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盲目迷恋数学的英国教育部

○作者 Simon Jenkins ○译者 纪学军 《 青年参考 》( 2014年02月26日   40 版)

    英国国家托管组织主席、专栏作家

    世上有糟糕的谎言和统计,但更糟糕的是关于数学的统计,它们让人抓狂。教育部长伊丽莎白·特鲁斯将去中国考察,回答为什么中国工薪家庭的学生,数学都比英国的中产家庭学生厉害。特鲁斯和她的上司,英国内阁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都相信英国经济的未来仰仗她在中国的发现。

    卡梅伦和他的同僚迷恋与中国有关的一切。教育也是这样。2010年,伦敦教育研究院就报告称中国学生的表现与中国没有关系。即便在英国,“来自工薪阶层的华人学生表现也优于管理和专业背景家庭出身的学生。”

    这是数学的催眠术。对戈夫和特鲁斯来说它几乎就是国教。产业领袖、科学泰斗、各政党大佬,纷纷附和,宣称数学掌握着宇宙的秘密。把小家伙们的脑袋里填满数学,英国就会再次统治世界。

    数学教育对这些死脑筋政客的吸引力很明显:易于测试和评判,不像人文学科那么含糊不清。因此,他们宁愿把易于测试的学科当作重要的,而不愿把重要的学科变得更易测试。

    2012年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把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排名为世界第一。他们怎么就相信了这项广为传播却没有意义的排名呢?中国的数据并非来自全国范围,而仅仅是上海。而其他排名靠前的也是城市,像香港、新加坡,都抛开了穷乡僻壤。

    这些不靠谱的全球调查声名狼藉。但英国对数学的狂热却没有止境。财政研究所声称数学好的人在30岁时比同龄人多赚7%。他们没有问问那些多赚的人是不是只是凑巧数学好呢。特鲁斯太鬼迷心窍了。就在2008年金融危机不久之前,她曾写道英国的“世界级数学家们帮助(伦敦)跻身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他们通过衍生产品模型和贸易,把英国的金融家从借贷者角色提升为“宇宙的大师”。“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她吁求道。但在我看来,反而是英国在数学方面太好了,导致了二战之后最糟糕的衰退和最深重的悲剧。

    没有证据证明数学与民族的成功或者幸福存在因果关系。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表现糟糕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或德国,没有一个是穷国。

    政府的劳动力规划也很少起作用。撒切尔政府宣称英国需要更多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在那些人文学科急需资金的大学,双倍的资金却投入了科学学科。老师们的工资都不平等。约翰·梅杰和托尼·布莱尔也继承了这一衣钵。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也不停鼓吹,科学会带给人幽默感、更酷的服装和更好的性生活。这一策略遭遇了彻底失败。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年轻人们用脚投票选择了文科。

    如果英国的学校受制于戈夫的经济学教条,那他们只能培养出会计和销售,这才是生财之道。英国需要受过教育的、上得了台面的年轻人,他们要对置身的世界和文化敏感,熟练掌握健康、娱乐、财经、法律和公民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到底该教什么,没人有头绪。英国的课程设置,像其教育方法和学年安排一样,仍停滞于《汤姆求学记》(该书出版于1857年)那个年代。头脑不清的教育部长把“什么对我最有利”等同于“也就是对学生最有利的”。

    我拜访过中国的学校,那里像充斥着压力和纪律的工厂。中国数学尖子的终极志向是逃到美国硅谷,在那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典型的美国学校——这与戈夫的干预政策差之千里。

    最聪明的评论来自韩国的前教育部长,面对世界最高的青少年自杀率,他宣布“在工业化时代,考试成绩可能很重要”,但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学校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创造力、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英国已经落伍了。这才是特鲁斯要从东方带回来的信息。

    □英国《卫报》

 

互联网时代,忘掉旧爱变得更难
悼念我的破自行车
盲目迷恋数学的英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