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西学东见

民意能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吗?

杨鸣宇 “政见”观察员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02日   03 版)

    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后,政策过程的参与者正变得越来越多元。但对普通市民而言,他们仍然缺乏制度化的参与渠道。民意究竟是否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这种影响又如何产生?这些问题在学界一直未能形成共识。

    一些学者转而尝试在一些政策子领域寻找证据,比如外交政策。最近,澳门大学政府与公共行政系教授王建伟等人在《当代中国》上发表文章认为,民意确实能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

    近年来,民意的作用在中国不断提升。这得益于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发展促使了政府讯息的开放,如今市民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或其它媒体途径了解到政府的决策讯息。第二,媒体的商业化也会促使它们更倾向于报道市民关心的议题,其中外交新闻是时事热点之一。最后,新闻媒体有时候并不单纯是新闻传播的途径,它同时也会成为民意的反映渠道,而这又反过来使其成为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之一,对政府选择政策方案形成一定的约束。

    研究者列举了大量民意成功影响对日政策的例子,其中包括否决日本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推迟合作开发东海油田、以强硬姿态响应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等。这些议题在网络和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形成巨大的民意压力,促使政府改变原来的政策方向,以平息民众的不满。

    然而,这些例子是否足以说明民意产生了作用呢?恐怕还不够充分,因为有两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首先,中国媒体的报道内容有时候会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无法轻易剔除操纵民意的潜在可能。这时就难以识别到底是政府在塑造民意,还是民意真的影响了政府。

    其次,假设民意确实能影响政府的决策,背后的机制是什么?研究者的解释是:因为民族主义是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之一,所以中国政府需要想办法维持国家的形象,当人们的意见涉及对国家形象的维护时,政府就必须考虑如何进行响应。但政府如何搜集民意,如何对其进行识别,民意又何时发挥作用,仍然是个“未知的黑箱”。

    因此,文章作者也强调:自己的意图并不是给出一个因果关系,而只是尝试根据已有的证据对民意影响外交政策这个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索。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

 

民意能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吗?
中国应意识到美国的“日本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