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未来:极端天气变常事、城市化间接带来大热天

英国气候专家:全球减排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30日   08 版)

    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绿色气候基金”(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承诺提供的资金援助)议题将涉及。

    9月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将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变暖的可能性提高到了95%。

    10月23日,《青年参考》记者在北京独家采访了第五次报告气候成因部分的首席撰稿人、英国科学家皮特·斯考特,和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主任史蒂芬·贝尔切。

    不减排,人类将在35年内用光排放份额

    11月中旬,一年一度的世界气候大会将在波兰华沙举行。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最高级别会议,也是1995年以来联合国公约各缔约方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而进行责任分担的第19次谈判。

    过去18次谈判的最显著成果是《京都议定书》,它首次确定了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目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文件。但它的第一承诺期已于2012年底到期。根据去年多哈气候大会的决定,2013~2020年为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下个月的华沙谈判,就是第二承诺期的首次公约缔约方大会。

    全球气候变化事关全人类福祉,但在气候大会上,由于各国立场不同,谈判结果时常令人扼腕。作为专攻气候问题、此次应中国气象局之邀来华交流的科学家,斯考特和贝尔切认为,政府间谈判越快达成共识越好,因为情况已刻不容缓。

    贝尔切告诉《青年参考》:“最近的研究显示,如果要将地球的升温范围控制在两摄氏度以内,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碳排放量,就应控制在1万亿吨以下。这也许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可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排放了5000亿吨,也就是总量的一半。”

    5000年时间排放5000亿吨二氧化碳,这个结果似乎很乐观。然而,贝尔切说,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正在加快,如果按现有速度排放而不加节制,剩余份额将在35年内用光。

    “所以,科学家现在要设计每年碳排放量的预算。然后,将预算交给政治家和各国政府,后者则需决定,预算总量如何在国家间进行分配。”贝尔切表示,科学家的职责是尽量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帮助政治决策者做出正确决定。

    贝尔切对《青年参考》记者说,在科学家看来,解决气候问题有一个链条,第一步就是确认全球变暖的事实,这在很多证据的佐证下已基本完成;第二步是确定你所在地区的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这个阶段,各个区域的情况不尽相同。“具体操作以国家为单位,而国际和区域的合作则集中在减排,以控制全球变暖的速度上。每年11月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极端天气未来确会“常规”化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引用科研成果称,极端天气频发,已成全球现象。科学家预测,到2047年,高频发生的极端天气甚至将成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此次来华的斯考特是研究极端天气的专家,他告诉《青年参考》,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常规”这个结论,确实符合气候学家观测到的结果。

    他还指出,最常规的极端天气是高温和强降雨;但另一方面,作为极端天气的一种,极寒天气发生的频率正在降低。

    在斯考特看来,2047年的时间点并不是固定的。科学家是按照现有气候状况和人类活动做出的推测,人类活动的改变将会提前或延后极端天气常规化的到来。因此,当人们了解了在本世纪末将会发生什么之后,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变得刻不容缓。

    城市化带来更多的高温天气?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前所未有,那么城镇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没有关系?

    对此,贝尔切表示:“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城市在地球上所占面积相对并不大。”通过试验,气象学家现已证明,城镇化本身在短期内不会影响气候变化、不会加剧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才是罪魁祸首。

    但贝尔切说,城市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体现在其他地方。为了测试全球的温度到底是不是升高了,气象学家必须对一个地区进行长时间监测。这时问题就出现了:被观测地区很可能被极速扩张的城市“占领”,原来对旷野进行的监测不得不转为对城市的监测,监测和衡量的标准都必须发生变化。

    斯考特补充道,城市的气温高于乡村。因此,虽然城镇化不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但城市的昼夜温差小,会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经历更多难熬的炎热夜晚。从这个角度来说,城镇化的确让气候变暖的情况变得更糟。

    斯考特用2003年夏天欧洲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作为例证,当时的欧洲热浪造成超过3万人丧生。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这样的高温天气会变得更加频繁;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对全球变暖的感受,也会更加明显。

 

英国气候专家:全球减排刻不容缓
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