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连续3年,参会国都能找到不同方式,说出同样完全没意义的空话”

波兰气候大会:争吵不休,空谈依旧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7日   06 版)

    11月19日,波兰华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上发表讲话,并表示,对那些没为减缓全球变暖而尽全力的国家感到“特别担忧”。□图片来源 CFP

    11月21日,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成员,从波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出走”。

    当地时间11月23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华沙草草结束。由于与会各方无法达成一致,原定22日闭幕的会议被顺延一天,在36个小时不间断的密集谈判后,睡眼惺忪、疲惫不堪的谈判代表们,终于交上了并不精彩的“作业”。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为2015年将在巴黎召开的气候谈判大会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届时,各国代表将达成新的议定书,作为下一步节能减排、遏制气候变暖的行动脚本。

    最后一分钟才达成协议

    在23日之前,本次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各方,其实已经感到了绝望。经过两个星期的磋商,华沙谈判几乎没什么成就可以示人。仅有的成绩是,在保护热带雨林方面达成了新规定。

    虽然在闭幕前最后一分钟达成协议,让大会勉强有个交待,但这份艰难得来的成果饱受非议。大会协议规定,各国在2015年第一季度前各自公布减排计划,为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做好准备。

    可惜,据英国《卫报》报道,这个“难产”的协议在关键细节上并没达成共识。比如,各国公布的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对各国减排计划的衡量标准是怎样的,等等。

    澳大利亚环保组织Oxfam的发言人将此协议看得一文不值:“连续3年,参会国家都能找到不同方式,说出同样完全没意义的空话。”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结果起码为2015年巴黎谈判做了铺垫。“最后关头,华沙谈判达成了让这个程序进行下去的进展。”世界资源组织的詹尼弗·摩根对美联社说。

    一开始,各方就南辕北辙

    华沙的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时,恰逢台风“海燕”席卷菲律宾。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为齐聚华沙的政府代表们敲响了警钟。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显示,如不尽快采取行动遏止全球变暖,等待人类的将是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气候灾难。

    然而,华沙大会从一开始就南辕北辙。化石燃料公司和钢铁、汽车等高能耗产业,是大会的赞助商。东道主波兰同期还承办了煤炭行业峰会,公开表示打算更多地开发和依赖煤炭资源,受到了环保组织的谴责。

    但会议的失败,也并不全是波兰的错。与会代表从最开始就没打算做出实质性贡献。没有任何国家主动提高减排额度,相反,一些发达国家还要求削减已“认领”的减排份额,以保证国内经济发展。

    观察家称,华沙气候大会设在一个足球场内举行,代表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中,都在兜圈子。“这个比喻太贴切了。”基欧汉说。她曾是奥巴马的气候与能源特别助理,现在是环境保护基金会副主席。

    参与谈判的美国环境问题特使陶德·斯坦却不为会议的低效而担忧。《迈阿密先驱报》称,他认为,国际合作根本就无法达成减排目标,“我们都知道,所有与此相关的政策都取决于政府决定”。

    穷国与富国,矛盾不减反增

    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谁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一直争论不休,这个矛盾在华沙谈判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两方几乎从会议的第一天,吵到最后一天。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认识到,两者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差别,后者在工业化时期给环境造成严重负担,肩负着“历史责任”。

    按照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只有发达国家需限制碳排放。这是当年美国拒绝在议定书上签字的原因之一。美国主张,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应分担碳排放限额。

    这一争论将参会国家分成了穷国和富国两个对立阵营。从最后达成的协议草案看,富国占了上峰:他们成功用“承担义务”一词替换了语意含糊的“作出贡献”,使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需达到更高要求。

    此外,华沙会议上,还出现了一个自称“观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团体,认为《京都议定书》制定的“贫富区分对待”原则应发扬下去。这个团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他们希望新兴经济体可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因为消除贫困是其首要目标。发达国家排放温室气体的时间更长,因此对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也就更大。

    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坚持,2015年的巴黎谈判应该一视同仁。

    在富国帮穷国应对气候变化后果的问题上,华沙谈判毫无成果可言,却增加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对立气氛。2009年哥本哈根谈判中,富国承诺从2020年起,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作为对受害穷国的财政援助。而华沙谈判并没为该计划补充细节,富国也先后流露出反悔的迹象。

    期望已很低,却仍很失望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有20年历史,但仍没找到治疗地球“高烧”的“药方”。科学家的报告显示,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正在逐年增加,因为多数国家仍依靠燃烧化石燃料来带动经济发展。

    距离2015年巴黎谈判还有两年,从华沙谈判的结果来看,各国面对的仍是一张空白路线图。

    与会国家在技术层面争吵不休,也让环保组织失望透顶。11月21日,6个主要的环境保护组织忍无可忍,离开会场,并宣称谈判“走在一无所获的轨迹上”。

    “这两周,我们解决了气候变化问题吗?没有。”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顾问杰克·施密特说。“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并会在未来几年越发激烈。”他对法国24电视台表示,虽然参会前已将期望值降到了最低,但现在仍感失望。

    会后,欧盟气候变化特别代表海德格尔德对美联社说,联合国气候大会需在未来两年内为全球变暖提供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答案”,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她还质疑,这样的会议是否有必要年年举行,即使每年举行,是否应考虑增加主题,而非年复一年地泛泛争吵。

    环保人士注意到,越来越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讨论,其实已脱离联合国谈判框架,采用更有效率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方式。海德格尔德称,这就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存在的意义打上了问号。

    施密特也认为:“如果到巴黎谈判时还是一无所成,那么全世界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不能信任联合国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波兰气候大会:争吵不休,空谈依旧
大会太“扯”,非政府组织愤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