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亲历中情局的日常一面

博主 Roya Hakakian 译者 温莎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02日   41 版)

    CIA总部大厅

    邀请来自于一封邮件,字里行间充斥着讨好的语气,里面的内容就像是尼日利亚王子想要向我的账户中打百万美元般难以置信: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近东小组希望我能够为他们讲座,讲解波斯语的诗歌和文学内容。我的日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他们还将为我提供中情局博物馆之旅,午餐会以及礼品店参观。

    电子邮件中的细节很清楚,充分说明这不是垃圾邮件:“由于预算的限制,我们无力支付演讲者的费用,但会承担您的旅游和食宿花销。”

    17年前,我曾在一本波斯语杂志当过编辑,伊朗政府此前一直指责该杂志是CIA花费2千万美元暗中支持的。现在,这个传说中的机构真的来找我了,却是以一种“贫穷”的姿态,而这本杂志社已在10年前关门了。

    去我年轻时曾咒骂过的地方作客,穿过人们普遍心怀畏惧的大厅,想想还是件挺酷的事情,我接受了邀请。

    那天清晨,我坐在酒店的大堂中等人接我。在我的设想中,长相类似皮尔斯·布鲁斯南的特工将会凭空出现,但现实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我等得有些心烦意乱时,一个中年秃顶大叔从门口款款走来。我们握了握手,走向了门外一排车中最不起眼的那辆米黄色轿车,车门要用钥匙拧开。我撇了眼后座上的一排泰迪熊,不知道自己先前是怎么将这辆车想象成阿斯顿·马丁的。

    以龟速行驶在环城公路的途中,这位特工像是叔叔一样亲切地和我聊天,给我讲述他生活在纽约的童年故事,告诉我他的夫人是位出色的科学家,我们聊得颇为热络,迅速地熟识起来。他散发出的亲和力很容易就打动了我,但我很怀疑他是否适合这个充满秘密和阴谋的职业。我很快意识到,面前的特工与我之前理解的并不相同。

    在CIA的大门口,我感受到了官僚机构的通病——糊里糊涂的工作人员。经过了几个星期的沟通,我却没出现在当天的访客名单中。经过核实后,我上交了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但在我的坚持下,留下了包含讲座要点的笔记本电脑。

    在讲座开始前,主人准备用咖啡款待我,他带我穿过大厅,熟悉的星巴克标志瞬间令我大跌眼镜。我们在吧台等着咖啡,在咖啡机打奶泡的滋滋声中聊天,不少特工在另一边的快餐柜台上排队,这样的CIA总部令我想起了郊区的购物中心。

    讲座中,特工们表现得像所有热心好学的观众一样——面露微笑,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对我进行充满溢美之词的赞扬。

    当我朗读我的散文时,特工们笑得都眼含泪光了,他们大部分三十岁左右,真正好奇的是在我的书出版后发生了什么。通常会被提出的问题——关于伊朗对核的野心和产生战争的可能性——始终没有出现。

    我突然想到,还没有问邀请者为什么会选择我来讲座。“谷歌!”他解释道,“在伊朗这个令人疲惫的问题上我们听过太多的论调,我们想听点不一样的东西。”

    我告别时,并没有人和我交换名片。我的邀请人,就是与邦德截然相反的那个人,把他所有的联系方式都留给了我。他给我留出了充分的时间逛纪念品商店,在众多的CIA纪念品中,我从促销货架上拿了一套调味瓶。

    几个月过去了,这套调味瓶还是时刻提醒着我,自己曾到过这个令人敬畏和手握大权的机构,并且见识到了它日常的一面。

    博址 http://www.nytimes.com

 

亲历中情局的日常一面
在中国,工作到死
苏丹“迷惘一代”兴国梦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