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漫画怎样成为日本的大众文化?

本报记者 高珮莙 实习生 段晓卿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0日   31 版)

    漫画大师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笔下的漫画形象

    漫画《北斗神拳》

    从1945年美国开始对日本的全面军事占领,漫画就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期后,漫画成为日本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

    日本漫画家千叶彻弥永远不会忘记一个特殊的日子。

    那天,数百人聚集在日本出版巨头讲谈社的办公室里,表情凝重,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所有读者都来了,尽管那天不是周末。人们从工作中抽身,包括商人和学生。所有人都身穿黑色服装,戴黑色臂章和黑色丝带,许多人买了鲜花和熏香。”千叶彻弥屡次回忆起1970年3月这次特别的集会。

    这次集会前,千叶彻弥在日本《少年杂志》上连载的拳击故事《明日之丈》中,主人公矢吹丈和对手力石彻迎来了决战时刻。为了让体重减到与矢吹丈同一重量级,力石彻刻意节食,将对手击倒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被力石彻深深感动的700多位读者,为他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追悼会。

    英国漫画策展人保罗·格拉维特一直致力于漫画的出版和推广,他在《日本漫画60年》一书中写道,这是日本第一次为漫画人物举办追悼会,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不过,在虚构的人物身上倾注如此多的感情,在日本读者中并不鲜见。从1945年美国开始对日本的全面军事占领,漫画就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

    廉价漫画走入寻常百姓家

    每天,报刊亭里都会有新出版的漫画杂志,散发着淡淡的化学药剂味道。

    除了层出不穷的连载故事让读者难以自拔,一如既往的低廉价格也是漫画杂志诱人的因素。历史悠久的《少年星期日》杂志有400多页,售价只有220日元(约合13.4元人民币)。

    保罗·格拉维特认为,最初来到日本的美国漫画,就是靠便宜得足以打动读者的价格赢得市场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连环画月刊有64页,用4种颜色印刷。为了控制成本,到了上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变成32页,其中的好几页都是广告,售价却从最初的10美分涨到了3美元。这些昂贵的漫画书常常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父母可以获得捆绑在杂志封面上的礼品。

    从美国到日本后,漫画杂志放下了不菲的身价,以“薄利多销”的姿态走入寻常百姓家。

    日本漫画杂志中通常有6到20个连载故事,大部分故事都是20页。为了降低成本,漫画用黑白印刷,用于宣告连载漫画开始的插页和广告页等用彩色印刷。大多数漫画杂志有200~400页。如果内容实在太多,漫画杂志会被胶装成有书脊的册子,真正成为一本厚重的书。

    漫画杂志这么便宜,人们每天都可以买一本,然后随手丢弃。《日本漫画60年》称,细心的卖家会给花花绿绿的漫画书包上牛皮纸书皮,方便读者在公共场所随意阅读。

    报刊亭关门后,人们可以在24小时便利店里买到漫画杂志,这里出售的漫画杂志占总销量的30%。几乎所有书店都开设了漫画专区或漫画走廊,有些书店甚至把整层楼都用来出售漫画杂志。不买也能看——在“租书屋”里花上10日元,就可以看足足两天。

    在公司和学校里,人们传阅、分享漫画杂志;在火车上、咖啡厅和面馆里,到处都有被丢弃的漫画杂志。从垃圾箱和回收箱里被取出后,它们出现在二手市场或街边小摊上,进入下一轮流通。

    售价低廉并不妨碍日本漫画创造巨额利润。保罗·格拉维特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在这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受欢迎的漫画杂志可以轻易获得每星期几百万册的销量,漫画杂志的营业额占杂志总营业额的六分之一,达2500亿日元。畅销的漫画杂志多次重印,“金属印版都磨出了洞”。

    全民动漫的时代一去不返?

    作为日本CG(电脑图形)动画的开山级人物,早稻田大学教授阪井滋和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动漫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期。

    在他记忆中,那时的日本虽在技术上不及美国,但经济处在上升阶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充满期望与热情,动漫制作人也不例外。

    刚进入动漫公司工作时,年轻的阪井滋和从画图到开车送邮件,每个环节都要自己动手。这几乎是每一个动画导演或制作人的必经之路。

    那时,故事漫画的创始人手冢治虫这样评价日本漫画:“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漫画犹如空气。”

    用全民动漫来形容那个年代并不为过:大量专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培养动漫人才;在糖果店和节日集市上,不为出版商认可的年轻人,以粗劣的纸张和低廉的价格兜售自己的作品;凌晨3点就起床打点家务的家庭主妇,在送走老公和孩子后见缝插针地画漫画,直到准备晚餐的时间,她们的作品最高可以卖500日元一张。

    为了更好地取悦读者,出版商用各种方式征询读者意见。大多数漫画杂志里都有邮资已付、附有调查问卷的明信片,为了吸引读者填写并寄回这些卡片,出版商给出了多种奖励,比如发放礼品、抽奖等。有的出版商甚至会停止出版不能进入销售排行榜前10名的连载漫画。

    “可惜那个年代一去不返了。”阪井滋和不无遗憾地对《青年参考》说。

    不过,早稻田大学法律系学生由里爱不这么认为。这个极热爱漫画的日本女孩把学习之外的时间都给了漫画:喝咖啡时,吃饭时,听讲座时,朋友聚会时,画笔从不离手。

    作为漫画发烧友,由里爱以画漫画同人本(以高人气漫画人物为蓝本创作)为主,但她的机会并不少。

    秋田书店、讲谈社、小学馆等出版商,每个月甚至每周都有“新人漫画赏”,喜欢画漫画的人可以投稿,作品被刊发后如果反响很好,就会有专人与作者联系,讨论出版单行本甚至系列漫画事宜。同人漫画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原作,成为很多漫画家出道的途径。

    看到自己的漫画被出版,在购物网站“虎穴”上出售,由里爱非常高兴。

    “梦想带来的光与热是薪水给不了的”

    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日本漫画的忠实粉丝小杨到日本留学。如今,完成了硕士学业的她,在一家动漫公司找到了工作。

    和从小画画、在专门学校里接受高强度训练的人相比,小杨没什么优势,在这家“不问学历,凭作品说话”的公司做初级图像处理的她只有拼命工作才能立足,凌晨下班是家常便饭。她说,这一行没有加班的概念,只要作品还没完成就不能下班,这是业界的规矩。

    漫画工作的辛苦,普通人难以想象。在40多年的漫画生涯中,“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为了在截稿日期前完成作品,经常一天只睡4个小时,被诊断出患有胃癌后,他恳求自己虚弱的身躯,“让我工作吧”。手冢治虫坚持创作,直到最后一刻。

    久坐、彻夜工作,对漫画家的眼睛、腰、手腕等伤害极大。《北斗神拳》的作者原哲夫就因为视力恶化不得不隐退。很多漫画家自嘲“出道后体重一斤也没增加过”,“出道后从来不用出门”。

    为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漫画家的出道年龄越来越早,有的甚至只有13岁。进入日本漫画销售量前10位的漫画家,有7人出道时不到22岁。

    画漫画的回报并不总和付出成正比。

    如今,小杨一个月能赚17万日元,与她同期毕业、做普通文职工作的硕士生,月薪约22万日元。但小杨依然为实现理想而雀跃,因为“梦想带来的光与热是薪水给不了的”。

 

漫画怎样成为日本的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