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党欲修宪,删日本“不战誓言”
○本报记者 贾晓静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22日
11
版)
|
1月19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召开第81次党大会,首相安倍晋三、联合执政党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等出席。 |
|
安倍晋三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引发邻国强烈反对。中国驻英、美、加、俄等13国大使和驻韩国使馆临时代办密集刊文,批判安倍拜鬼行径。□图片来源 CFP |
1月24日,日本将召开一年一度、为期150天的“通常国会”。届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向国会推动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也意味着在修改“和平宪法”上迈出实质性一步。
1月19日,安倍在自民党第81次党大会上发布了该党2014年行动方针,称将继续推动修宪、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并删除了宪法第九条中坚持“不战誓言”的表述。
第二天,安倍在首相官邸会见了美国众议院议员团,并强调“日美同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然而他的频频示好并未赢得美国热情回应。《日本经济新闻》报称,安倍的战略让美国处于尴尬境地;美国要求日本努力改善与中韩的关系,但对安倍来说,怎么找到与中韩首脑举行会谈的突破口,仍然是个难题。
删除“不战誓言”,自民党欲解开“桎梏”
1月19日,日本自民党在东京都内宾馆召开第81次党大会。这是自民党自消除参众两院“扭曲国会”状态以来,首次召开党大会,也是该党夺回政权之后的第二次大会,因而被称为“2014日本执政的风向标”。
自民党官方网站公布的会议录像显示,大会耗时近5小时,最终通过了《2014年自民党行动方针》,提出在全国举行对话集会、以实现修改和平宪法为目标的新计划。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表示,日本正处在严峻的安保环境下,他本人将坚决守护“日本美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他同时表达了修宪的意愿和决心,并自信地宣称,“日本上空的乌云已被吹走”,他将带领日本在未来一年中摆脱通缩阴影、创造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番讲话让自民党上下大受鼓舞,自民党还在其官方网站上为这段慷慨激昂的演讲定下了《成为闪耀于世界的国家》的标题。
在接下来的党务报告中,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公布了未来一年的行动方针。石破茂表示,自民党2014年的方针将以修宪成功为准则,还会在“全国各地举行有关修宪的对话集会”。他说,新的一年里,日本的外交战略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并以此为基础,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亚太地区各国深化合作”。
石破茂强调,日本应“随时代潮流而改变”。在这次党大会上,他没有依据惯例重复宪法第九条的“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内容,而是语意含混地用“宪法会继承和平主义、主权在民以及尊重人权的基本原理”带过,同时表示“出于对日本历史和人文传统的尊重,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对这届党大会的变化,外界普遍解读为一场充满右倾色彩的“安倍宣言”。日本舆论认为,执政党大幅修改行动方针,意味着本届政府将解除集体自卫权、修宪议程和参拜靖国神社上的桎梏。
自民党“内忧外患”,或撕裂安倍的复兴美梦
安倍屡屡将“修宪”挂在嘴边,似乎大事已成。但在日本舆论看来,所谓“修宪”仍只是愿景。安倍内阁必须面对自民党“内忧外困”的现实——不仅有国会内部在野党此起彼伏的反对之音,还包括自民党在中央和地方影响力的权力错位。
日本专修大学的隅野隆徳教授指出,根据宪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想要修改宪法,首先要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2/3以上议员的支持;参、众两院通过提案后,还要进行全民投票。只有在全民公投中取得半数以上的支持率,才算正式通过修宪议程、真正公布宪法修正案。
事实上,在野党对安倍的修宪之举并非一味附和。在自民党大会上,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作为嘉宾致辞,他引用“左邻右舍”这一成语,建议首相“必须与邻国建立互致问候、可以彼此协作的关系”,并要求安倍“努力修复因参拜靖国神社等而恶化的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日本舆论认为,山口的表态意在牵制安倍,延缓其“年内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步伐。
此外,久未露面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最近也公开表示,支持前首相细川护熙参加东京都知事的选举。日媒分析称,一向支持安倍的小泉与之阋墙,说明自民党内部派系很可能正在分裂。
1月20日,日本《朝日新闻》报发表题为《自民党的腿快失去行动力了》的评论,文章认为,自民党19日在冲绳县名护市市长的选举落败并非偶然;在东京都知事的选战上,自民党也极有可能败北。
有日媒指出,就算自民党在国会取得了绝对优势,其政策也很难在地方得以实施。按照修宪的审议程序,仅依靠安倍内阁摇旗呐喊,是无济于事的。
日本放送协会资深评论员城本胜认为,“安倍经济学”在过去一年的确表现不俗,安倍借此赢得了民众支持,进而谋求更大的政治抱负,同时却也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他推高了民众的期待,但“安倍经济学”究竟还有多少潜力,目前仍是疑问。
靖国神社不是阿灵顿公墓
日本与亚洲邻国间关系渐入冰点,中日、韩日关系究竟将走向何处,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美国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处长格雷厄姆·阿利森引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用“崛起”和“恐惧”来形容当今的中日关系。
阿利森称,过去二十多年里,日本一直沉浸在经济停滞和国力衰退中,中国在经济上的大幅超越让日本尝到了些许失意,这个曾经的经济强国不得不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椅让出来,把自己掩藏在中国庞大的身影之后。
或许,这就是安倍上台后着力重振经济并提高国际地位的原因。从现实效果来看,安倍的经济政策颇有成效——量化宽松政策让日本国内持续几十年的货币紧缩发生转变,浸淫在“失去的十年”中的日本,似乎看到了经济复苏的曙光。
然而,经济上的作为还不能让安倍满足,他逐渐展露出重建日本军事帝国的野心。强化美日安保同盟、大幅提高国防开支——安倍用这些实际行动表明,日本欲甩脱二战战败国的帽子,用“武力”攫取更多国家利益。
不久前,安倍晋三在接受美国《外交》杂志采访时,再次宣称自己“不会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他将靖国神社比作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把这个包纳了谎言和血腥历史的军国主义神坛,粉饰成安葬英雄的战争博物馆。
“这两个纪念场所无论在历史还是精神上,都不尽相同。虽然两者都是内战产物,但靖国神社现在聚焦于将二战太平洋战区理想化,而阿灵顿国家公墓记录的是美国在战争中持续的伤痛。”华盛顿非营利组织“亚洲政策焦点”主任敏迪·考特勒说。
考特勒的观点发表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他同时指出,“那些被军事法庭审判、被判有战争罪或定了重罪的人,不能安葬于此(阿灵顿公墓)——这一点与靖国神社迥然不同。除了14个需要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负责的战犯外,靖国神社还供奉着数千个同时触犯了日本法律和国际法律的人。”
更重要的是,靖国神社默默否认了战后国际和日本国内的法律基础(和平公约和宪法)。安倍借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以行动默默表彰那些经过挑选的、掩藏在靖国神社中的亡魂。这一行为模糊了日本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区别,昭示着天皇再度回到神坛。
安倍把袭击珍珠港称作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他对历史的陈述不仅在美化日本1910~1945年对朝鲜半岛的残酷殖民统治,也美化了1937年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对数十万的中国平民的屠杀。《纽约时报》认为,安倍的谎言损害了日本的战后影响力。
(段晓卿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月24日,日本将召开一年一度、为期150天的“通常国会”。届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向国会推动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也意味着在修改“和平宪法”上迈出实质性一步。
1月19日,安倍在自民党第81次党大会上发布了该党2014年行动方针,称将继续推动修宪、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并删除了宪法第九条中坚持“不战誓言”的表述。
第二天,安倍在首相官邸会见了美国众议院议员团,并强调“日美同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然而他的频频示好并未赢得美国热情回应。《日本经济新闻》报称,安倍的战略让美国处于尴尬境地;美国要求日本努力改善与中韩的关系,但对安倍来说,怎么找到与中韩首脑举行会谈的突破口,仍然是个难题。
删除“不战誓言”,自民党欲解开“桎梏”
1月19日,日本自民党在东京都内宾馆召开第81次党大会。这是自民党自消除参众两院“扭曲国会”状态以来,首次召开党大会,也是该党夺回政权之后的第二次大会,因而被称为“2014日本执政的风向标”。
自民党官方网站公布的会议录像显示,大会耗时近5小时,最终通过了《2014年自民党行动方针》,提出在全国举行对话集会、以实现修改和平宪法为目标的新计划。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表示,日本正处在严峻的安保环境下,他本人将坚决守护“日本美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他同时表达了修宪的意愿和决心,并自信地宣称,“日本上空的乌云已被吹走”,他将带领日本在未来一年中摆脱通缩阴影、创造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番讲话让自民党上下大受鼓舞,自民党还在其官方网站上为这段慷慨激昂的演讲定下了《成为闪耀于世界的国家》的标题。
在接下来的党务报告中,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公布了未来一年的行动方针。石破茂表示,自民党2014年的方针将以修宪成功为准则,还会在“全国各地举行有关修宪的对话集会”。他说,新的一年里,日本的外交战略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并以此为基础,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亚太地区各国深化合作”。
石破茂强调,日本应“随时代潮流而改变”。在这次党大会上,他没有依据惯例重复宪法第九条的“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内容,而是语意含混地用“宪法会继承和平主义、主权在民以及尊重人权的基本原理”带过,同时表示“出于对日本历史和人文传统的尊重,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对这届党大会的变化,外界普遍解读为一场充满右倾色彩的“安倍宣言”。日本舆论认为,执政党大幅修改行动方针,意味着本届政府将解除集体自卫权、修宪议程和参拜靖国神社上的桎梏。
自民党“内忧外患”,或撕裂安倍的复兴美梦
安倍屡屡将“修宪”挂在嘴边,似乎大事已成。但在日本舆论看来,所谓“修宪”仍只是愿景。安倍内阁必须面对自民党“内忧外困”的现实——不仅有国会内部在野党此起彼伏的反对之音,还包括自民党在中央和地方影响力的权力错位。
日本专修大学的隅野隆徳教授指出,根据宪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想要修改宪法,首先要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2/3以上议员的支持;参、众两院通过提案后,还要进行全民投票。只有在全民公投中取得半数以上的支持率,才算正式通过修宪议程、真正公布宪法修正案。
事实上,在野党对安倍的修宪之举并非一味附和。在自民党大会上,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作为嘉宾致辞,他引用“左邻右舍”这一成语,建议首相“必须与邻国建立互致问候、可以彼此协作的关系”,并要求安倍“努力修复因参拜靖国神社等而恶化的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日本舆论认为,山口的表态意在牵制安倍,延缓其“年内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步伐。
此外,久未露面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最近也公开表示,支持前首相细川护熙参加东京都知事的选举。日媒分析称,一向支持安倍的小泉与之阋墙,说明自民党内部派系很可能正在分裂。
1月20日,日本《朝日新闻》报发表题为《自民党的腿快失去行动力了》的评论,文章认为,自民党19日在冲绳县名护市市长的选举落败并非偶然;在东京都知事的选战上,自民党也极有可能败北。
有日媒指出,就算自民党在国会取得了绝对优势,其政策也很难在地方得以实施。按照修宪的审议程序,仅依靠安倍内阁摇旗呐喊,是无济于事的。
日本放送协会资深评论员城本胜认为,“安倍经济学”在过去一年的确表现不俗,安倍借此赢得了民众支持,进而谋求更大的政治抱负,同时却也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他推高了民众的期待,但“安倍经济学”究竟还有多少潜力,目前仍是疑问。
靖国神社不是阿灵顿公墓
日本与亚洲邻国间关系渐入冰点,中日、韩日关系究竟将走向何处,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美国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处长格雷厄姆·阿利森引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用“崛起”和“恐惧”来形容当今的中日关系。
阿利森称,过去二十多年里,日本一直沉浸在经济停滞和国力衰退中,中国在经济上的大幅超越让日本尝到了些许失意,这个曾经的经济强国不得不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椅让出来,把自己掩藏在中国庞大的身影之后。
或许,这就是安倍上台后着力重振经济并提高国际地位的原因。从现实效果来看,安倍的经济政策颇有成效——量化宽松政策让日本国内持续几十年的货币紧缩发生转变,浸淫在“失去的十年”中的日本,似乎看到了经济复苏的曙光。
然而,经济上的作为还不能让安倍满足,他逐渐展露出重建日本军事帝国的野心。强化美日安保同盟、大幅提高国防开支——安倍用这些实际行动表明,日本欲甩脱二战战败国的帽子,用“武力”攫取更多国家利益。
不久前,安倍晋三在接受美国《外交》杂志采访时,再次宣称自己“不会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他将靖国神社比作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把这个包纳了谎言和血腥历史的军国主义神坛,粉饰成安葬英雄的战争博物馆。
“这两个纪念场所无论在历史还是精神上,都不尽相同。虽然两者都是内战产物,但靖国神社现在聚焦于将二战太平洋战区理想化,而阿灵顿国家公墓记录的是美国在战争中持续的伤痛。”华盛顿非营利组织“亚洲政策焦点”主任敏迪·考特勒说。
考特勒的观点发表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他同时指出,“那些被军事法庭审判、被判有战争罪或定了重罪的人,不能安葬于此(阿灵顿公墓)——这一点与靖国神社迥然不同。除了14个需要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负责的战犯外,靖国神社还供奉着数千个同时触犯了日本法律和国际法律的人。”
更重要的是,靖国神社默默否认了战后国际和日本国内的法律基础(和平公约和宪法)。安倍借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以行动默默表彰那些经过挑选的、掩藏在靖国神社中的亡魂。这一行为模糊了日本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区别,昭示着天皇再度回到神坛。
安倍把袭击珍珠港称作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他对历史的陈述不仅在美化日本1910~1945年对朝鲜半岛的残酷殖民统治,也美化了1937年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对数十万的中国平民的屠杀。《纽约时报》认为,安倍的谎言损害了日本的战后影响力。
(段晓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