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书评

谈“性”色变并非历史常态

○作者 刘晗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08日   33 版)

    从历史典籍中解读东西方性文化的变迁,在生殖崇拜和礼教约束的夹缝间寻找突破口,学者江晓原的新著,告诉我们如何以高雅的方式谈“性”。

    有人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性意识和性观念以加速度从封闭走向开放。然而,在你我身边,在大多数人的常态思维中,“性”及其连带的相关词语依旧处于半遮半掩的暧昧状态,随时会触发视线的游离、皮肤颜色的改变和谈吐上的语焉不详。

    就涉及“性”的话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以类比法阐释自己的立场,“……喜欢香烟诗词的,本来大有人在,只是通常不好意思赤裸裸说出来,本人却不辞坦然自陈。”

    作为经历过八十年代思想解放洪流的学者,原本专攻天文学和科学史的江晓原涉足性学研究,源于他自无意间听来的性事中获得的启发,加上好古成癖,促成了他学术生涯的第一篇相关论文《中国十世纪以前的性科学初探》。《性学五章》即是以跨文化和跨学科视角,分别以诗、书、画、药、人分出五个篇章,满载学理又不失情趣,将大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传播开来。

    与李银河等学者不同,江晓原的研究并不委身于西方性学的窠臼,而是以史为纲,从《诗经》到《雅歌》,从中西方文学入手,探讨性观念的变迁。以学者马克梦的著作《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为例,解析十八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性与男女关系时,江晓原反复推敲三者的隐喻所在——吝啬鬼是惜精者的代表,泼妇集男性心目中所有女性恶德之大成,以向男人泼撒媚术窃取阳气,二者互为冤家,一夫多妻者则在明清小说中俯拾即是。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跳出医学范畴,其余场合的“性”难登大雅之堂,长久以来被视为“见光死”的话题。然而,被遮掩之物往往更让人想揭开,对性无法直视者,既不敢明示反对,又不愿坦然接受,只有表面上吹嘘禁欲,事实上仍旧追求和享受性爱,乃至欣赏色情作品。多少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就是在这种病态的性观念中度日如年的。

    就此,江晓原引入“性张力”(sexual tension)的概念,解释从上古沿袭下来的生殖崇拜和礼教约束间的矛盾冲突。鲜为人知的是,在公开场合每每谈“性”色变的中国人,在宋朝前其实出乎意料的豪放,至唐朝达到顶峰;直到程朱理学兴起,礼教的禁锢才压抑了性灵。但作者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终归是“表层流变,深层永恒”的。

    从性禁区边缘的玩票者到走上学术之路,江晓原将那些看上去令人尴尬的声色犬马公诸于众,将那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性事铺陈开来,让一段遮遮掩掩的文化史变得澄澈透明。闻性而掩面者需要调整心态,《性学五章》作为一把钥匙,可就“谈性时该说什么”给他们以启迪。

 

文豪笔下,艳情诗也可传世
谈“性”色变并非历史常态
亲们,一起来“shelf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