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泡泡男孩”被治愈

作者 吉姆·库什蓓克 译者 温莎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01日   34 版)

    詹姆森坐在“泡泡推车”里

    詹姆森和他的“泡泡推车”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布卢明顿,我第一次见到两岁的詹姆森。那天他穿着条纹衬衫和洞洞鞋,乌黑的头发下有双蓝眼睛。他跟在母亲詹妮弗身后,院子那头,他的哥哥正和其他孩子一起乱舞着塑料剑。

    詹妮弗同意他在后院走动,但不许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也不能接触有风险的设备,比如游乐场设施。“我超级难过。”詹姆森指着远处那群孩子对我说,“我只能远远看着,但其实我想加入他们。”

    由于天生患有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X-SCID),詹姆森又被称作“泡泡病”男孩,这意味着他没有免疫系统——打从生下来就没有成熟的T细胞,这种细胞就像卫兵,在免疫系统中起感知和抵抗感染的作用。因为体内X染色体中的IL-2基因发生突变,他的基因没有抵抗功能。

    他不是第一个“泡泡病”患者,大卫·维特尔才是最有名的“泡泡男孩”。上世纪70~80年代间,大卫都生活在密闭环境中,只使用经过60摄氏度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的物品。医生试图通过骨髓移植将T细胞引入他体内,但潜伏在骨髓中的EB病毒诱发了肿瘤,大卫在12岁去世。

    刚出生时,詹姆森有轻微的咳嗽,却不像普通感冒——他一年都没好。某天,詹妮弗注意到他臀部有个包,经检查是B淋巴细胞试图聚集起来抵抗感染失败后形成的。包看上去像癌变,医生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这种病在婴儿中极其罕见。又过了一段时间,才确诊出这是X-SCID。

    2012年4月,在詹姆森被确诊后不久,母亲带着1岁的他飞到了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参加基因治疗的实验疗程。在此期间她突发奇想,用遮雨布将婴儿车改造成了“泡泡推车”,推着戴口罩的儿子往返于医院和亲戚家。

    新疗法出现

    经过样本实验后,医生为詹姆森注射了含有IL-2基因的病毒。病毒将承载着IL-2基因的细胞载入其他基因组中。

    该基因能构建细胞因子蛋白,向T细胞发送信号,促其成熟。之后的验血结果显示,他每微升血液中出现了13个成熟的T细胞。

    随着治疗深入,詹姆森体内T细胞不断增加,他可以抛开口罩和泡泡推车,小心翼翼地在院子里探索真实世界了。尽管还不能和家人以外的人接触,在看到我时,他举起小胳膊朝我挥舞。

    “他在干什么?”我问詹妮弗。“我觉得他想和你握手。”她答道。

    第一个将病毒用于人类基因疗法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穆里根。1982年,他发现病毒就像拿着单程票的乘客,进入人类基因组后就再也不挪到新地方了。发现这一特质后,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治疗X-SCID。

    但问题很快出现了——穆里根无法准确地为病毒导向,病毒可能融入细胞周期基因附近,增强细胞分裂信号,导致细胞失控疯长。2000年以前,有20位X-SCID患者接受了该疗法,结果5人出现类似白血病的症状,其中一人已经死亡。

    好在,波士顿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戴维·威廉姆斯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生克里斯托弗·鲍姆共同努力,想出了绝妙的解决方案。

    基因有两个“开关”,分别控制基因何时被开启,以及表达基因释放的强度。如果伽马逆转录病毒被安装在细胞周期附近,控制细胞分裂的开关就会被打开。

    威廉姆斯和鲍姆删除了这些开关,并安装了一个较弱版本的启动子。该理论认为,这样即使病毒安在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旁边,也不会产生影响。

    詹姆森就是接受新疗法的4个孩子中的一个。从最初的实验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接受伽马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患者从未患上白血病。

    “不过,现在就认为成功了还为时尚早。”威廉姆斯警告,以前的实验中,癌症的最初迹象用了3年才显现出来。

    基因疗法将进入更大的市场

    蓝鸟生物公司的首席科学官米奇却认为,伽马逆转录病毒稍显过时。他的公司正使用慢病毒来传送安装基因,研究显示,相比伽马逆转录病毒,慢病毒可以将引发癌症的几率减小30至100倍。

    这是因为慢病毒——特别是失去毒性的HIV-1病毒——不会推进细胞生长模式。

    威廉姆斯准备与蓝鸟合作,将慢病毒推广至其他领域,治疗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血液和免疫系统的癌症,甚至肿瘤。

    和我同行的一位女士走近时,詹姆斯眯起了眼睛。詹妮弗解释说,他总觉得没见过的女人就是护士,会给他打针。虽然已不再生活在泡泡里,但詹姆斯胸口仍有针孔。护士每隔几周就会为他注射成熟的抗体,直到T细胞足够强壮,可以自行制造抗体。

    詹妮弗告诉我,詹姆斯已经可以定期去学前班了。院子很小,但头顶的天空很大,詹姆斯用粉笔在地上涂鸦着,探索着泡泡之外的世界。

    美国《大西洋月刊》

 

“泡泡男孩”被治愈
大卫·维特尔:塑料泡泡中耗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