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如何自我治理?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15日
03
版)
中东地区秩序的重构,首先要走出帝国宿命。这一地区长期作为帝国的边缘地带,缺少自我治理的经验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帝国心态压倒了主权平等的理念。各个中等强国都是穿着主权国家外套的小帝国,无法平视自己的邻居甚至对手。在一个利益与观念冲突犬牙交错的地区,各国需要学会妥协与退让。
伊核问题有望破解,伊朗与西方大国有望达成一项初步协议,如果此项协议得以落实,那么谈判双方会有12个月时间达成一项更为广泛的协议。这也意味着,伊朗与西方关系历经三十多年的冰冻而春暖花开。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1月11日去世,这位左右巴以问题走向的中东强人引起各方不同评论。
沙特政府持续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此前叙利亚第一批化学武器已经由几个大国负责运出销毁。将以上事件联系在一起,人们会发现,中东正在进入一个微妙的时刻,中东地区格局正经历一次洗牌,中东诸国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地区就进入和平新时代了。
回顾中东历史会发现,五百年间中东地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15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中东地区迅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中东地区从一战之后开始独立运动,但多数国家都依附于英美等殖民大国。二战后,美苏两大国争雄,中东国家很难走第三条道路,要么是美国的盟友,要么是苏联的小兄弟。冷战结束后,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中东打了一仗,便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导力量。
奥巴马政府决意要实施战略再平衡,将力量转向亚太地区,避免在中东再起战端。叙利亚内战依然继续,但美国接受了化武换和平的政策,以免卷入叙利亚内战之中。美国三十多年的宿敌伊朗的立场也在慢慢转化,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上台后也愿意与美国改善关系。如果伊核问题达成最终协议,美伊之间也可以达成核武换制裁的交易。少了一个敌视美国的伊朗,美国从中东撤出的阻力就少了许多。
设想一下,一个没有美国介入的中东将会是怎样的局面,中东诸国能够建立起稳定的国际秩序吗?从现在的态势来看,中东地区的自我治理能力并不令人乐观。由于美国的存在,中东地区的深层次矛盾很多被压制下来了,但这种结构性的裂痕一直存在。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美伊关系缓和而好转,相反,美伊接近引起了沙特强烈的焦虑感。沙特政府在不同的场合直言,美国的中东政策缺少担当,违背了武力干预叙利亚局势的承诺。言辞之激烈乃近年少有。沙特之所以在叙利亚问题上积极有为,给反对派提供资金和武器,主要还是想借此打击伊朗在中东的势力。叙利亚内战实则是中东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同样焦虑的还有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以色列就不断与阿拉伯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几次战争之后,阿拉伯国家已经放弃了与以色列在战场上一较高下的想法。反倒是伊朗这个波斯帝国的后裔,不断为巴勒斯坦人出头,恐吓以色列。
若美国不再深度介入中东,中东地区将没有大国,而是一群有着帝国心态的中等国家一争雄长。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以色列都有大国之志,并怀有宗教热忱。文明冲突与地缘政治的博弈相互交错,中东地区处于一种“无脊椎”的状态。地缘政治学者将中东视为地缘塌陷地带,原因也在于此。
中东地区秩序的重构,首先要走出帝国宿命。这一地区长期作为帝国的边缘地带,缺少自我治理的经验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帝国心态压倒了主权平等的理念。各个中等强国都是穿着主权国家外套的小帝国,无法平视自己的邻居甚至对手。其次,中东地区的热点不断,失败国家或准失败国家让该地区出现了冲突的导火线。阿拉伯之春终结了中东的强人政治,而沙龙的去世可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中东秩序的重构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的重建。无论承认与否,中东各国都披着主权国家的外衣,同时也接受以主权平等为核心的现代国际关系原则。但是,主权不可让渡、不可妥协的观念并不适合中东,在一个利益与观念冲突犬牙交错的地区难以贯彻这种主权观念,相反,各国需要学会妥协与退让。否则,中东未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冲突不断,再走一遍欧洲近代冲突与战争的老路;要么让大国来维持秩序,放弃自我治理的机会。
中东地区秩序的重构,首先要走出帝国宿命。这一地区长期作为帝国的边缘地带,缺少自我治理的经验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帝国心态压倒了主权平等的理念。各个中等强国都是穿着主权国家外套的小帝国,无法平视自己的邻居甚至对手。在一个利益与观念冲突犬牙交错的地区,各国需要学会妥协与退让。
伊核问题有望破解,伊朗与西方大国有望达成一项初步协议,如果此项协议得以落实,那么谈判双方会有12个月时间达成一项更为广泛的协议。这也意味着,伊朗与西方关系历经三十多年的冰冻而春暖花开。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1月11日去世,这位左右巴以问题走向的中东强人引起各方不同评论。
沙特政府持续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此前叙利亚第一批化学武器已经由几个大国负责运出销毁。将以上事件联系在一起,人们会发现,中东正在进入一个微妙的时刻,中东地区格局正经历一次洗牌,中东诸国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地区就进入和平新时代了。
回顾中东历史会发现,五百年间中东地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15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中东地区迅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中东地区从一战之后开始独立运动,但多数国家都依附于英美等殖民大国。二战后,美苏两大国争雄,中东国家很难走第三条道路,要么是美国的盟友,要么是苏联的小兄弟。冷战结束后,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中东打了一仗,便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导力量。
奥巴马政府决意要实施战略再平衡,将力量转向亚太地区,避免在中东再起战端。叙利亚内战依然继续,但美国接受了化武换和平的政策,以免卷入叙利亚内战之中。美国三十多年的宿敌伊朗的立场也在慢慢转化,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上台后也愿意与美国改善关系。如果伊核问题达成最终协议,美伊之间也可以达成核武换制裁的交易。少了一个敌视美国的伊朗,美国从中东撤出的阻力就少了许多。
设想一下,一个没有美国介入的中东将会是怎样的局面,中东诸国能够建立起稳定的国际秩序吗?从现在的态势来看,中东地区的自我治理能力并不令人乐观。由于美国的存在,中东地区的深层次矛盾很多被压制下来了,但这种结构性的裂痕一直存在。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美伊关系缓和而好转,相反,美伊接近引起了沙特强烈的焦虑感。沙特政府在不同的场合直言,美国的中东政策缺少担当,违背了武力干预叙利亚局势的承诺。言辞之激烈乃近年少有。沙特之所以在叙利亚问题上积极有为,给反对派提供资金和武器,主要还是想借此打击伊朗在中东的势力。叙利亚内战实则是中东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同样焦虑的还有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以色列就不断与阿拉伯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几次战争之后,阿拉伯国家已经放弃了与以色列在战场上一较高下的想法。反倒是伊朗这个波斯帝国的后裔,不断为巴勒斯坦人出头,恐吓以色列。
若美国不再深度介入中东,中东地区将没有大国,而是一群有着帝国心态的中等国家一争雄长。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以色列都有大国之志,并怀有宗教热忱。文明冲突与地缘政治的博弈相互交错,中东地区处于一种“无脊椎”的状态。地缘政治学者将中东视为地缘塌陷地带,原因也在于此。
中东地区秩序的重构,首先要走出帝国宿命。这一地区长期作为帝国的边缘地带,缺少自我治理的经验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帝国心态压倒了主权平等的理念。各个中等强国都是穿着主权国家外套的小帝国,无法平视自己的邻居甚至对手。其次,中东地区的热点不断,失败国家或准失败国家让该地区出现了冲突的导火线。阿拉伯之春终结了中东的强人政治,而沙龙的去世可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中东秩序的重构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的重建。无论承认与否,中东各国都披着主权国家的外衣,同时也接受以主权平等为核心的现代国际关系原则。但是,主权不可让渡、不可妥协的观念并不适合中东,在一个利益与观念冲突犬牙交错的地区难以贯彻这种主权观念,相反,各国需要学会妥协与退让。否则,中东未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冲突不断,再走一遍欧洲近代冲突与战争的老路;要么让大国来维持秩序,放弃自我治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