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外媒:中国新领导层执政满一年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19日   28 版)

    3月13日,北京,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大会开始时,习近平、李克强走上主席台。图片来源CFP

    3月17日,习近平来到当年兰考最大风沙口——东坝头乡张庄村,走进村民家进行看望,并同当地干部群众座谈。

    2014年3月,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们走过写有“中国梦”的广告牌。

    2014年3月,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恰满一年。

    回看这一年,撇开层层舆论渲染,新领导层到底都做了什么,从中能看出哪些执政思路,未来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些问题,被境外媒体普遍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014年的两会结束后,连续两天刊登文章,分析“中国梦的理想与现实”;日本杂志《外交学者》从中国经济、大国关系、打击腐败和网络安全等六个方面,系统性地给出了评价和预估;英国广播公司(BBC)则生动地回顾了习近平当政后的亲民魅力;而在德国和西班牙媒体看来,过去一年,中国最亮眼的部分要属新领导层在反腐和外交上的表现。

    “上任一年,最大困难是什么?”

    今年的两会闭幕后,在例行的总理记者会上,英国路透社记者向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教总理,上任一年,最大困难是什么?”李克强回应说:“去年最大的挑战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

    在外界看来,这位拿着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总理,是懂经济的领导人。他精通英语,与外国友人能顺畅交流;年轻时接受过上山下乡的历练,知晓民情;名校北大毕业,又属学界精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把过去一年他的相关理念,称之为“克强经济学”。而这位懂经济的总理的首份工作报告,在此前的媒体评述中,被认为是“言语简洁朴实,接地气”。

    当时参加记者会的日本时事通讯社记者,后来评论称“李克强没看稿子,就能列举很多详细的统计数字,并流利回答记者的提问”,认为他是“很务实的总理”。

    记者会上,中外记者共提了15个问题,包括潜在的金融及政府债务风险、财税金融国企改革、影子银行监管、房地产调控等重大问题,李克强都给出了明确答复,而这些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难题,正是李克强出任国务院总理后的工作内容。

    履职一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感受又是什么?两会之前,他在俄罗斯接受媒体专访时回应了这个问题。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习近平说。

    有媒体还整理出习近平2013年调研和出访的情况。结果显示,去年,他到10个省区进行了基层调研,共占用32天时间;在出国访问方面,他的足迹横跨5大洲14个国家,总体出访时间为36天。

    最亮眼的部分:“顺民意”反腐

    CNN在3月14日的评论文章中写道,如果要选择2013年中国政坛最流行的词汇,“中国梦”无疑会高票当选。

    2013年3月17日上午,新当选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会的闭幕会上,9次提到“中国梦”一词,并郑重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CNN认为,习近平的“中国梦”提法贴近民意,接地气,“能被任何中国人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两会后的部署中,他的一系列亲民行为和反腐举措,给了普通中国人信心,让他们对这个国家充满希望,保持期待。

    而BBC对“中国梦”的提法,似乎并不太在意。其文章认为,“在中国,有个说法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总要在第一年做些与前任不同的事,来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心。”不过,对于习近平在这一年中的亲民作为,BBC还是给予高度肯定。

    在BBC的这篇文章中,有大量篇幅描述习近平造访北京四季青养老院、北京某老字号小吃店的细节,以及在2014年新年讲话视频中,“中国最高领导人前所未有地公开了自己的办公室场景,背后书架上还放了几张妻子的照片”。

    “对西方政客来说,这样的亲民举动并不少见。但是,中国的高层领导人较少离开中南海,与普通居民交往。习近平的这些做法受到民众的极大欢迎。中国领导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当中。”BBC如此评论道。

    CNN则认为,过去一年,最受中国民众欢迎的措施是国家对腐败的治理。在CNN看来,中国反腐,在过去几十年其实一直没有间断过,但都是阶段性的,使得民众对反腐的结果,没有太高期望。而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采取的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传递出了相当强烈的信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为,他们是来真的。

    过去,对中国百姓痛恨的腐败猖獗、奢靡之风,政府也在治理,但民众看不到太多希望;而现在,百姓似乎看到这种状况在一点点发生改变,政府的治理行为符合多数人的意愿——“顺民意”,香港媒体这样总结。

    这一年,“中国外交令人印象深刻”

    自新一届领导人执政以来,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方面,外界最为瞩目的当属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启的改革新进程。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划定了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要使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这次会议,新领导层吹响了中国全面改革的号角。

    三中全会结束后,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联动,几乎覆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所有层面,特别是在政府简政放权、财税体制调整、社会保障改革等方面。“政府精简审批手续,改善以往的‘办事难’现象;农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新农合走入千家万户……普通百姓享受到了愈来愈多的改革红利。”新加坡《联合早报》称。

    此外,境外媒体还着重提到,中国外交在过去一年的重大突破。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指出,上任以来,新领导层前所未有地访问了5个大洲的多个国家,成功开拓中美“庄园外交”,并在G20、APEC等峰会上传递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强烈信号,这样的行动加上在北京接待数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都证明了中国在外交方面正付出新的努力。

    针对过去一年转冷的中日关系,日本媒体《外交学者》不吝笔墨地提到习近平在中日领土争端上的态度,“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习近平维护中国主权的决心没有丝毫犹豫和畏缩。未来,他也不会做出改变”。

    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大陆与台湾双方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了首次正式会面,有力推动了两岸政治对话。对东亚地区甚为敏感的日本媒体表示,“习近平取得了意义空前的成果,建立了海峡两岸新的沟通机制”。

    香港中评社指出,习近平把俄罗斯作为推动外交开局的第一站,暗含着领导层深邃的外交哲学。一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人一系列密集高效的外交行动——不论是出访展现出的个人魅力,还是在国际峰会平台上传达出的自信——都令人印象深刻。

    肯定之余,外媒也有“不同声音”。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认为,2013年,中国在外交上表现虽很卓越,但仍未摆脱太过依赖其他国家立场的旧习惯,这表明中国的信心和潜力还不够。而有信心和能力在国际事务中选择明确立场,才是一国外交成熟的显著标志。

    新领导层未来面临的挑战

    对中国新领导集体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外媒也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的债务累积已接近危险水平。中央政府虽在大力调整工业结构,但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相应地,金融业承担的风险更大,“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有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对中国民众当下普遍看好的反腐,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过去一年,中国连续出重拳反腐,许多重量级官员落马,但还要注意到,中纪委所展开的反腐风暴,主要还集中在党内层面,在公开透明、法制化方面还需改进。

    “打击腐败或是进行改革,建国后一直都存在。”德国《时代》周刊称,目前,中国反腐的关键在于落实,而改革的难处是如何重新调配利益。这就意味着,要让既得利益集团从嘴里吐出好处,其难度之大,堪比登天。

    CNN评论称,通常情况下,一届领导班子的执政期是10年,目前才过去1年,有关“中国梦”的结局,“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一切尚待见分晓”。

 

外媒:中国新领导层执政满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