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10枚奥运金牌背后——

东非“冠军之镇”如何培养世界冠军

○编译 章鲁生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12日   17 版)

    阿什克莱·塔法展示她获得的奖牌

    在高海拔地区训练,有助于提高长跑选手的耐力。

    贝科基一名年轻选手在家中休息

    小镇贝科基

    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中部小镇贝科基以优秀的长跑选手闻名。

    贝科基隐藏着什么秘密?

    美国《大西洋月刊》探访了这个“冠军之镇”。

    地方不大,冠军不少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图罗·德贝莱在院子里喂3个月大的儿子达维特:“跑步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中,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这个32岁的长腿男子脚上的蓝色减震跑鞋十分显眼,那是他的赞助商美国耐克公司提供的。作为颇有实力的马拉松选手,他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参加过比赛。

    客厅里有个大展示柜,里面摆放着许多奖杯,其中的大部分属于他的妻子阿什克莱·塔法。

    不久前,这对夫妇过着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在小镇贝科基牧牛、耕种。

    贝科基位于埃塞俄比亚中部,距亚的斯亚贝巴只有几小时车程,德贝莱和塔法在这里长大。后来,他们搬到首都居住,加入规模很大的跑步俱乐部,用跑步赚来的钱在贝科基开旅馆。

    一个又一个长跑选手在这个有1.7万人口的小镇上诞生,其中7人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克内尼萨·贝克勒和他的弟弟塔里库·贝克勒,德拉尔图·图鲁和她的两个堂妹埃杰加耶胡·迪巴巴、蒂鲁内什·迪巴巴,法图玛·萝巴,蒂基·格拉娜。他们赢得了16枚奥运会奖牌,包括10枚金牌,超过印度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上赢得的金牌总数,几乎是印度尼西亚的两倍。迪巴巴姐妹赢得的奖牌总数,和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上赢得的奖牌总数相当;蒂鲁内什·迪巴巴赢得的金牌,和巴基斯坦一样多。

    长跑人才辈出的秘密

    在贝科基,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穿跑鞋。商店里,人们常常聚在一起看径赛项目转播,有埃塞俄比亚选手参加的比赛尤其吸引人。

    清晨,数百名长跑选手在树林里训练。这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小镇,远处的山云雾缭绕。马、驴、山羊、奶牛和狗随处可见。

    阿比比·比基拉让埃塞俄比亚开始以优秀的长跑选手闻名。

    比基拉来自该国东北部,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夺得马拉松金牌。让人吃惊的是,他是赤脚跑完全程的。4年后,比基拉再次震惊世界——切除阑尾6星期后,他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1960年以来,埃塞俄比亚在夏季奥运会3000米及3000米以上的赛跑项目中共夺得44枚奖牌。这种特长甚至“传染”了邻国肯尼亚。中长跑项目绝大多数的世界纪录由这两个国家的选手保持。

    埃塞俄比亚优秀的长跑选手多来自沙瓦和阿尔西地区(贝科基属于阿尔西地区),这两个地区地处东非大裂谷边缘,海拔超过2000米。

    美国《体育画报》资深撰稿人大卫·爱泼斯坦,在《运动基因》一书中,对东非在长跑项目上的统治地位进行了解释: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进化,生活在东非地区的人身体瘦长,体温下降更快,可以适应干燥和炎热;脚踝和小腿肚很细的人在跑步时消耗的能量较少;在海拔1829米至2743米的地方训练,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血红细胞,提升运动员的耐力。

    业余“伯乐”发掘好苗子

    和东非其他地区的长跑选手相比,贝科基选手有些特别之处。德贝莱认为,乡村生活让贝科基人更坚强,更能吃苦,这对长跑选手来说至关重要。

    “不管去哪儿,我们都跑着去。”德贝莱说。

    贝科基是长跑选手理想的训练地。这里的海拔超过2743米,高原空气稀薄,选手在此训练,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优势明显。这里的森林同样适合练习长跑:选手们习惯了在森林中曲折前进,在平坦的赛场上比赛时会觉得更容易。

    小镇上大多数功成名就的长跑选手,都是森塔耶胡·艾什图教练培养出来的。

    艾什图来自埃塞俄比亚东部,是位体育老师。上世纪70年代末,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爆发战争,艾什图逃到贝科基。

    没当过职业运动员的艾什图有一双识人慧眼。在德贝莱和妻子的旅馆里,57岁的艾什图讲述着他的选人标准。路人停下脚步,聆听这位教练的经验之谈。

    长跑选手德拉尔图·图鲁是艾什图的爱徒。1992年,她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成为在奥运会上夺金的第一位非洲黑人女性。

    她的成功激励了其他选手,比如克内尼萨·贝克勒,他从18岁开始练长跑,那时,图鲁已名满天下。

    孩子们把一枚枚奖牌带回家,贝科基人对此颇感自豪。比耶查·贝克勒为儿子克内尼萨·贝克勒在5000米和10000米赛跑项目上的统治地位骄傲:“我是个普通农民,但我儿子夺得了奥运会金牌,给我们家族争了光。”

    “上帝和艾什图教练帮他取得了这些成就,”比耶查说,“艾什图改变了他的人生。”

    “我要让他们赢得比赛,而不是赚钱”

    两年前,埃塞俄比亚田径联合会花费6.7万美元,为长跑选手建了一座训练中心。艾什图教练挑选了40名12岁至20岁的选手,进行为期两年的训练。这些孩子不必缴纳训练费用。

    训练时,艾什图不再重复“老一套”,越来越重视科学。每天早上6点,选手们在训练中心附近的树林里跑步。此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艾什图指出每个人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0岁的比路克·费卡杜是艾什图教练的弟子,不苟言笑,不失礼貌。

    年轻的选手们在体育场上训练,也在起伏不平的野外挥汗如雨。艾什图要求弟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训练时好好休息。喝酒和约会被严令禁止。

    埃塞俄比亚近40%的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跑步给他们提供了摆脱贫穷的可能。一个成功的马拉松选手每年能赚数十万美元,包括赞助费、比赛奖金和出场费。赚到钱后,许多选手回到贝科基做生意。

    生长在贝科基农民之家的费卡杜表示,金钱不是他跑步的主要动力。

    “我要击败戴维·鲁迪沙。”小伙子微笑着说。鲁迪沙是肯尼亚的奥运冠军,也是男子800米赛跑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们最想要的是胜利,而不是收入,”艾什图教练说,“我训练他们是要让他们赢得比赛,而不是赚钱。”

    作为小镇上的名人,艾什图坚持说,这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他依然从政府领取115美元的月薪,依然时常在贝科基的街道上跑步,看到从镇上走出的选手到世界各地比赛时,依然自豪不已。

    他说:“跑步让我快乐!”

 

东非“冠军之镇”如何培养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