相对领先、自己迫切需要的技术。第二个原因在于,买到的技术无法“化为己有”,没法实现让自己“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改变。因为,无论是消化吸收买来的技术,还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拓展,都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物力成本,自主品牌等不及也不愿意等。因此,自主品牌始终没有形成对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更新,核心技术领域始终与国际汽车企业存在差距。
在“得动力总成者得天下”的今天,自主品牌如何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这方面屡屡以领先者姿态示人的上汽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4月8日,上汽发布了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全新一代全系缸内直喷发动机,同时将全新动力总成命名为“CUBE-TECH”。至此,上汽历时4年的不断努力终于迎来收获。据悉,上汽的“CUBE-TECH”动力总成包括了与通用联合开发的1.5L以下的11款发动机和TST 7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自主研发的、1.5L以上的多款发动机、TST 6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
人们不得不再度佩服上汽的精明,联合开发与自主开发同步进行的模式值得称赞。为什么要与国际汽车企业联合?必须承认,自主品牌在传统发动机领域尚不具备开发世界顶尖水平产品的能力。多年前,记者曾在国内某汽车集团的实验室里见到一排正在研发的发动机,那些发动机至今几乎没有量产。上汽与通用联合开发的是新一代发动机,上汽可以说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参与到先进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因此,我们看到与通用联合研发和上汽自身研发的两个系列的发动机具备很多相同的技术特征,先进的中央布置高压燃油缸内直喷、智能热管理、电控调节的增压控制、DVVT等技术,全部出现在上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上。
据悉,上汽自主研发的2.0T发动机已经在上汽车型上有所使用,也即将装配在荣威950上,测试数据十分优异。能够自行研发高技术含量发动机的上汽,显然已经具备了对发动机技术的迭代能力,这是自主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上汽对新一代动力总成可谓“蓄谋”已久,目标直指行业领先水平且在全球具备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上汽的新一代动力总成除了搭载于荣威和MG系列产品之外,也可以反哺中国汽车工业,还为上汽集团的全球布局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