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马来西亚雪邦,马移民部门和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使用被盗欧洲乘客护照登机者的照片。当天,马当局表示:已确定一名持被盗护照登机者为19岁的伊朗人,但警方认为,他并非恐怖分子,而是偷渡客。
□图片来源 CFP
3月1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简称“马航”)失踪客机MH370的搜索,已扩大到“远远超出飞机飞行路径的范围”,直至马六甲海峡和马来西亚西海岸。马当局正在考虑“客机掉头,试图飞往吉隆坡苏邦机场”的可能性。
《华盛顿邮报》称,事发后的4天里,中国、东南亚各国和美国纷纷派出搜救队,梳理了东南亚几乎每一寸水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却始终未找到失踪客机。目前,搜救仍在继续,人们试图从信息碎片中还原出“东南亚历史上最严重航空事故”的真相,但直到3月11日下午,似乎仍没人说得清这架消失的飞机到底去哪儿了。
“关于失踪客机,我们没什么可隐瞒的”
“真的,他们(马来西亚)应尽全力搜索,让我们看到亲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而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知道。”来自河北的失踪乘客家属彭女士告诉香港《南华早报》。
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一架近一小时前从吉隆坡起飞、前往北京的波音777客机,在越南与马来西亚交界的领海神秘“失踪”,至今没有确切下落,机上23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生死未卜,彭女士的表兄弟正在其中。
据BBC报道,在239人中,包括153名中国人、38名马来西亚人,7名印尼人、6名澳大利亚人、5名印度人、4名法国人、3名美国人和新西兰、乌克兰、加拿大乘客各两人。
得知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的第一时间,彭女士就和其他乘客家属赶到了北京丽都维景酒店,等待马航发布的消息。可来自官方的消息很少,而且常常互相矛盾,他们被迫从网络和一些媒体只言片语的猜测中,尽力寻找真实信息。
“我理解飞机很难打捞,但我不信他们(马航)找不到它在哪里。”乘客家属王先生说。
《南华早报》10日称,随着时间推移,怀疑和愤怒在等不到答案的亲属中渐渐累积,不断出现又不断被推翻的各色信息加深了他们的痛苦。
就在前一天,马航表示,将向家属提供飞往吉隆坡的机票和一个星期的住宿餐饮,并为他们办理加急签证和护照,但响应者寥寥。
“即使我们去了那儿,惟一能做的还是等。”一位家属代表对《南华早报》说,“希望有关专家和外交部官员能一起去。”他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帮他们与马方交涉。
3月10日,第一批乘客家属与中国政府赴马小组抵达吉隆坡。组长郭少春告诉中央电视台记者,目前最紧迫的工作仍是搜救,而他们的任务是安慰、帮助家属,并保证他们在马的安全。
面对家属的担心,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在同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马来西亚会透明处理MH370失踪事件,每隔两小时就举行新闻发布会,积极向公众和媒体通报最新进展。
“关于失踪客机,我们没什么可隐瞒的。我们主要目的是找到飞机,不要让我们分心。”他告诉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请媒体停止散布虚假或未经证实的消息,它会分散注意力,还可能给家属虚假的希望。”
发现的疑似浮油带、飞机残骸、救生筏,纷纷被否
3月11日,当马来西亚在西海岸展开搜索时,越南军方已将目标瞄准该国内陆及老挝、柬埔寨边境附近,寻找MH370客机是否坠毁于深山丛林或无人居住区。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发现任何迹象,所以必须扩大陆上搜索范围。” 越南陆军副参谋长阮哈一告诉美联社。
3月11日,马航发表声明称,当局正在考虑MH370掉头驶回的可能,“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据英国《卫报》报道,过去4天里,中国部署了10颗有高分辨率成像功能的卫星,协助搜索。美国回顾了间谍卫星传来的所有空中爆炸的图像,也一无所获。而关于飞机失踪原因的种种猜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失踪时,MH370客机正在良好的天气状况中、稳定的高度和固定航线上飞行,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最后与其取得联系的一位机长告诉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紧急通讯频道中传出很多杂音和静电干扰的声音,以至于他没听清对方在说什么,但能肯定,说话的是那位马来西亚80后副驾驶员。
出现机械故障的可能性,尚不能被完全排除。这架波音777-200飞机已服役超过11年,飞行53465.21小时,2012年还曾与另一架飞机发生轻微碰撞,导致机翼受损。但据马航官方网站介绍,该飞机在失踪前12天的2月23日,才刚在吉隆坡国际机场接受过检查维修,确定没有任何故障。
《华盛顿邮报》称,如果飞机在半空中解体,搜救队应该能在附近海域发现“相当集中的碎片”。
3月8日,两大块6~9英里(约合9~14公里)长的浮油带,在越南南部水域被发现,与被击落飞机留下的痕迹很相似。然而,据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3月10日下午的报道,经过实验室取样分析后,吉隆坡海上执法机构告诉《新海峡时报》,这些油并非来自MH370,而是船只使用的燃料。
3月9日晚些时候,越南当局声称,发现两块类似飞机残骸的碎片,疑似飞机尾部和机舱门。但马航主管拉赫曼表示,这一目击无法被证实。3月11日,美国海军官员表示,他们的飞机没发现任何商用飞机的残骸。
3月10日,搜救飞机注意到疑似黄色救生筏的物体。当马来西亚派出军舰前往调查时,越南船只已先一步到达这条繁忙的航线。“我们到时,看到的只有发霉的电缆盘。”阮哈一告诉法新社,被丢弃的垃圾漂浮在海面上,很难“百分之百确定”已找到救生筏被发现的位置。
美军第七舰队指挥官马克斯希望这架飞机的黑匣子能漂浮在水中,否则,人们可能永远无法拼凑出事件的原貌。
西雅图航空专家汉密尔顿则认为,在这一事件中,乘客闯入驾驶舱控制飞机、飞行员自杀、炸弹爆炸等“突发灾难性事件”的迹象,更为明显。
“我认为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即使两个引擎坏了,飞行员也有足够时间打电话说‘遇到麻烦了’。”他告诉《华盛顿邮报》。
而这,正是令乘客家属和众多民众最不安的一种可能性。两名持假护照登记乘客的曝光,让这一担忧更盛。
“猜测事故与恐怖主义有关,还为时过早”
3月8日,原本被列入失踪乘客名单的37岁意大利人路易吉·马拉尔第和30岁奥地利人克里斯汀·科泽尔,被发现安然无恙。随后,国际刑警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两本护照两年前已在泰国被盗。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网站的预订信息显示,持这两本护照的乘客购买了相邻座位的机票,两人还都预订了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的后续航班。用马拉尔第护照者计划随后前往丹麦哥本哈根,另一人打算去往德国法兰克福。
3月10日,马来西亚内政部长哈米迪告诉国家通讯社,两名乘客一看外表就知道是亚洲人,“我仍然困惑,他们怎么想不到,欧洲人怎么会拥有亚洲人的面部特征”。
3月11日,《卫报》称,马警方已确定其中一人为19岁的伊朗人,但他希望在德国定居,应该是非法移民,而不太可能属于恐怖组织。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反恐专家威廉姆斯也向《华盛顿邮报》表示,恐怖分子不太可能瞄准马航的航班。他援引国际刑警组织的统计数据称,截至去年年底,已有3900万本护照被盗或丢失,因此“大多数亚洲航班上都有使用被盗护照的乘客”,这两名乘客“可能与飞机失踪有关,但更可能没有关系”。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布林肯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现在猜测被盗护照与飞机失踪之间的联系还为时过早,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诺布尔也持同样看法。
这一说法与马来西亚当局早些时候的口径类似。当被路透社问及飞机失踪是否可能与恐怖主义有关时,马总理拉扎克十分严谨地表示,当局“会考察所有的可能性,但发表任何结论性言论,都为时过早”。
目前,马方正在对全部239名乘客的身份进行梳理,美国派遣联邦调查局从旁协助,其中4人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马航主管拉赫曼说,不排除飞机被劫持的可能。
还有没有“最后一线希望”?
“我相信你们会活着回来。”BBC援引一位中国网友的微博说。她的好友及其妻子、兄弟和表兄弟都在失踪飞机上,“我想知道你在做什么。你饿么?冷么?你是个胖乎乎的家伙,你能做到的,对吧?”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殷住在丽都维景酒店附近,志愿为失踪乘客家属提供咨询。他告诉《南华早报》,很多家属不愿做最坏的打算,还保留着“最后一线希望”。
搜索进入第4天,时间正一点点消磨“最后一线希望”。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飞机失联30多个小时后,马航就已通知家属“做好最坏的准备”。但20多岁的苏先生仍坚守在酒店,希望听到表妹平安的消息。他的叔叔婶婶早已情绪崩溃,不吃不喝,惟有相信女儿平安才能让他们强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