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辣评

互联网广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作者 法哈德·曼约奥 ○译者 奇佳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7日   39 版)

    靠监控你的网络活动获取信息的网页广告,标榜精准投放,想你所想,但其实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它惟一的作用就是惹人讨厌。

    在网上冲浪,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广告,它们都是循着你在网上留下的足迹而来的。如果你问互联网广告人,他们为啥这样做,通常,你会得到两种回答。首先,他会告诉你,精准广告是你在网上冲浪的成本。维护谷歌和脸谱这样的网站需要大把资金,而你上来就用,不支付哪怕一分钱,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作为必要的代价,你即便不点击,也需要容忍一些广告。

    但要达成交易,显然还需要第二个条件,那就是:别担心,你会喜欢上广告的!这是互联网营销的伟大前景。当他们这样做时,广告达人会说,网页广告虽然向你推送了大量永远也不会买的产品,但它们绝不会惹恼你,相反,你会感到庆幸,因为正是通过广告的介绍,你才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多年来,我接触过很多大型技术公司的市场营销和隐私保护人士,他们全都谈到过类似的故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广告业走到了尽头。企业花费大把资金宣传他们的产品,而作为宣传对象的我们,大多不感兴趣,我们会下意识地忽略大部分宣传,因为显而易见,大多数广告推销的都不是我们需要的产品。互联网决意改变这一切,让大而不当且浪费严重的广告业摇身一变,成为精准高效的商业“红娘”。

    这是一个伟大的理论。然而,你打开浏览器,登录几家网站,扑面而来的是丑陋的现实。为什么互联网广告都这么低劣蹩脚?出现在搜索结果旁毫不起眼的文字广告是真正的革命性改变,相比之下,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大多数广告却似乎对你一无所知,它们并不清楚你想要买什么。

    就在刚才,我逛“高客”(Gawker,美国八卦网站)时,看到下面一则广告是关于一款价值7.3万美元的捷豹XJ豪华轿车。网络广告在大约1毫秒的处理时间内应该能分辨出以下事实:我是一个在线记者;我刚买了车(我的搜索记录能提供令人绝望的细节);我还没到50岁。

    “高客”的捷豹广告并不专门针对我,显而易见,它面向的是所有“高客”用户。但既然它占用的空间本可以用来向我推送更有吸引力的内容(比如,一则新车保险广告),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是失败的。

    捷豹的广告并不让人意外,但那些针对我的精准广告,也无法恭维。昨天我花了些时间浏览了Indochino,这是一家销售男士定制服装的网站。我曾撰文赞扬过这家网站和它的竞争对手,同时,也从这家公司购买过许多产品,因此,看到他们的广告算是合情合理。但是,直到今天,在我浏览的众多网站的每一个页面上,Indochino仍在“顽强”地出现,不是一则,而是两则、三则。这么做,我就会立马返回Indochino再次购买了吗?当然不会,我刚刚去过那里!我决定不买任何东西!从这件事你能得到一些启示吗?

    捷豹和Indochino的广告说明网络营销存在着一个可怕的问题,我称其为互联网广告的“恐怖谷效应”。现在的网络广告没办法向你推送有效的产品,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它们正监控着你的一举一动。

    “恐怖谷”是机器人专家森政弘创造的一个术语,它用来描述人们在看到与人类极其相似却又不完全相似的机器人时,内心产生的厌恶。针对性不强的互联网广告也会招致类似的感受。它们比现实中的销售员更愚蠢,且在烦人方面丝毫不逊色。

    我从同事那里收集了一些针对性不强的广告例子。它们有的不太令人讨厌,比如一名同事从网上眼镜零售商那里定购了一款试用眼镜,结果这家零售商“跟”了他几个星期;另外一些则让人尴尬,比如一名同事用家里的电脑购买了一款文胸,结果,这家网站一直向她办公室的电脑上推送带内衣女郎的广告,让所有经过她办公桌的人都笑而不语。

    很多广告往往会招致人们对这家公司的厌恶。我的同事在网上搜寻健身房会员信息多日,最终在Crunch上签订了协议。但可气的是,Crunch非但没有停止推送广告,还向他发送了同一款订单的打折信息。

    所有这些案例中的特定营销策略在广告业内被称为“再营销”。他们的理论是,一旦你访问了一家网站,却没有购买任何东西,你就展现了充分的兴趣,足以成为更多广告的目标。虽然暂时漏网,但只要商家足够坚持,你就能回心转意。

    有些公司矢志再营销。Indochino的广告经理奥马尔·哈贾尔告诉电子商务新闻网站GetElastic,他的公司每一次增加针对网站访客的广告投放量,网站的流量和销量就会增加。“人们似乎并不介意。”他说。

    也许有人不介意,但我介意。我刚刚翻出了一篇《石板》杂志上有关“恐怖谷”的旧文章,滑稽的是,整个页面上都是Indochino的广告。这难道不让人绝望?你刚访问完Indochino网站,第二天就要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这说明了什么?它们在跟踪你!

    这样的做法毫无必要。广告咨询公司Certified Knowledge的创始人和网络广告专家布拉德·格迪斯表示,网络广告的出现,让Indochino一类的公司能详细区分广告投放的对象、时机和地点。考虑到我访问网站的历史记录,Indochino应对我有足够的了解,知道我不会每天购买定制服装。我刚在他们的网站购物,因此立刻发起再营销攻势是很不明智的。Indochino也应该知道,我通常只会在晚上和周末购物,而不是在工作日期间。

    作为公司,应该针对每名用户设定广告的显示次数上限,或只在周末和我前往网站购物时显示广告,它们也可以在我访问网站几周后出现,提醒我再度访问。“这是一个营销执行问题,”格迪斯表示,“许多营销人员不会说‘这些用户买过东西了,我们现在不应向他们显示广告’,或者‘这些客户只在我们的网站停留了10秒钟’。他们不善于使用身边的工具。”

    格迪斯的观点在理论上并没有错,如果Indochino等网站能采用这些策略,它们就可以避免骚扰我和我的同事。但这一理论也存在更为严重的后果,如果广告商利用它们对我们的了解,更加巧妙地进行营销,那就意味着监视我们在网络上的活动对于网站方将更有价值。

    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多数网络广告恐怕都将难逃“恐怖谷”的厄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有一个短期解决方案。6月,谷歌推出了一款广告“静音”按钮。对于所有通过谷歌网络提供的广告,只要轻点广告右侧的叉键,这条广告就不再显示,而谷歌会“在将来尽最大努力显示更加相关的广告”。美好的“静音”,不是吗?

    □美国《石板》杂志

 

互联网广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牛津字典》2013年度单词:“Selfie(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