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书评

宝宝生来就会识对错辨善恶

作者 [美] 莎拉·斯克拉洛夫 译者 韦盖利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15日   32 版)

    《只是宝宝:善恶之源》(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皇冠出版社2013年11月。

    新生婴儿并非一张白纸,他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乃至科学素养是进化的结晶。

    他们住在我们中间,装成人类,实际上更像神话中的生物:神秘而强大,看上去非常特别,拥有近乎魔法的能力,屡屡让自命全能的成人束手无策;他们的体味在醉人与难闻间交替,他们可能苛求无度、缺乏耐心,可能变幻无常、荒谬可笑。当然,他们本质上很可爱。

    我说的是婴儿。从远处看,他们是柔弱可怜的;但靠近些观察——作为一个5个月大和另一个8岁大的孩子的家长,我得说——他们真的太令人惊异了。婴儿刚来到人世时,没有独立生存下去的能力,跟许多动物不同;刚出生时,他们的头颅还容不下成熟的大脑。然而,那小小的脑袋里还是有很多东西在运转,即使在最初几个月,婴儿也能很快成为小小科学家,努力学习自然规则和社会准则。看着宝宝逐渐发现世界,也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快乐。

    人类无法保留早期记忆,使得研究婴儿的精神世界变得困难。即便如此,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在新书《只是宝宝》里主张,婴儿内心的活动是有迹可循的。书中更引人注意的是:布鲁姆认为,就算从最小的孩子身上,也能发现道德观。

    他解释道:“研究者选择从婴儿的基础行为入手,如他们眼睛的运动。”科学家们仔细观察了婴儿注视的东西,了解这些小家伙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厌烦,他们期待和想看到什么,对什么感到好奇……相关发现让研究者们确信:婴儿照样拥有基本的数学和物理常识。就前者而言,婴儿们看惯了成对出现的物品后,当你出示三个一组的物品时,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更长,这就表明,他们知道二和三是有区别的。

    那么,婴儿就对与错、善与恶的认知如何?据布鲁姆说,在另一项实验中,宝宝们眼前不断出现相互有帮助或者相互有阻碍的几何形状。比如,一个红球往高处滚,可能被一个黄色的正方形向上推(帮助),或者被一个绿色的三角形往下压(阻碍)。结果,几乎所有6到10个月大的婴儿都会伸手要那个“帮助者”图形,不喜欢那个“阻碍者”;3个月大的婴儿做不到有目的地伸手,但他注视“帮助者”的时间比看“阻碍者”的时间长。

    在更多研究中,布鲁姆和同行们从婴儿、刚会走路的孩子和大一点的儿童身上发现了同情、激情、公平和公正。尽管本书的题目就是这么起的,布鲁姆将话题的覆盖对象延伸到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我认为,我们在宝宝身上发现了苏格兰哲学家强调的道德感。”他写道,换句话说,他们能感知好坏,如果不是有这种能力,至少有这方面的行为趋向。

    有人认为,婴儿的道德感是人类社会实践能力更高的表现,这受到了布鲁姆反驳。他写道,“我认为,道德水准不是由学习得到的,亦非来自母亲的教导,更与学校或教堂无关,而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可见在他看来,利他主义是刻在基因中的、人类与生俱来的特质。 

    跟那些最优秀的大学教授一样,布鲁姆巧妙地把亚当·斯密、托马斯·杰弗逊、托马斯·霍布斯等思想家糅进这部著作中,书中甚至还有一位知名喜剧演员的言论。这位作者有种天分,能够从他自己和别人的学术著作当中提取精华,化成易理解的、吸引人的文字。虽然他要求读者具备极强的跳跃思维能力——婴儿的眼球运动果真有那么丰富的意义吗?但这本书在权威色彩之外保留了足够的开放性,显示作者很享受与怀疑论者可能的争辩。

    布鲁姆坚信婴儿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神赋的能力,而是在书中写道,“我们创造着让有部分道德感的婴儿转变为非常有道德感的成人的环境。”在他眼中,人类变得愈发理智和善良,并不是由于掌权者在某个时候重写了标准,而是因为理性和智力使我们变得更完美。“我们与日俱增的道德感,是人与人相互影响和交流智慧的产物。”

    如果要我说,布鲁姆阐释的道理对一个个家庭同样非常重要。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不仅是给孩子提供舒适、营养和安全,还在于充分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善良和快乐。写这篇文章时,5个月大的小儿子正坐在我的膝上,摆弄着稚嫩的手指,嘴里轻轻地咕哝着什么;看起来,他已经知道怎样表现好的一面,只是还需要我在正确方向上轻轻推一把。

    美国《华盛顿邮报》

 

纽约街头告别打字机修理师
宝宝生来就会识对错辨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