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英国《卫报》:保护新闻自由还是国家机密?

○本报记者 贾晓静 《 青年参考 》( 2013年12月11日   11 版)

    《卫报》主编拉斯布里杰在伦敦举行的听证会上接受质询

    图片来源 CFP

    作为帮助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秘密文件的“信使”,英国《卫报》的日子并不好过。

    经历了英国安全部门砸毁机密硬盘、首相隔空喊话警告等事件后,《卫报》仍不改其志,持续发表揭露NSA及其伙伴监控内幕的报道。这让以美国“马首是瞻”的英国政府难堪。

    日前,《卫报》总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前往英国议会,接受下院对该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公开质询,并为该报在“棱镜门”中起到的作用辩护。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卫报》已卷入“英国见诸文字的言论自由法所规定的最严重罪名”——“在英国本土散布涉及女王和国土安全的国家机密”罪,并可能因此被起诉。

    质询《卫报》意在转移注意力?

    在12月3日的听证会上,下议院议员对《卫报》总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质疑。

    一些保守党议员认为,《卫报》的行为纵容了恐怖行动,并损害了国家安全。

    在这场由保守党导演的公开质询上,拉斯布里杰承认爱德华·斯诺登曾向该报提供大量绝密信息,但否认披露这些信息的行为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卫报》从斯诺登处总计获得5.8万份文件,我们至今只报道了其中的26份。”他说,“被公开的内容,仅占所有文件的1%。”

    目前,这5.8万份文件保存在包括《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一家德国机构和一家巴西机构这4家手中。不过,英国政府对泄密事件的愤怒全部甩在了《卫报》身上。

    拉斯布里杰认为,《卫报》事实上对国家机密有一定程度的保护。“进行报道前,报社做了审慎的选择,考虑过哪些能发表而哪些不能,而且没有泄露任何人名,不存在危害国家安全之说。”

    但他同时也承认,该报曾用联邦快递寄送机密文件,这成为抓在美英两国政府手中的“小辫子”。保守党议员称,这种对机密材料不负责任的处理态度,“增加了敌国政府窃取消息的风险”,而《卫报》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此,拉斯布里杰并未明确回应。他强调,《卫报》会继续“负责任地发布消息”。“我们不会因恐吓而退却,也不会不顾一切地莽撞前行。”

    上世纪70年代曝光“水门事件”的美国记者卡尔·伯恩斯坦以信件声援《卫报》。现年69岁的他在信中说,拉斯布里杰被议会质询,是英国当局用心“险恶”之举,意在把公众注意力转移到媒体行为上。

    议员抛出“爱国论”

    “你是否爱国?”这个简单的问题,成了质询会结束后被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卫报》认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中藏有不少玄机。它把泄密事件带到另一个层面,试图用这种障眼法转嫁矛盾,逼拉斯布里杰就范——“面对这一问题时,无论毫不犹豫地回答,还是斟酌,都会被冠上恶名。”

    坐在质询席上的拉斯布里杰,明显对这一问题感到吃惊,但他明确表示,自己珍视祖国的民主和新闻自由。

    显然,保守党议员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你的意思是说,你利用这些有损国家安全的方式维护新闻自由吗?”

    “有这样一些国家,它们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民主国家,那里的新闻出版和言论都谈不上真正自由。那里的监察机构会告诉编辑他们该说什么、写什么,只因为政府在意。但这不是我所生活的国家。在英国,新闻自由的概念与美国不同,这正是我热爱这个国家的原因——在这里我们有写作、报道和思考的自由。”拉斯布里杰说。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对大英帝国和其子民来说,《卫报》并非危险的存在,但对执政当局来说它的确是个威胁;对《卫报》的倾轧,让人们看清是在幕后操控一切,并试图对民众藏匿那些存有疑问的活动。

    《卫报》满足斯诺登的要求

    拉斯布里杰称,自该报在报道中披露有关政府监控的保密文件后,英美两国的政府机构与他们进行了超过100次的会面,且遭遇了包括“事前限制出版”、强制毁坏《卫报》电脑硬盘等各种“旨在胁迫就范”的措施。甚至有英国议员要求警方起诉《卫报》,而这无疑是“破坏新闻自由的举动”。

    “一些人试图将国家安全当成王牌向《卫报》施压,但我们不会妥协。”他说。

    现在,《卫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披露的信息,已经不局限于媒体和政府间的争锋。它激起人们对情报活动规模以及相关法规政策限制的思考,即在国家安全问题面前,政府该怎样平衡新闻自由?

    在拉斯布里杰看来,斯诺登与《卫报》合作,正是基于该报有“言论自由”的“传统”。

    他告诉德国《明镜》周刊,一直以来,《卫报》都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为止,总部一直设在曼彻斯特,直远离政治中心。

    另一方面,《卫报》于5年前开始将数字化报道放在首位,向公众开放更多数字化信息,累计了大量读者群。

    “毫无疑问,斯诺登会选择那些众所周知的、可信赖的人来公布这些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他走近了格林沃尔德(最先与斯诺登联系的《卫报》记者)。作为一家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新闻机构,《卫报》恰能满足他的要求。”拉斯布里杰说。

 

英国军情六处加入“追捕游戏”
英国《卫报》:保护新闻自由还是国家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