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泡的保护里生活,是什么滋味?在一些人看来这意味着衣食无忧,但是对美国得州“泡泡男孩”大卫·维特尔来说,却是终生受困。
大卫·维特尔:塑料泡泡中耗尽一生
编译 白琳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01日
34
版)
1971年9月21日,先天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的大卫出生仅20秒,就被放进了塑料隔离泡泡。 |
一切物品要先用60摄氏度环氧乙烷消毒4小时,再通风1至7天,才能获准进入泡泡。为了保证泡泡里空气流通,空气压缩机时刻都在吵闹,人们与大卫交流很受影响。 最初,医生乐观地认为大卫能在两岁时战胜“泡泡病”。然而他人生短短的12年都在这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的污染隔离泡泡里耗尽了。 |
六岁的大卫穿上NASA特别定制的隔离服,第一次走出泡泡。 |
1979年,主治医生威廉·希勒与大卫隔着塑料膜相望。时至今日,希勒仍致力于治疗“泡泡病”儿童。 明白自己被治愈的希望渺茫,大卫越长大越情绪不稳,时常愤怒或抑郁。一个孩子在泡泡中成长是否符合伦理,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 |
实施骨髓移植手术前,希勒医生与大卫交谈。维特尔夫妇希望尝试一种骨髓移植的新技术,大卫的姐姐凯瑟琳捐出了骨髓,但术前检查未能发现其中潜伏着EB病毒。 4个月后,大卫体内已长出许多淋巴瘤,他在1984年2月22日去世。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
在泡泡的保护里生活,是什么滋味?在一些人看来这意味着衣食无忧,但是对美国得州“泡泡男孩”大卫·维特尔来说,却是终生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