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部委“晒工作”,外媒看什么?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12日
07
版)
|
|
2014年3月11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图中招手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肖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五位嘉宾,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图片来源 CFP
对境外媒体来讲,两会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而两会期间中国几大部委的记者会,则是他们深入、翔实掌握具体情况的最佳机会。总理工作报告中的很多概述性问题,在部委的记者会上被外媒单挑出来,希望获得更进一步消息。
英国路透社把焦点对准了民生领域。此次两会,他们更希望看到各部委在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方案;对中国一向很关注的日本媒体,将目光放在了年年两会热议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不公等话题上;而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看来,治理污染和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这两项内容,最引人瞩目。
“火力集中”问污染
3月5日,人大会议正式开幕。当天早晨,美国《华尔街日报》在其网站显要位置放了这样一张图片:一名警察正在天安门广场执勤,身后是七八面五星红旗;红旗并没迎风招展,而是和警察一起被隐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图注为,“雾霾中的北京”。
眼尖的《华尔街日报》记者还记录了这样一幕:中国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人民大会堂出口处被媒体团团围住,有人大声提问,“周部长留步,您家用不用空气净化器?”
3天后的3月8日下午,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记者会上,外媒对污染话题的关注,完全可用“火力集中”来形容。
实际情况是,当天记者会整整1小时的时间,一半多的媒体提问都与雾霾有关。吴晓青着重提到,“治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政府会全面治理中国污染”。
英国《阿拉伯圣城报》认为,“这是继总理李克强后,中国环保部门发出的又一个明确信号——要结束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发展,向污染宣战”。法新社评论道:“中国的好处在于,因为实行高度自上而下的体制,领导人可以制定严格的措施来达成目标。”
除“呼吸的痛”外,英国《金融时报》还提到了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的话题。该报评论称:“中国政府正用严肃的态度对待环境治理。”
而韩国《朝鲜日报》分析说,两会结束后,中国政府会为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投资,必将带动韩国环保类股票的暴涨。
俄罗斯媒体对中国政府“治霾”的努力,有另一种看法。“俄罗斯之声”称,现在看到的,只是中国“生态意识”的萌芽,还缺乏官方和民众认真而系统的对话。如果决策程序不改革、群众不参与监督,中国很难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现实。
“二胎”何时能放开?
民生问题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是医疗改革。医改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中国的医改也一直在曲折前行。从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新医改,到2009年医改方案出台,如今,中国的医改之路已进入“深水区”。
在李克强总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的次日,3月6日,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召开了记者会。会上,李斌就医改的最新部署、医患纠纷等问题,给予了篇幅不短的回应。
相对每年都热议的医改话题,外媒对卫生医疗方面的关注,今年集中在二胎政策上。去年8月,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将出台计生政策调整方案,“两孩”的提法开始引发外界关注。
当香港媒体问及“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什么时候能实施?能否给出一个时间表”时,李斌只是表明国务院已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扎实稳妥地搞好工作”,而未给出明确时间表。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二胎政策的出台表示期待,并指出了出台这项政策的严峻背景:“未富先老”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计划生育导致中国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而现在激烈的竞争和高房价,给这一代人造成巨大压力,他们的父母也面临养老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胎政策能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机会。”一名网友在CNN文章下留言说。
《纽约时报》则持相对悲观的看法。该报采访了一位中国的大学讲师,此人表示不会要第二个小孩,“如果再生个男孩,就意味着两倍的房贷和压力”。《纽约时报》总结道,类似的考虑很可能破坏政府关于计生新政策的努力。
房产税到底咋征收?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举行的记者会,因主题涉及财税体制改革,吸引了不少外媒。
会上,一位澳大利亚记者的提问,引发关注。这名记者提到,中国不少家庭在出售自己的第二套房时,先离婚,卖了房之后再结婚,这样就不用交20%的个人所得税。
楼继伟表示,这是中国房产交易中的一种“避税行为”。他还说:“中国对卖房所得征税的做法,扰动了房地产市场,并让很多人为避税而离婚。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悲喜剧,那这个政策肯定有缺陷。”《华尔街日报》把楼继伟的这段话解读为一种信号——中国政府在房屋所得税征收上还会有大动作。
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8日的文章,指出了美媒的另一个关注点——房产税。
去年下半年起,房产税话题进入公众视线。当时,中国智库建议在2014年全面推进房产税改革。而相关争议也持续不断,为什么征?怎么征?全国的开征范围和税费标准又如何来定?一系列的不确定,让这个话题备受关注。
在这次记者会上,楼继伟给出的回答是:正在推进立法程序,目前处在由“房产税”转向“房地产税”的思路调整中。CNBC肯定了这一做法,认为中国有必要实施房产税。中国的住宅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体,征税可能会让有产者不高兴,但“引入房产税不会对中国房地产业造成太大伤害”。
2014年3月11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图中招手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肖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五位嘉宾,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图片来源 CFP
对境外媒体来讲,两会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而两会期间中国几大部委的记者会,则是他们深入、翔实掌握具体情况的最佳机会。总理工作报告中的很多概述性问题,在部委的记者会上被外媒单挑出来,希望获得更进一步消息。
英国路透社把焦点对准了民生领域。此次两会,他们更希望看到各部委在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方案;对中国一向很关注的日本媒体,将目光放在了年年两会热议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不公等话题上;而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看来,治理污染和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这两项内容,最引人瞩目。
“火力集中”问污染
3月5日,人大会议正式开幕。当天早晨,美国《华尔街日报》在其网站显要位置放了这样一张图片:一名警察正在天安门广场执勤,身后是七八面五星红旗;红旗并没迎风招展,而是和警察一起被隐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图注为,“雾霾中的北京”。
眼尖的《华尔街日报》记者还记录了这样一幕:中国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人民大会堂出口处被媒体团团围住,有人大声提问,“周部长留步,您家用不用空气净化器?”
3天后的3月8日下午,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记者会上,外媒对污染话题的关注,完全可用“火力集中”来形容。
实际情况是,当天记者会整整1小时的时间,一半多的媒体提问都与雾霾有关。吴晓青着重提到,“治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政府会全面治理中国污染”。
英国《阿拉伯圣城报》认为,“这是继总理李克强后,中国环保部门发出的又一个明确信号——要结束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发展,向污染宣战”。法新社评论道:“中国的好处在于,因为实行高度自上而下的体制,领导人可以制定严格的措施来达成目标。”
除“呼吸的痛”外,英国《金融时报》还提到了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的话题。该报评论称:“中国政府正用严肃的态度对待环境治理。”
而韩国《朝鲜日报》分析说,两会结束后,中国政府会为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投资,必将带动韩国环保类股票的暴涨。
俄罗斯媒体对中国政府“治霾”的努力,有另一种看法。“俄罗斯之声”称,现在看到的,只是中国“生态意识”的萌芽,还缺乏官方和民众认真而系统的对话。如果决策程序不改革、群众不参与监督,中国很难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现实。
“二胎”何时能放开?
民生问题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是医疗改革。医改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中国的医改也一直在曲折前行。从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新医改,到2009年医改方案出台,如今,中国的医改之路已进入“深水区”。
在李克强总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的次日,3月6日,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召开了记者会。会上,李斌就医改的最新部署、医患纠纷等问题,给予了篇幅不短的回应。
相对每年都热议的医改话题,外媒对卫生医疗方面的关注,今年集中在二胎政策上。去年8月,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将出台计生政策调整方案,“两孩”的提法开始引发外界关注。
当香港媒体问及“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什么时候能实施?能否给出一个时间表”时,李斌只是表明国务院已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扎实稳妥地搞好工作”,而未给出明确时间表。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二胎政策的出台表示期待,并指出了出台这项政策的严峻背景:“未富先老”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计划生育导致中国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而现在激烈的竞争和高房价,给这一代人造成巨大压力,他们的父母也面临养老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胎政策能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机会。”一名网友在CNN文章下留言说。
《纽约时报》则持相对悲观的看法。该报采访了一位中国的大学讲师,此人表示不会要第二个小孩,“如果再生个男孩,就意味着两倍的房贷和压力”。《纽约时报》总结道,类似的考虑很可能破坏政府关于计生新政策的努力。
房产税到底咋征收?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举行的记者会,因主题涉及财税体制改革,吸引了不少外媒。
会上,一位澳大利亚记者的提问,引发关注。这名记者提到,中国不少家庭在出售自己的第二套房时,先离婚,卖了房之后再结婚,这样就不用交20%的个人所得税。
楼继伟表示,这是中国房产交易中的一种“避税行为”。他还说:“中国对卖房所得征税的做法,扰动了房地产市场,并让很多人为避税而离婚。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悲喜剧,那这个政策肯定有缺陷。”《华尔街日报》把楼继伟的这段话解读为一种信号——中国政府在房屋所得税征收上还会有大动作。
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8日的文章,指出了美媒的另一个关注点——房产税。
去年下半年起,房产税话题进入公众视线。当时,中国智库建议在2014年全面推进房产税改革。而相关争议也持续不断,为什么征?怎么征?全国的开征范围和税费标准又如何来定?一系列的不确定,让这个话题备受关注。
在这次记者会上,楼继伟给出的回答是:正在推进立法程序,目前处在由“房产税”转向“房地产税”的思路调整中。CNBC肯定了这一做法,认为中国有必要实施房产税。中国的住宅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体,征税可能会让有产者不高兴,但“引入房产税不会对中国房地产业造成太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