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秘密情报站直插德国政治心脏
秘密监听撕裂英德亲密关系?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13日
11
版)
 |
位于德国柏林的英国使馆屋顶上方,安装有疑似监听设备的白色箱形结构。 |
 |
一名女子戴着写有“停止间谍行为”字样的墨镜,抗议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行动(摄于华盛顿)。 |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全世界铺设拦截信息的“天罗地网”余波未消,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盟友亲密合作的“五眼”组织再次震惊世人。
“默克尔门”在德国掀起声讨巨浪后,美国不得不承诺结束对这一“友好国家”的监视。然而不久前,英国《独立报》曝出,英国政府通信部(GHCQ)从2000年开始,就已在该国驻德使馆设立秘密情报站,帮助NSA监听德国政治心脏。这一举动,让原本已出现裂痕的德英、德美关系再遭挑战。
英国在德政治心脏设监控网络
英国《独立报》日前透露,英国情报部门已在驻德使馆建立了“秘密情报站”,与10月27日德国《明镜》周刊揭露的美国使馆情报站“鸟巢”坐落在同一个街区,相距不到150米。
2008年,就在美国人入驻位于柏林的新使馆当天,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便将秘密情报站安在了屋顶上。当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齐聚新使馆,在觥筹交错间庆祝双方友谊时,美国人向德国的政治心脏“撒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监控大网”。
窃听装置藏在白色箱形结构内,有一扇用玻璃纤维制成的特殊窗户,虽不透明,但无线电信号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NSA共同运行的绝密项目“特别收集服务”(SCS)工作。
2010年,SCS仅在欧洲各地的使领馆就安装了19处电子间谍设备,用以截获东道主国家的数据,其中包括德国的柏林和法兰克福两处。
在德国第一电视台公布的红外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驻德使馆的间谍活动设施。“默克尔门”的喧嚣之后,默克尔与奥巴马进行了“结束友好国家彼此监视”的对话。
如今,这一广为德国人所知的情报设施业已关闭,红外图像上该区域的热量信号急剧下降,再也没有打开的痕迹。
然而,让德国人始料未及的是,依靠自己在“五眼”机构中的亲密伙伴英国,美国依然在德国留有后手,而且英国“下手”更早。
据斯诺登泄露的NSA秘密文件,英国政府通信部(GHCQ)从2000年建设驻德使馆以来,便在其屋顶上“同步”安装了白色圆柱形帐篷状的高科技设备,拦截德国首都的手机通话记录、无线数据和远距离通讯。这套“隐蔽的收集系统”,由一个“真正任务不为多数外交人员所知”的小职员运行。
更让德国人惊惧不已的是,这一情报站距离德国议会大厦、总统府等政治心脏地区近在咫尺。不过,考虑到该设备的位置,《独立报》猜测,这一操作不大可能从默克尔那里拦截信息。
在GCHQ协助下,华盛顿早前关闭了100个SCS设施中的一部分,并将工作转移到GCHQ手中。在雅典、布达佩斯、日内瓦、马德里、米兰、莫斯科、巴黎、布拉格、罗马等多个城市收集的数据,经由英国北安普敦郡皇家空军基地的中继设备,最终被传送到美国马里兰州,由美国情报机构分析和使用。
德英亲密关系产生裂痕
窃听装置触动了德国人的敏感神经。纳粹和东德秘密警察无孔不入的窥探,是德国人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让他们坚信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事实上,这并不是柏林第一次遭遇来自外国的窥视。早在冷战期间,英国就用类似设备拦截东德与前苏联之间的通信。
1971年,美国新闻专栏作家杰克·安德森报道称,NSA与GCHQ成功入侵前苏联生产的吉尔牌豪华轿车,监听其无线电通信线路。它们打探这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军事意图,发现前苏联领导人如何“戏谑、斗嘴和八卦”,或“像老女仆那样抱怨疾病”。
与今天的斯诺登一样,当时,NSA声称安德森的泄密让NSA无法继续监听前苏联领导人,这很快被证明是谎言。1972年5月26日,美国驻前苏联使馆仍在递送重要消息,确保东西方达成不使用反导弹导弹的协议。
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教授理查德·奥德里奇告诉英国《卫报》,英国在柏林的类似活动“非常普遍”。“这东西无处不在,我们现在有书面证据表明这一点。”
对“默克尔门”余韵未消的德国而言,这意味着与另一亲密盟友的关系也产生了裂痕。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通过外交机构拦截通信属于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国会议员沃尔夫冈·博斯巴赫告诉德国《每日镜报》:“最新进展表明,我们需要与英国签署一份‘零间谍’协议。这样成熟而深入的间谍行为是完全无法忍受的,必须处理。”
CDU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的国会议员汉斯-彼得·乌尔虽然表现得更加克制,但也强调德国应“有目的地开发技术,保护我们的数据”。自由民主党议员朱利安·于佩尔呼吁对情报服务进行进一步审查,因为“国际法很清楚地规定了使馆的用途,可以和不可以用来做什么”。
“英国在使馆屋顶运行情报站,显然是针对政客和记者。这些人会构成威胁吗?”欧洲议会成员、专门从事民权和数据保护的简·阿尔布雷特告诉《独立报》,“欧盟已要求卡梅伦政府解释GCHQ在欧洲的行为,但对方拒绝这么做。他说,对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活动不予置评。这并不符合欧洲合作的精神。我们又不是敌人。”
“这也许是悲哀的,未来我们将不得不假定自己正在被朋友暗中监视。信任诚可贵,但检查更有必要。”社会民主党议员、联邦议院情报监督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奥珀曼感慨道。
双方极力淡化监视指控?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曾邀请英国驻德大使西蒙·麦克唐纳,就这些指控进行解释,但双方具体讨论了什么,并未被透露。
卡梅伦的发言人坚称,麦克唐纳是被德国外交部“邀请”,而不是“召唤”,卡梅伦与默克尔及其政府都关系“极好”,而这将继续下去。
一位德国官员告诉《卫报》:“我们对这份报纸(《独立报》)报道的内容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的欧洲部门负责人就其询问了英国大使。这不是指控,它更多的是一种澄清,我们需要知道更多。”
《卫报》指出,唐宁街正试图缩小双方分歧,而默克尔和她的部长们也尽力淡化对NSA和GCHQ的监视指控。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英国外交官认为,间谍行为及其后果“令人极度尴尬”。“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无法讨论英国正在做什么,很容易推断出最坏的可能。”他说,“我能说的就是,我们与德国有很好的情报共享,我们不希望它被破坏。”
德国“左翼”党联合主席贝尔恩德·里克辛尔称,如果这些指控被证实,他将寻求召开欧盟特别峰会,讨论对英国可能的金融制裁。“我们已到了与这些国家外交关系严重紧张的地步,若间谍活动确有其事,得有人承担后果。”他说。
德国官员指出,利用使馆将非法窃听设备深入到德国政治心脏,让被排挤在“五眼”联盟之外的德国愈加感到被边缘化。
甚至有人提出,德国应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让他得以在欧洲议会的调查委员会中作证,揭发美国的监听恶行。
10月31日,斯诺登在莫斯科与德国绿党议员汉斯-克里斯蒂安·施特勒贝勒会面,表示愿意前往德国,协助调查美国针对德国的监听活动。11月7日,奥珀曼也代表德国联邦议院情报监督委员会,向政府提出了会见斯诺登的要求。
但德国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向路透社明确表示:“我们将再次坚持今年夏天的决定——斯诺登无权在德国获得庇护,因为他并非政治难民。”
至于默克尔,她一边向华盛顿埋怨诉苦,一边也不忘感谢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支持,以及强调双方联盟是多么至关重要。路透社认为,她不太可能同意庇护“美国的叛徒”斯诺登。
不过,斯诺登也曾明确告诉施特勒贝勒,他热切希望在俄罗斯的庇护到期后,能在“一个民主国家”得到庇护;身在莫斯科,他不会为德国人提供任何信息。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全世界铺设拦截信息的“天罗地网”余波未消,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盟友亲密合作的“五眼”组织再次震惊世人。
“默克尔门”在德国掀起声讨巨浪后,美国不得不承诺结束对这一“友好国家”的监视。然而不久前,英国《独立报》曝出,英国政府通信部(GHCQ)从2000年开始,就已在该国驻德使馆设立秘密情报站,帮助NSA监听德国政治心脏。这一举动,让原本已出现裂痕的德英、德美关系再遭挑战。
英国在德政治心脏设监控网络
英国《独立报》日前透露,英国情报部门已在驻德使馆建立了“秘密情报站”,与10月27日德国《明镜》周刊揭露的美国使馆情报站“鸟巢”坐落在同一个街区,相距不到150米。
2008年,就在美国人入驻位于柏林的新使馆当天,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便将秘密情报站安在了屋顶上。当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齐聚新使馆,在觥筹交错间庆祝双方友谊时,美国人向德国的政治心脏“撒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监控大网”。
窃听装置藏在白色箱形结构内,有一扇用玻璃纤维制成的特殊窗户,虽不透明,但无线电信号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NSA共同运行的绝密项目“特别收集服务”(SCS)工作。
2010年,SCS仅在欧洲各地的使领馆就安装了19处电子间谍设备,用以截获东道主国家的数据,其中包括德国的柏林和法兰克福两处。
在德国第一电视台公布的红外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驻德使馆的间谍活动设施。“默克尔门”的喧嚣之后,默克尔与奥巴马进行了“结束友好国家彼此监视”的对话。
如今,这一广为德国人所知的情报设施业已关闭,红外图像上该区域的热量信号急剧下降,再也没有打开的痕迹。
然而,让德国人始料未及的是,依靠自己在“五眼”机构中的亲密伙伴英国,美国依然在德国留有后手,而且英国“下手”更早。
据斯诺登泄露的NSA秘密文件,英国政府通信部(GHCQ)从2000年建设驻德使馆以来,便在其屋顶上“同步”安装了白色圆柱形帐篷状的高科技设备,拦截德国首都的手机通话记录、无线数据和远距离通讯。这套“隐蔽的收集系统”,由一个“真正任务不为多数外交人员所知”的小职员运行。
更让德国人惊惧不已的是,这一情报站距离德国议会大厦、总统府等政治心脏地区近在咫尺。不过,考虑到该设备的位置,《独立报》猜测,这一操作不大可能从默克尔那里拦截信息。
在GCHQ协助下,华盛顿早前关闭了100个SCS设施中的一部分,并将工作转移到GCHQ手中。在雅典、布达佩斯、日内瓦、马德里、米兰、莫斯科、巴黎、布拉格、罗马等多个城市收集的数据,经由英国北安普敦郡皇家空军基地的中继设备,最终被传送到美国马里兰州,由美国情报机构分析和使用。
德英亲密关系产生裂痕
窃听装置触动了德国人的敏感神经。纳粹和东德秘密警察无孔不入的窥探,是德国人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让他们坚信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事实上,这并不是柏林第一次遭遇来自外国的窥视。早在冷战期间,英国就用类似设备拦截东德与前苏联之间的通信。
1971年,美国新闻专栏作家杰克·安德森报道称,NSA与GCHQ成功入侵前苏联生产的吉尔牌豪华轿车,监听其无线电通信线路。它们打探这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军事意图,发现前苏联领导人如何“戏谑、斗嘴和八卦”,或“像老女仆那样抱怨疾病”。
与今天的斯诺登一样,当时,NSA声称安德森的泄密让NSA无法继续监听前苏联领导人,这很快被证明是谎言。1972年5月26日,美国驻前苏联使馆仍在递送重要消息,确保东西方达成不使用反导弹导弹的协议。
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教授理查德·奥德里奇告诉英国《卫报》,英国在柏林的类似活动“非常普遍”。“这东西无处不在,我们现在有书面证据表明这一点。”
对“默克尔门”余韵未消的德国而言,这意味着与另一亲密盟友的关系也产生了裂痕。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通过外交机构拦截通信属于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国会议员沃尔夫冈·博斯巴赫告诉德国《每日镜报》:“最新进展表明,我们需要与英国签署一份‘零间谍’协议。这样成熟而深入的间谍行为是完全无法忍受的,必须处理。”
CDU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的国会议员汉斯-彼得·乌尔虽然表现得更加克制,但也强调德国应“有目的地开发技术,保护我们的数据”。自由民主党议员朱利安·于佩尔呼吁对情报服务进行进一步审查,因为“国际法很清楚地规定了使馆的用途,可以和不可以用来做什么”。
“英国在使馆屋顶运行情报站,显然是针对政客和记者。这些人会构成威胁吗?”欧洲议会成员、专门从事民权和数据保护的简·阿尔布雷特告诉《独立报》,“欧盟已要求卡梅伦政府解释GCHQ在欧洲的行为,但对方拒绝这么做。他说,对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活动不予置评。这并不符合欧洲合作的精神。我们又不是敌人。”
“这也许是悲哀的,未来我们将不得不假定自己正在被朋友暗中监视。信任诚可贵,但检查更有必要。”社会民主党议员、联邦议院情报监督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奥珀曼感慨道。
双方极力淡化监视指控?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曾邀请英国驻德大使西蒙·麦克唐纳,就这些指控进行解释,但双方具体讨论了什么,并未被透露。
卡梅伦的发言人坚称,麦克唐纳是被德国外交部“邀请”,而不是“召唤”,卡梅伦与默克尔及其政府都关系“极好”,而这将继续下去。
一位德国官员告诉《卫报》:“我们对这份报纸(《独立报》)报道的内容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的欧洲部门负责人就其询问了英国大使。这不是指控,它更多的是一种澄清,我们需要知道更多。”
《卫报》指出,唐宁街正试图缩小双方分歧,而默克尔和她的部长们也尽力淡化对NSA和GCHQ的监视指控。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英国外交官认为,间谍行为及其后果“令人极度尴尬”。“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无法讨论英国正在做什么,很容易推断出最坏的可能。”他说,“我能说的就是,我们与德国有很好的情报共享,我们不希望它被破坏。”
德国“左翼”党联合主席贝尔恩德·里克辛尔称,如果这些指控被证实,他将寻求召开欧盟特别峰会,讨论对英国可能的金融制裁。“我们已到了与这些国家外交关系严重紧张的地步,若间谍活动确有其事,得有人承担后果。”他说。
德国官员指出,利用使馆将非法窃听设备深入到德国政治心脏,让被排挤在“五眼”联盟之外的德国愈加感到被边缘化。
甚至有人提出,德国应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让他得以在欧洲议会的调查委员会中作证,揭发美国的监听恶行。
10月31日,斯诺登在莫斯科与德国绿党议员汉斯-克里斯蒂安·施特勒贝勒会面,表示愿意前往德国,协助调查美国针对德国的监听活动。11月7日,奥珀曼也代表德国联邦议院情报监督委员会,向政府提出了会见斯诺登的要求。
但德国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向路透社明确表示:“我们将再次坚持今年夏天的决定——斯诺登无权在德国获得庇护,因为他并非政治难民。”
至于默克尔,她一边向华盛顿埋怨诉苦,一边也不忘感谢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支持,以及强调双方联盟是多么至关重要。路透社认为,她不太可能同意庇护“美国的叛徒”斯诺登。
不过,斯诺登也曾明确告诉施特勒贝勒,他热切希望在俄罗斯的庇护到期后,能在“一个民主国家”得到庇护;身在莫斯科,他不会为德国人提供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