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重温儿时水手梦

乘集装箱货轮遨游四海

作者 [英] 霍雷肖·克莱尔 编译 刘雅芳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15日   42 版)

    给旅客预留的舱房虽不奢华,但足够宽敞。

    货轮鱼贯通过苏伊士运河

    香港外海帆樯林立

    坐集装箱船环游世界的感受与乘邮轮迥异,它提供的是更贴近“航海”本质的体验。

    写下这段文字时,我身处太平洋中央,已在大海上漂泊了40天。午餐还是惯常的那一套,不值一提,倒是天空纯净得令人目眩。海浪不大不小,行驶其间,依然有明显的颠簸感。我们离最近的陆地也有1000英里(1600多公里)远,难怪雷达显示屏上一片空白。

    拒绝豪华邮轮的理由?

    我这辈子经历过许多次海上旅行,有的是在地中海待几天,有的是穿越大洋的、史诗般的环球航行。这次的旅行机会则是法国达飞船运公司提供的,花1万欧元即可实现另类冒险——搭乘该公司的巨型集装箱船,与数万吨各种货物为伴,从英国艾塞克斯郡前往新西兰再返回,全程耗时约三个月。限制条件只有一个:“搭便船”者的年龄不得超过80岁。

    不只亲朋好友,连船员们都认为我疯了,谁都免不了问一句:“你为什么要坐这种船?”我早已准备好答案:“想看看海员的生活是什么样。”我还是个小男孩时,就梦想着扬帆远行。其实,这群海员又何尝没做过同样的梦?或许,那就是他们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

    船长亨利克·拉尔森兴许属于例外。我问这个丹麦人,他是不是来自航海世家?对方哼了一声,几乎咆哮着说:“不,不!”但他接着话锋一转:“我曾经渴望成为一名海员,我工作的第一艘船是巨型油轮,可装10万吨石油,简直是个巨大的炸弹。我的头一次航行则是在战争时期,穿过波斯湾……你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次航行。”

    可以常年体验神秘的海洋和异域风情,还有什么比当海员更好的呢?当然,有不少享乐主义者会觉得,集装箱船上的饭菜粗糙,一堆大男人间的谈话非常生硬,更令他们无法容忍的是,酒精饮料的使用严格受限。这样说来,有什么理由不选择搭乘豪华邮轮?

    在我看来,邮轮上充斥着娱乐和交际活动,不过是陆上派对的翻版。坐货船旅行则完全是另一种体验,抛开经济因素不论,仅仅是买到一张这样的船票,就会令你颇有成就感。一旦爬上舷梯,深入迷宫般的船体内部,这种感受就更强烈了。再说,船运公司既然聪明到能把空余舱位卖给游客,他们提供的住宿条件总该说得过去,达不到五星酒店水平,也不比Premier Inn(快捷酒店品牌)差。更妙的是,我的单人房间高踞货舱上方,透过舷窗,四面八方的风光一览无余,单就这点而言,世上恐怕没有哪艘邮轮比集装箱船更棒。

    在航行中主动寻找精彩

    英吉利海峡的浓雾令人亲切,一路南下到了比斯开湾,鲸鱼的身影开始在波涛间闪现。再往前是直布罗陀海峡,那里的天气千变万化,途经赫拉克勒斯之柱(西班牙最南端和摩洛哥最北端遥遥相望的两个海岬),能够充分理解腓尼基人首次进入大西洋时的兴奋,也可以想象维京海盗发现“中央之海”时的激动。路过西西里时,我不用望远镜就看到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正冒着烟,此后不久,埃及的热浪开始展示威力。

    靠岸都是暂时的,为排遣海上生活的乏味,大家一有闲工夫就谈论起迷信和传奇故事,比如神秘死亡的水手,来去无踪的鬼船,等等。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是很受欢迎的话题,船长告诉我,从前,论捕鱼,葡萄牙最好,要泡妞,那就是泰国了。这番话令所有人哄堂大笑。所谓“从前”,是指船运还没有集装箱化的时候,因为装货和卸货都需要好几天,水手们有的是时间,对酒类的管理也不是很严,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浪漫的经历。

    聊到水手们心目中的最宜居之地,谁都觉得新西兰排名前三。罗马尼亚籍大副感叹:“那儿的海、山和空气都无可挑剔。”如今,随着亚洲经济繁荣,从欧洲到亚洲的业务持续火热,因为跑这条航线的船要经过炙热的赤道海域,每个人都渴望在温带多待一会儿,尤其是随船机械师——如果你喜欢机械,又潮又热的轮机舱或许不错,但我没有这方面的嗜好,更愿意呆在船桥里,贪婪地欣赏海天之间的绮丽景色:飞鸟、飞鱼、海豚、鲸鱼……还有变幻莫测的云彩。

    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和贸易萎缩,有时也会导致货船半空着航行,但在主要航线上,它们依然一艘接一艘擦肩而过,似乎永无休止。无线电里偶尔传来“你们的货哪去了?是不是掉海里了?”之类的嘲讽,船长听见,总会厉声回应:“告诉他,船长喝醉了,把货扔海里了!”

    一个月后,我们时来运转——香港刚经历了台风洗礼,码头上的货物堆积如山,想运多少就运多少。因为装载量太大,船体一度有些倾斜,大伙儿忙了半个钟头才让它恢复正常。

    洞察大自然和男人本色

    船上没有女性,没有家属,也没有生面孔,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强烈的男子汉气概稍微有些收敛,彼此客客气气,偶尔有些拘谨,气氛总体而言很融洽。远洋轮船上的生活节奏是由日出日落和开饭时间衡量的,水手们工作、睡觉,我则恳求他们多讲些大海的故事,然后整理出来,反复阅读几遍,最后在船体的摇摆和发动机的轰呜中酣然入梦。

    一天晚上,我凌晨3点醒来,看到中国南海被灯火覆盖,忍不住惊叫起来。丹麦籍二副在一旁撇撇嘴:“你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一边耐心地解释说,这些灯光都是捕鱿鱼的小渔船发出的,一边驾驶着怪兽般的集装箱船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这些小不点儿之间。

    而在穿越新加坡海峡时,拉尔森船长几乎是手舞足蹈地驾驶着船只,他凭借光线、水深、海图、仪表还有本能,让巨轮如一条游鱼般滑过帆樯林立的狭窄水道。

    古往今来,世界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商船,船长们则希望能够预知航线上的情况,但海洋终归是变幻莫测的。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决定一条船命运的有三种力量:天气、船本身和指挥者的决策;外人大多不了解这些,自然无法想象这是个多么艰难的世界。

    我们就经历过一场飓风。巨大的海浪像连绵不绝的山丘,仿佛随时会将船只吞噬,货物嘎嘎作响,钢铁在狂怒的大海和剧烈的风暴相互较劲下瑟瑟发抖。难怪有人说,搭乘集装箱货船旅行,可以让你洞察大自然和男人的本性;就像美国作家梅尔维尔在《白鲸》等名著中描述的,那些把你和货物安全带回家的船员,俨然是男人本色的一个个横断面。

    这些海员个个身怀绝技,能力非凡,都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我们往往会用粗暴的方式将世界划分成“珍贵的”或者“平凡的”。这个群体的信条是:“自身必须强大”。

    跨越太平洋需要13天,这里与世隔绝,白昼天高云淡,夜晚万籁俱寂。每个黎明都不同,有时云彩压向海面,有时朝霞满天。我们从白天驶向黑夜,又从黑夜驶向白天,周而复始,绝大多数时候难觅陆地的踪迹。身处天海之间,你得设法自娱自乐,譬如把集装箱之间的空地作为体育馆锻炼身体,如果愿意,甚至能拥有私人泳池,只不过用得是海水。

    历经数十天颠簸,当一条黑线在远方慢慢变得清晰,进而呈现出有色彩的形状,你才会猛然醒悟:回归正常而乏味的日子的时刻到了。今天的我已无法成为水手,但有机会从事一些水手才能体验的事情,进而懂得海洋的辽阔以及人类内心的强大,终归是乐事一桩。

    英国《金融时报》

 

乘集装箱货轮遨游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