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爱书成狂的人,都会为自己日渐膨胀的收藏头痛,
在与旧书告别时踌躇不已,有时也会收获失而复得的喜悦。
一本“失而复得”的词典
○作者 [美] 托马斯·肯尼迪 ○译者 随风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12日
33
版)
|
|
你盯着书架,打算找到那本宝蓝色书脊的文学术语词典,看看上面是否有“隐喻”这个词的简明定义。你正在编辑一份报纸,发现有位作者在解释“隐喻”的复杂用法时,比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的方式还令人费解。你有点不爽,想试试能否以更简单的说法加以替代。
但是,这本书没在它原本的位置上。
你很气愤。仔细回想一下,这本书曾离开书架几天,你把它跟几份报纸放在了咖啡桌上。而现在,咖啡桌上既没有书,也没有报纸。也许,你昨天把东西清走了?当时有位不速之客到访,你匆忙收拾了一下客厅。你试图像以前那样在脑子里还原事发经过,但失败了。
又或许,它们被放在了办公室临时摆放的小桌上?你在那里看见了报纸的身影,还有一些早被遗忘的杂物,可就是没有蓝皮词典。你把一大摞报纸翻了又翻,仍旧一无所获。
你绕回书架前,用手指划过摆在那里的二十几本词典。五颜六色的一排书脊,就是少了宝蓝色。你围着书架走了一圈,想确定这本书有没有被挤在别的书背后,再次以失望收场。
你坐立不安。这本词典很有收藏价值。十年前的圣诞节,你收到了儿子送的这份圣诞礼物,此后经常用到它。事实上,你每次参加文学研讨会,都会携它一同前往,遇见陌生的理论术语就向它求教。特别是这些年,以前无需思考的词条似乎变得复杂起来,你不知道,这是因为你的思维变复杂了,还是你的大脑已经不能灵活地处理复杂概念了?
重新在书架旁站定,你再一次地、一本本地检查起来。你终于找到了一本蓝色的书,可惜是天蓝色,而且很厚。你的手指一次又一次划过书脊,虽然知道这是在做无用功。
随后,你灵光乍现。就在三天前,你整理出三个大塑料袋子,里面装满了不准备再用的书。这三大包书被扔到了厨房,下一步就会被转移到阁楼去。
词典是不是被误放到了袋子里?你应该不会那么粗心。可如果万一呢?万一被放进了塑料袋,等待它的命运就是被扔到阁楼去。那里霉味刺鼻,光线昏暗,一堆堆、一摞摞的书乱放了一地。词典立刻会融入其中,踪影难觅。所以,最好还是在它消失前将其找回来吧。
你踩着波斯地毯走进厨房,冲着那三个袋子端详了很久。你好像接近长跑终点的业余选手,恨死了自己正在进行的运动,感觉自己已经浑身脱力。这些袋子又厚又脏,颜色是那种讨厌的蛾灰色。你还穿着昂贵的羊绒衫,真不想去碰它们。
你恨那些袋子,你恨自己现在的样子,恨自己为什么做不到把书直接丢掉——把它们随意扔掉,让它们听天由命去吧——为什么就是做不到?
他×的!他×的!你恨得牙根发痒。
你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对着三个丑陋的塑料袋说脏话。
慢吐气,深呼吸。你终于面对事实,你必须打开它们,彻查一番。你勒令自己去做这件事,你在用意志为自己注入动力,你在命令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每个袋子里约有四五十本书。你打开第一个袋子,一本本把旧书摊在厨房的桌子上。看着它们,你禁不住想,自己当初为何如此确定再也不会用到这些书?或许应该把它们重新放回客厅,放回卧室,放回办公室去?但是,你终于克制住了一时的冲动,再次坚定信心,一如三天之前:这些书已非必备,必须把它们从书架上清理出去。
25分钟后,你把三袋书都翻了一遍。当然,还是没能找到你珍爱的那本词典。好在,从这支即将奔赴阁楼的大军里,你总算解救出了一本书,它让你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你觉得打开它是一种罪过,却忍不住去看那写在扉页上的话。这是一本1882年印刷的《浮士德》。一个名叫海伦的女人,在扉页上写下了“爱你的”、“1912年圣诞节”等字样。
谁是海伦?你祖母名叫伊莎贝尔。你从未见过祖父,他在你出生前就已去世。102年前的圣诞节,海伦把这本书送给祖父,由于已经没有相关事件的目击者存活于世,你自然无从知晓她的身份。但你至少能从这本书判断出,海伦认定祖父会看《浮士德》。而之前,家中从未有谁说起后者喜欢读书。没准是隔代遗传的作用,他老人家又把爱书的基因传给了你。
你下意识地向自己发问:你是真心爱书,还是仅仅迷醉其中?十五岁时,父亲送了你第一本小说,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自此,你爱上了藏书。一晃五十年过去了,从起初单纯的收集,到后面刹不住车,直到现在变为书痴。你的生活不是你做主,是书在做主。你成了一名作家、编辑、翻译家和文学教授。
事情为何成了这样?是不是不在少年时代种下爱书的种子更好?不管怎样,你的生活已然如此,再回头看也没用了,人类无法穿越时光,你也没有研究这种问题的闲工夫。
失落的你跌坐在沙发里,木然地盯着报纸,心里像多了个洞,仿佛要被无助感掩埋。你怀疑自己要撑不住了,但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说过,千万不能掉入洞里,否则很难再爬出来。
于是你想忙点什么,情不自禁地回到书架前。这次,你一本一本拿出来仔细看,居然发现了一本内容完全相同的文学术语词典——只不过,书脊是白色的,封皮才是蓝色的。
你翻到了“隐喻”那页,发现为了解释这个词,编撰者用了好几页篇幅。
你说不清自己是否可以获得稍许安慰。
没有任何事物是简单的,的确如此。
□美国《纽约客》杂志
你盯着书架,打算找到那本宝蓝色书脊的文学术语词典,看看上面是否有“隐喻”这个词的简明定义。你正在编辑一份报纸,发现有位作者在解释“隐喻”的复杂用法时,比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的方式还令人费解。你有点不爽,想试试能否以更简单的说法加以替代。
但是,这本书没在它原本的位置上。
你很气愤。仔细回想一下,这本书曾离开书架几天,你把它跟几份报纸放在了咖啡桌上。而现在,咖啡桌上既没有书,也没有报纸。也许,你昨天把东西清走了?当时有位不速之客到访,你匆忙收拾了一下客厅。你试图像以前那样在脑子里还原事发经过,但失败了。
又或许,它们被放在了办公室临时摆放的小桌上?你在那里看见了报纸的身影,还有一些早被遗忘的杂物,可就是没有蓝皮词典。你把一大摞报纸翻了又翻,仍旧一无所获。
你绕回书架前,用手指划过摆在那里的二十几本词典。五颜六色的一排书脊,就是少了宝蓝色。你围着书架走了一圈,想确定这本书有没有被挤在别的书背后,再次以失望收场。
你坐立不安。这本词典很有收藏价值。十年前的圣诞节,你收到了儿子送的这份圣诞礼物,此后经常用到它。事实上,你每次参加文学研讨会,都会携它一同前往,遇见陌生的理论术语就向它求教。特别是这些年,以前无需思考的词条似乎变得复杂起来,你不知道,这是因为你的思维变复杂了,还是你的大脑已经不能灵活地处理复杂概念了?
重新在书架旁站定,你再一次地、一本本地检查起来。你终于找到了一本蓝色的书,可惜是天蓝色,而且很厚。你的手指一次又一次划过书脊,虽然知道这是在做无用功。
随后,你灵光乍现。就在三天前,你整理出三个大塑料袋子,里面装满了不准备再用的书。这三大包书被扔到了厨房,下一步就会被转移到阁楼去。
词典是不是被误放到了袋子里?你应该不会那么粗心。可如果万一呢?万一被放进了塑料袋,等待它的命运就是被扔到阁楼去。那里霉味刺鼻,光线昏暗,一堆堆、一摞摞的书乱放了一地。词典立刻会融入其中,踪影难觅。所以,最好还是在它消失前将其找回来吧。
你踩着波斯地毯走进厨房,冲着那三个袋子端详了很久。你好像接近长跑终点的业余选手,恨死了自己正在进行的运动,感觉自己已经浑身脱力。这些袋子又厚又脏,颜色是那种讨厌的蛾灰色。你还穿着昂贵的羊绒衫,真不想去碰它们。
你恨那些袋子,你恨自己现在的样子,恨自己为什么做不到把书直接丢掉——把它们随意扔掉,让它们听天由命去吧——为什么就是做不到?
他×的!他×的!你恨得牙根发痒。
你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对着三个丑陋的塑料袋说脏话。
慢吐气,深呼吸。你终于面对事实,你必须打开它们,彻查一番。你勒令自己去做这件事,你在用意志为自己注入动力,你在命令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每个袋子里约有四五十本书。你打开第一个袋子,一本本把旧书摊在厨房的桌子上。看着它们,你禁不住想,自己当初为何如此确定再也不会用到这些书?或许应该把它们重新放回客厅,放回卧室,放回办公室去?但是,你终于克制住了一时的冲动,再次坚定信心,一如三天之前:这些书已非必备,必须把它们从书架上清理出去。
25分钟后,你把三袋书都翻了一遍。当然,还是没能找到你珍爱的那本词典。好在,从这支即将奔赴阁楼的大军里,你总算解救出了一本书,它让你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你觉得打开它是一种罪过,却忍不住去看那写在扉页上的话。这是一本1882年印刷的《浮士德》。一个名叫海伦的女人,在扉页上写下了“爱你的”、“1912年圣诞节”等字样。
谁是海伦?你祖母名叫伊莎贝尔。你从未见过祖父,他在你出生前就已去世。102年前的圣诞节,海伦把这本书送给祖父,由于已经没有相关事件的目击者存活于世,你自然无从知晓她的身份。但你至少能从这本书判断出,海伦认定祖父会看《浮士德》。而之前,家中从未有谁说起后者喜欢读书。没准是隔代遗传的作用,他老人家又把爱书的基因传给了你。
你下意识地向自己发问:你是真心爱书,还是仅仅迷醉其中?十五岁时,父亲送了你第一本小说,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自此,你爱上了藏书。一晃五十年过去了,从起初单纯的收集,到后面刹不住车,直到现在变为书痴。你的生活不是你做主,是书在做主。你成了一名作家、编辑、翻译家和文学教授。
事情为何成了这样?是不是不在少年时代种下爱书的种子更好?不管怎样,你的生活已然如此,再回头看也没用了,人类无法穿越时光,你也没有研究这种问题的闲工夫。
失落的你跌坐在沙发里,木然地盯着报纸,心里像多了个洞,仿佛要被无助感掩埋。你怀疑自己要撑不住了,但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说过,千万不能掉入洞里,否则很难再爬出来。
于是你想忙点什么,情不自禁地回到书架前。这次,你一本一本拿出来仔细看,居然发现了一本内容完全相同的文学术语词典——只不过,书脊是白色的,封皮才是蓝色的。
你翻到了“隐喻”那页,发现为了解释这个词,编撰者用了好几页篇幅。
你说不清自己是否可以获得稍许安慰。
没有任何事物是简单的,的确如此。
□美国《纽约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