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摄影师记录“日本的谎言”
○本报特约撰稿 穆康德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12日
31
版)
 |
疾病发作时,中村痛苦挣扎。福岛菊次郎用相机记录下中村的痛苦。 |
1921年出生的日本摄影师福岛菊次郎,依然活跃。
他曾潜入日本自卫队拍摄,摄影作品发表后,他接连遇袭,住所被焚毁。
他是日本广岛和福岛两次核灾难的记录者。
“能行行好,为原子弹的受害者申冤吗”
日本摄影师福岛菊次郎只有37公斤重的身躯,一直在路上。
他知道自己90多岁了,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工作。“不能长时间走路,摔倒了站不起来。身体这么弱,怎么拍照?”
但他闲不住,总是打听哪里有“又好又轻便的傻瓜相机”。
菊次郎拍摄的照片超过25万张,几乎记录下战后日本的所有大事。他是日本广岛和福岛两次核灾难的记录者。
他一直拒绝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不肯接受“敌人”的钱。“我怎么能一边批判这个国家的种种不公,一边接受国家的补助?”他也不要子女的钱,靠为杂志供稿勉强度日。
1946年,他在广岛拍摄核灾难留下的废墟。1952年,他承诺为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的受害者申冤。这个承诺,源于一次痛苦的会面。
当年,身兼钟表匠、志愿者、摄影师数职的菊次郎,在广岛遇到了43岁的渔民中村杉松。广岛原子弹爆炸给中村留下了一身伤病。疾病发作时,中村痛苦挣扎,用刀在身上划出伤痕。疼痛能帮他忘记生命中的苦难。
菊次郎这样向《纽约时报》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太胆小,不敢为中村拍照。一天,中村跪下,声泪俱下地乞求。”
“能行行好,为原子弹的受害者申冤吗?”中村问。
“可以啊,可是该怎样申冤呢?”
中村向菊次郎讲述了一家人的痛苦经历:妻子很早就死于核辐射后遗症,自己也深受其苦。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和6个孩子一起艰难求生。
“拍我吧。请将我的痛苦拍摄下来,让全世界知道核辐射留下了什么。我死不瞑目,帮我申冤!”
令中村饱受煎熬的除了原子弹,还有拒绝援助受害者的日本政府。
菊次郎对核灾难并不陌生。二战期间,他在军队里服役,驻扎在广岛。原子弹投下前,他被派到别处执行任务,留在广岛的许多战友在原子弹爆炸中丧命。
他用10多年的跟踪拍摄,记录了中村和家人的生活。1967年,中村辞世。这段经历压垮了菊次郎,导致他精神崩溃。
但他没有忘记承诺。日本纪录片导演长谷川三郎认为,这个承诺促使菊次郎拍摄个体对抗社会不公的照片。
“没有人能让我放弃”
“我动作慢,害羞,但没有人能让我放弃。”菊次郎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菊次郎拍摄了和学生运动、女权运动、反战抗议、工业污染有关的作品,甚至潜入日本自卫队拍摄。
“政府或企业知法犯法,欺骗公众。为了使真相曝光,摄影师即使违反法律,也无可厚非。”菊次郎在长谷川三郎导演的纪录片《日本的谎言》中说。
他利用为日本自卫队和军校拍摄宣传照的机会,接触到一些军事机密。在未获允许的情况下,菊次郎在杂志上发表了报道《永别了,武器》。不久,他接连遇袭,住所被焚毁。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公众希望忘却战后的艰难,菊次郎的作品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1987年,菊次郎患了胃癌,接受了胃切除手术。此时,媒体上充斥着裕仁天皇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消息。
菊次郎认为,天皇永远不会为战争中的罪行负责,于是举办了“天皇的责任”回顾展。
展览很成功,菊次郎因此收到了死亡威胁。他用便宜的胶合板给自己做棺材,以此抗议。
2011年3月,地震和海啸袭击了日本。半年后,他到达福岛,拍摄那场灾难留下的一片狼藉。
他正在写《从广岛到福岛》这本书。“两次都是核危机。福岛的危机是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但并非自然灾害。这要怪日本的核产业,它对收益更感兴趣,而不是公众的安全。”
25万张照片意味着“日本的谎言”
菊次郎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日本的谎言》,于2012年8月4日在日本上映。
导演长谷川三郎对日本《朝日新闻》报解释了拍摄这部影片的原因:“这是位传说中的摄影师,看了他的摄影集《广岛的谎言》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的热情和毅力无与伦比,我觉得他就是‘活生生的战后日本’。就算这部纪录片没有机会上映,我也要拍。战后的很多情况是照片无法全部记录的,我希望用福岛菊次郎先生的话来填补这一空白。”
这部影片记录了菊次郎的生活:和爱犬住在山口县柳井市;去附近的超市买菜,然后回家做饭;早餐喜欢吃面包;偶尔骑着电动车去买助听器;每次启动打字机前都会双手合十,祈祷稿件顺利完成。
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开始一年半后,广岛的悲剧在福岛上演。“到了当地,菊次郎一拿起相机,动作就变得飞快,仿佛有一种本能在呼唤他觉醒。摄影机都很难跟上他疯狂拍摄的工作状态。”
有人问菊次郎:“对您来说,25万张照片意味着什么?”
菊次郎回答:“日本的谎言。”

1921年出生的日本摄影师福岛菊次郎,依然活跃。
他曾潜入日本自卫队拍摄,摄影作品发表后,他接连遇袭,住所被焚毁。
他是日本广岛和福岛两次核灾难的记录者。
“能行行好,为原子弹的受害者申冤吗”
日本摄影师福岛菊次郎只有37公斤重的身躯,一直在路上。
他知道自己90多岁了,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工作。“不能长时间走路,摔倒了站不起来。身体这么弱,怎么拍照?”
但他闲不住,总是打听哪里有“又好又轻便的傻瓜相机”。
菊次郎拍摄的照片超过25万张,几乎记录下战后日本的所有大事。他是日本广岛和福岛两次核灾难的记录者。
他一直拒绝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不肯接受“敌人”的钱。“我怎么能一边批判这个国家的种种不公,一边接受国家的补助?”他也不要子女的钱,靠为杂志供稿勉强度日。
1946年,他在广岛拍摄核灾难留下的废墟。1952年,他承诺为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的受害者申冤。这个承诺,源于一次痛苦的会面。
当年,身兼钟表匠、志愿者、摄影师数职的菊次郎,在广岛遇到了43岁的渔民中村杉松。广岛原子弹爆炸给中村留下了一身伤病。疾病发作时,中村痛苦挣扎,用刀在身上划出伤痕。疼痛能帮他忘记生命中的苦难。
菊次郎这样向《纽约时报》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太胆小,不敢为中村拍照。一天,中村跪下,声泪俱下地乞求。”
“能行行好,为原子弹的受害者申冤吗?”中村问。
“可以啊,可是该怎样申冤呢?”
中村向菊次郎讲述了一家人的痛苦经历:妻子很早就死于核辐射后遗症,自己也深受其苦。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和6个孩子一起艰难求生。
“拍我吧。请将我的痛苦拍摄下来,让全世界知道核辐射留下了什么。我死不瞑目,帮我申冤!”
令中村饱受煎熬的除了原子弹,还有拒绝援助受害者的日本政府。
菊次郎对核灾难并不陌生。二战期间,他在军队里服役,驻扎在广岛。原子弹投下前,他被派到别处执行任务,留在广岛的许多战友在原子弹爆炸中丧命。
他用10多年的跟踪拍摄,记录了中村和家人的生活。1967年,中村辞世。这段经历压垮了菊次郎,导致他精神崩溃。
但他没有忘记承诺。日本纪录片导演长谷川三郎认为,这个承诺促使菊次郎拍摄个体对抗社会不公的照片。
“没有人能让我放弃”
“我动作慢,害羞,但没有人能让我放弃。”菊次郎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菊次郎拍摄了和学生运动、女权运动、反战抗议、工业污染有关的作品,甚至潜入日本自卫队拍摄。
“政府或企业知法犯法,欺骗公众。为了使真相曝光,摄影师即使违反法律,也无可厚非。”菊次郎在长谷川三郎导演的纪录片《日本的谎言》中说。
他利用为日本自卫队和军校拍摄宣传照的机会,接触到一些军事机密。在未获允许的情况下,菊次郎在杂志上发表了报道《永别了,武器》。不久,他接连遇袭,住所被焚毁。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公众希望忘却战后的艰难,菊次郎的作品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1987年,菊次郎患了胃癌,接受了胃切除手术。此时,媒体上充斥着裕仁天皇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消息。
菊次郎认为,天皇永远不会为战争中的罪行负责,于是举办了“天皇的责任”回顾展。
展览很成功,菊次郎因此收到了死亡威胁。他用便宜的胶合板给自己做棺材,以此抗议。
2011年3月,地震和海啸袭击了日本。半年后,他到达福岛,拍摄那场灾难留下的一片狼藉。
他正在写《从广岛到福岛》这本书。“两次都是核危机。福岛的危机是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但并非自然灾害。这要怪日本的核产业,它对收益更感兴趣,而不是公众的安全。”
25万张照片意味着“日本的谎言”
菊次郎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日本的谎言》,于2012年8月4日在日本上映。
导演长谷川三郎对日本《朝日新闻》报解释了拍摄这部影片的原因:“这是位传说中的摄影师,看了他的摄影集《广岛的谎言》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的热情和毅力无与伦比,我觉得他就是‘活生生的战后日本’。就算这部纪录片没有机会上映,我也要拍。战后的很多情况是照片无法全部记录的,我希望用福岛菊次郎先生的话来填补这一空白。”
这部影片记录了菊次郎的生活:和爱犬住在山口县柳井市;去附近的超市买菜,然后回家做饭;早餐喜欢吃面包;偶尔骑着电动车去买助听器;每次启动打字机前都会双手合十,祈祷稿件顺利完成。
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开始一年半后,广岛的悲剧在福岛上演。“到了当地,菊次郎一拿起相机,动作就变得飞快,仿佛有一种本能在呼唤他觉醒。摄影机都很难跟上他疯狂拍摄的工作状态。”
有人问菊次郎:“对您来说,25万张照片意味着什么?”
菊次郎回答:“日本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