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沙龙政治遗产塑造巴以未来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15日   07 版)

    沙龙的去世引发的争议并不比他活着的时候少。以色列人虔城地悼念他,巴勒斯坦人则对他的离世欢天喜地。黎巴嫩难民营中,巴勒斯坦难民里瓦德对黎巴嫩《每日星报》说:“听到他死去的消息,我高兴得心跳加速。”

    沙龙虽然去世了,但他仍影响着以色列的政治文化。《爱尔兰时报》认为,沙龙的权威和勇气是现在的以色列领导人最缺少的东西。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时至今日,以色列政治文化中的核心仍是来自战争的斗争精神,而沙龙是这种精神的有形载体。

    除了政治文化,沙龙对巴勒斯坦的看法,也塑造着今天的巴以局势。沙龙让以色列人相信,以色列可以忽略巴勒斯坦的要求,按自己的安全需要解决巴以冲突。他认为,只有与巴勒斯坦分离,才能保证以色列的安全。2003年10月的民调显示,超过80%的以色列人认为,建起隔离带能有效减少巴方人体炸弹的袭击。

    而沙龙最大的政治遗产,是缔造了以色列的中间派。正如沙龙当年所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巴勒斯坦并不是“和平的伙伴”,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加深了人们的认识。以色列人在“推动政府达成和平协议”和“支持政府吞并约旦河西岸”的两极方案中找到了平衡点,很多以色列人认为,和平的最佳方式就是沙龙的方式:与巴勒斯坦人隔离,但不达成和平方案。这正是今天的以政府采取的政策:维持现状。

 

沙龙“硬汉外交”成历史
沙龙政治遗产塑造巴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