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应意识到美国的“日本困境”

郑永年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02日   03 版)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日力推的美日韩首脑会谈在一波三折后,最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核安全峰会期间举行。这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上任以来首次正式会晤。这场会谈虽然结束了日韩去年来“互不搭理”的状态,但关系依然尴尬勉强,奥巴马成为“和事佬”。

    对中国来说,尽管美日同盟并非美日一体,如果不能对其有正确理解,就会犯重大战略错误。中国应当深刻意识到美国的这种“日本困境”,理性制定对日和对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战略机动性远比美国大。

    安倍上台执政后,中日关系一路恶化,令很多人开始担忧中日两国间战争的可能性问题。但中日问题并非简单的双边关系问题,而是牵涉到中、美、日三大国之间的关系。美国之所以成为主导因素,主要就是因为存在着美日同盟。

    因此,不仅中日两个当事国在积极考量美国因素,其他所有国家也在考量。这是非常理性的,因为美国的立场和行为,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决定性影响。

    对中国来说,尽管美日同盟并非美日一体,如果不能对其有正确理解,就会犯重大战略错误。实际上,现在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很多方面都看不清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换作从美日关系的角度来看中日关系,就会看得比较清楚。在美日关系中,美国面临一种困局,我们暂且称之为美国的“日本困境”。从“日本困境”中,人们至少可以了解美国在中日关系上的矛盾态度,及其各种可能的战略和限度。

    美日同盟是冷战产物,同时也使东亚的冷战局面并未因冷战的终结而结束。在世界范围内的后冷战时代,东亚冷战局面仍然在延伸。

    二战后,和美国(及其盟国)对德国的政策全然不同,美国没有清算日本的战争债,清理日本的战争遗产。当时美国面临道德和意识形态之间的选择。从道德上说,美国应当清算日本的侵略战争,就像清算纳粹德国一样。不过,美国选择了通过保护日本的方式,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阵营的扩张。等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美国更是把日美同盟视为遏制中国的有效手段。这种情况一直等到中苏分裂、美国面临与苏联竞争时,才得到改变。

    除了人们所看到的审判战犯以外,美国几乎没有动摇日本战前的权力和社会架构。没有改变产生战争的制度,给以右派为代表的军国主义保留了巨大的政治制度空间。很多战犯或近于战犯的重要政治人物日后得以重返政坛。德国清算了纳粹和纳粹制度,日本则没有。

    同样重要的是,美国为了对付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从来就没有清理过日本的战争历史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一些左派社会团体、知识分子甚至政治人物对日本的战争历史有所反思,但从来就不是主流。日本的右派政治人物的战争历史观从来就没有清算过,以各种形式得到延续,他们认为,太平洋战争是一场日本“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在经济上,为了对付共产主义阵营,美国也为日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德国战后为了经济发展,需要其他国家的市场。这种外在的经济压力,促成德国政治人物和社会完全与过去的历史决裂,和曾经是战争受害者的其他国家处理好关系。日本则相反,美国庇护下的快速经济发展,使日本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来和曾经深受其害的亚洲邻国进行和解。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促成了日本的骄傲,成为强国之后,日本更不用对其历史负责了。

    美国当然也通过美日同盟做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在从日本那里获取大量利益的同时,让日本始终从属于美国。并且,日本的政治人物非常了解美国的利益主导的特点,只要获得了经济利益,其它方面都好商量。美国需要保证的唯一一点就是,日本不能挑战美国的盟主地位。因此,在日本经济走到强盛的时期,美国通过强迫日元升值,促成日本处于从属的经济地位。同时,日本始终没有独立的外交和战略主动权。总而言之,美日同盟使得日本从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对这种状况,不仅日本的左派不满,日本的右派政治人物也极其不满。因此,一有机会,他们总会出来争取和美国的平等地位。实际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日本成为经济强国后,其右派人物开始挑战美国,开始对美国“说不”。这一点美国人不是不知道。

    现在的情况又如何呢?中国的崛起对美日同盟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的崛起在美日同盟之内,中国的崛起则在同盟之外,因此美国经常把中国视为竞争者,甚至是潜在的敌人。同时,中国的崛起也对长期处于迟滞状态的日本产生了影响,使日本很多政治人物感觉到来自中国的“威胁”。

    不过,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中国的崛起虽然不是在美国的同盟之内,但是在同一个体系之内。和苏联不同,中国选择加入现存世界体系。同时,中国的发展过程又是开放和全球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之间形成了经济上的高度互相依赖。在战略层面,虽然表面上看中美分歧仍然很大甚至对立,但在很多领域存在互相依赖关系。中美两国需要在关键国际事务上互相支持;如果相反,谁也做不成事情。从理论上说,中美关系是一对结构关系,中美必须合作,不合作,国际关系的架构就会弱化。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不能轻易牺牲掉和中国的关系。

    但同时,美日同盟也有效限制着美国的行为。美日同盟表示美国必须支持日本。同盟政治是冷战的遗产。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不仅没有调整其同盟政策,反而在不断强化同盟政治,希望通过同盟政治永远占据霸主地位。但美国在强化同盟、享受同盟所带来的利益时,也负担着同盟所带来的巨大成本。

    如果日本持德国那样的态度,能够正确面对历史,能够卸掉历史的包袱,情况就会很不一样。但不幸的是,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已经不用面对历史。

    日本不能面对历史的态度不仅牵涉到中国,还牵涉到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后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应付中国的“威胁”,要花大力气整合已经存在的美日同盟和美韩联盟,希望这两个联盟一体化,形成美日韩联盟。但日本的“正义战争历史观”破灭了这种可能性。

    同样因为日本,美国再一次在国际事务上面临道德和意识形态之间的选择。从意识形态上看,美国和日本同属民主国家。但问题是,因为日本是民主国家,就可以抹掉过去战争历史吗?就能肯定日本的侵略战争吗?很显然,这是严肃的道德问题。美国如果毫无原则地支持日本,便会输掉这场道德战争。

    中日关系的恶化使美国夹在中间。日本打着“反中”的旗号迎合美国,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是容许的,因为美国同样担忧着中国的崛起。但如果日本过度使用同盟来追求国家正常化,必然最终从美日同盟中逃离出来,挑战美国的霸权。

    中国应当深刻意识到美国的这种“日本困境”,理性制定对日和对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战略机动性远比美国大。只要中国具有足够的理性,掌握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特点,就可以在对日关系上达到斗争和妥协的平衡,从而在保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条件下避免战争,实现和平,继续崛起,成为真正的强国。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民意能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吗?
中国应意识到美国的“日本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