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试读

苏联官僚旧居中的“资产阶级气象”

○作者 [英] 蕾切尔·波隆斯基 ○译者 鲁创创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22日   33 版)

    曾任苏联外长的莫洛托夫被称为斯大林最忠实的追随者,从他位于莫斯科的故居中,可以一窥斯大林时代苏联精英阶层的生活。

    莫洛托夫故居的前半部分,有一间会客厅、一间餐厅和一个书房。会客厅的墙壁,从三分之二高处直到镶嵌着木皮的天花板上,雕刻着精美的纹路,并装点着圆滑的细柱。餐厅里,砌着一座双色相间的大理石壁炉,厚重而古色古香,嵌入原本与天花板齐高的火炉里;一个20世纪30年代风格的碗橱倚在墙边,背面有个铜质的编号牌,跟权贵们用过的所有家具一样。

    会客厅陈旧的木地板上铺着硕大的地毯,绣着柏树、玫瑰花和羚羊图案,听说是伊朗国王送给莫洛托夫的礼物。吊灯都是斯大林时代的风格,黑色的铜质灯架上镶嵌着雕花玻璃灯罩,如今,很多喜欢苏联时代“古董”的人们对这种玩意儿垂涎欲滴。墙上挂着装裱华丽的油画,既有农家孩子蜷成一团睡觉的场景,也有海岸边的渔民。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曾在回忆录《一年间》中描述她父亲追随者的居所:“堆满了美丽的地毯、高加索的金银武器和价值连城的瓷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莫洛托夫任苏联外长)之后,“大量礼品蜂拥而至,特别是来自那些兄弟社会主义国家的。玉瓶、牙雕、印度薄绸、波斯地毯,还有来自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的各色工艺品……那些没能用来装点这些‘革命前辈’居所的宝贝,价值更是难以想象”。

    对财富的渴望无法根除

    正如托洛茨基在《被背叛的革命》中所哀叹,个人聚敛财富的倾向,并不是已在苏联社会中消亡的资本家们的幽灵在作祟,而是一种“新的、强势的、持续性的复活”。朴素的“战时共产主义”过后,新经济政策迅速使这一倾向重生,让真正的信仰者心灰意冷。

    在写于1926年的一封信中,马克西姆·高尔基引述了“一位拥有独创见解的思想家”的观点:“由‘女性及其释放出的性掌控力’造成的枯竭和消耗,将导致人类的退化和灭绝。所以,若女性占据统治地位,不仅令人难以负担,更具有破坏性。”那位哲人注意到,人类如同鸟类一般,“虽然把美丽的翎毛和安逸的巢穴换成了时髦的服饰、豪华的房舍和舒适的家具,然而目标却是相同的,比如说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苏联记者佐里奇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带小狗的女人》小品文,批判了党内大佬谢尔盖·基洛夫那位娇贵的太太——当她丈夫被从巴库召到莫斯科搜捕“托派分子”时,她为自己的宠物狗调用了一整节火车车皮的运力。斯大林读过这篇文章后,称佐里奇(真名瓦西里·洛克特)犯有诽谤和造谣罪,后者在“大清洗”期间被判死刑。

    用托洛茨基的说法,“对香车美女的追求”,使得苏联精英的道德标准越来越朝“贪婪的官僚主义”方向堕落。

    简朴传统遭遇女性挑战

    莫洛托夫的夫人波利娜·热姆丘任娜,在苏维埃社会女性化风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是犹太裁缝的女儿,1918年加入共产党前,在卷烟厂做过工,当过药房收银员。据人们传说,两人一辈子彼此相爱。莫洛托夫将他回忆里的这枚“珍珠”(波利娜本名的意译)赞为“美丽、聪慧的女子和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他一直用“全部灵魂”深爱着她。 

    热姆丘任娜生前以自己是苏联“衣着最有品位”的女性为荣。她研习了丝绸和合成纤维的生产技术,准许欧洲时尚品牌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开设分店。她向以极尽朴素的列宁夫人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女性的简朴传统发出了挑战,鼓励苏联妇女使用指甲油、口红、粉底和香水之类的化妆品。她还自豪地邀请美国大使约瑟夫·戴维斯等外国使节参观她主持开办的化妆品工厂、香水商店以及美容沙龙。

    她的养女索尼娅(在学校里被称为“莫洛托娃”)记得,1941年6月22日,莫洛托夫给远在克里米亚的热姆丘任娜打电话,告诉她希特勒入侵了苏联;而她的第一反应是找个理发师。梳妆停当,准备出发返回莫斯科时,热姆丘任娜听到了莫洛托夫在午间广播中关于战争的声明:“这场针对我国的突然袭击,是文明国家历史上前所未闻的……”莫洛托夫有些口吃地对苏联人民发表着这样的演说,而热姆丘任娜依然不紧不慢地修着指甲。

    由遗产窥见主人的一生

    至于莫洛托夫本人对物质财富的态度,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莫斯科城里的坊间传闻称,斯大林死后,莫洛托夫从克里姆林宫搬去列宁山上的公馆时,曾要求将书房漆成日落色。“那些公馆有着悬挂丝绸幕帘的墙壁、昂贵的木制嵌板、大理石壁炉架和由国家配给的、数不清的家具”。莫洛托夫曾说:“我们被那种生活方式所诱惑,这一点不可否认。”

    也有传言称,莫洛托夫鄙视生活奢侈、追求完美、以家中陈设丰富多彩著称的伏罗希洛夫。党内其他成员却瞧不起莫洛托夫,认为他是个沉闷无趣的家伙,称他花费了太多时间在书案工作上,“屁股太沉”。莫洛托夫死后只给自己留了500卢布用于葬礼;他在位于朱可夫卡的最后一处别墅鳏居时,帮他照顾生活的管家声称,他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极低,生活简朴,从来都随手关灯,是一位合格的党员。另一位在别墅区负责看管家具仓库的女工表示,“他无欲无求,他不需要或者说不喜欢豪华的陈设,房间里没地毯,也没有吊灯”。

    从他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处居所来看,莫洛托夫对于获取或收藏装饰品、小摆设和艺术品到底有多大兴趣呢?在这间恢弘的故居里,俨然是一派整洁的资产阶级气象。种种没有生命的陈设,并非沉默不语,而是和档案里签满他大名的死刑犯名单一样,既是他戎马一生的物质遗产,也是他照搬书中教条的见证,还体现了他为确保自身生存而不轻易让步的态度。

    □节选自《从莫斯科到古拉格——俄罗斯历史上的光辉与黑暗》,新星出版社2013年8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

 

苏联官僚旧居中的“资产阶级气象”
底特律:写一个家,获一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