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外交诠释公共外交内涵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26日
02
版)
第一夫人们开辟了外交的新空间,同时也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新内涵。国际关系或外交中,政府外交是浮出水面的冰川,水面之下的部分则是社会之间的交往,是公共外交的新领域。没有水下部分的支撑,冰山最终难以浮到水面。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女儿和母亲在中国展开为期六天的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作为东道主接待了米歇尔一行。不少媒体关注第一夫人与第一家庭的外交所透露出来的时尚气息。然而,夫人外交并不仅仅是穿衣打扮的时尚秀,更是对公共外交的深度阐述。
一般而言,“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他国公民和社会施加的外交活动,以期改变对象国公众的观念,营造有利于本国的外交环境。不过,如此定义过于狭隘,现实的公共外交已经大大超出这一概念的范畴。
米歇尔是第一夫人,但并非正式官员,而且随访的是直系亲属,那么她访华算不算公共外交呢?无可置疑的是,米歇尔访华的确能影响到中国公众对美国政府的认知,包括对奥巴马的认识。政府间外交之外的交往活动,都可视为公共外交。其最大特点是内涵的公共性,也就是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不再垄断交往的权力,公民及公民组织获得了对外交往的资格,外交又回到了最原初的本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包括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而不仅仅是权力或财富的交换。
米歇尔访华的核心议题是“教育的力量及重要性”。她访问中国的学校,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为什么选择教育作为夫人外交的主题呢?出身于平民之家的米歇尔和奥巴马,依靠教育获得了成功。
在一个自由社会中,教育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个人由此获得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机会。因此,教育代表着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全球独占鳌头,也是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柱。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吸纳各国精英,美国得以保持了最旺盛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球经济大转型之际,教育在重塑一个国家的未来。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一直将教育作为重点推进的领域。米歇尔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提到,海外留学项目是美国外交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此行,米歇尔成为美国教育的代言人。
而在中国,教育无疑是普通民众最关心的话题。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打破了教育的地域界限。米歇尔认为,思想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跨越海洋,而出国留学关乎塑造留学生的国家,也关乎世界的未来。在中国社会中,海归是一个特殊群体,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海外,让教育成为不同国家人民交往的重要渠道。
“第一夫人”是软性的称呼,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所推动的公共外交,不仅包括与外国民众的交往,还包括赢得本国民众对政府的好感和支持。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改变外交的形态,创造了一个全球交往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社会成为交往的主体,政府在一些“高级政治”领域中依然拥有垄断权力,比如与中美夫人外交同期进行的是全球核安全峰会,习近平和奥巴马都要出席。在一些软性话题,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社会才是真正的参与主体,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对多数人来说,生活才是他们的全部或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夫人们开辟了外交的新空间,同时也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新内涵。在社会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的活力与面貌是一个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身后基础。国际关系或外交中,政府外交是浮出水面的冰川,水面之下的部分则是社会之间的交往,是公共外交的新领域。没有水下部分的支撑,冰山最终难以浮到水面,就像上个世纪的苏联一样,社会活力的枯竭会让国家的外交形象非常干瘪,无论花多少钱涂脂抹粉都不可能有真正改观。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第一夫人们开辟了外交的新空间,同时也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新内涵。国际关系或外交中,政府外交是浮出水面的冰川,水面之下的部分则是社会之间的交往,是公共外交的新领域。没有水下部分的支撑,冰山最终难以浮到水面。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女儿和母亲在中国展开为期六天的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作为东道主接待了米歇尔一行。不少媒体关注第一夫人与第一家庭的外交所透露出来的时尚气息。然而,夫人外交并不仅仅是穿衣打扮的时尚秀,更是对公共外交的深度阐述。
一般而言,“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他国公民和社会施加的外交活动,以期改变对象国公众的观念,营造有利于本国的外交环境。不过,如此定义过于狭隘,现实的公共外交已经大大超出这一概念的范畴。
米歇尔是第一夫人,但并非正式官员,而且随访的是直系亲属,那么她访华算不算公共外交呢?无可置疑的是,米歇尔访华的确能影响到中国公众对美国政府的认知,包括对奥巴马的认识。政府间外交之外的交往活动,都可视为公共外交。其最大特点是内涵的公共性,也就是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不再垄断交往的权力,公民及公民组织获得了对外交往的资格,外交又回到了最原初的本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包括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而不仅仅是权力或财富的交换。
米歇尔访华的核心议题是“教育的力量及重要性”。她访问中国的学校,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为什么选择教育作为夫人外交的主题呢?出身于平民之家的米歇尔和奥巴马,依靠教育获得了成功。
在一个自由社会中,教育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个人由此获得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机会。因此,教育代表着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全球独占鳌头,也是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柱。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吸纳各国精英,美国得以保持了最旺盛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球经济大转型之际,教育在重塑一个国家的未来。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一直将教育作为重点推进的领域。米歇尔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提到,海外留学项目是美国外交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此行,米歇尔成为美国教育的代言人。
而在中国,教育无疑是普通民众最关心的话题。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打破了教育的地域界限。米歇尔认为,思想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跨越海洋,而出国留学关乎塑造留学生的国家,也关乎世界的未来。在中国社会中,海归是一个特殊群体,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海外,让教育成为不同国家人民交往的重要渠道。
“第一夫人”是软性的称呼,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所推动的公共外交,不仅包括与外国民众的交往,还包括赢得本国民众对政府的好感和支持。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改变外交的形态,创造了一个全球交往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社会成为交往的主体,政府在一些“高级政治”领域中依然拥有垄断权力,比如与中美夫人外交同期进行的是全球核安全峰会,习近平和奥巴马都要出席。在一些软性话题,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社会才是真正的参与主体,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对多数人来说,生活才是他们的全部或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夫人们开辟了外交的新空间,同时也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新内涵。在社会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的活力与面貌是一个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身后基础。国际关系或外交中,政府外交是浮出水面的冰川,水面之下的部分则是社会之间的交往,是公共外交的新领域。没有水下部分的支撑,冰山最终难以浮到水面,就像上个世纪的苏联一样,社会活力的枯竭会让国家的外交形象非常干瘪,无论花多少钱涂脂抹粉都不可能有真正改观。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