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首个大型氢燃料基地,探讨重审氢气储存罐材质标准,制定燃料电池车标准
日本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车产业
○本报记者 陈楚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09日
48
版)
|
|
日本资源匮乏,是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大国。正因如此,日本具有极强的危机意识,导致该国相比其他国家,孜孜以求地研究新技术和开发新能源,尽可能节约有限的资源或者取得新能源。
以汽车行业为例,在公认的节能减排领域,如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日本企业技术和产品都走在世界前列。现在,日本又欲称霸觊觎已久的氢燃料电池车市场。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近期实质性推进了其氢燃料项目,希望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型基础设施有望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得以建立。报道称,该国千代田化工建设公司将于两年后在川崎市建设世界首个氢燃料大型供给基地,此基地可每天向4万辆燃料电池车提供燃料,可将燃料成本降低30%,投资额约为19亿人民币。
其他日本企业,如大阪燃气公司也在开发低成本氢燃料技术;川崎重工将推进在澳大利亚利用煤炭提取氢并运往日本的计划。而在俄罗斯,到2025年将建设氢工厂,投资额预计为12亿~19亿元人民币,利用当地廉价的水电以电解水方式实现氢的量产。
实际上,很早以前世界各国就已开始探讨如何利用“取之不尽”的氢能源。然而,可制造技术、贮存和如何稳定利用,一直以来掣肘着全球科学家以及希望尽早商业化的企业家。包括德国宝马这样的优秀汽车制造商,也在一时兴奋后将氢能源转入技术储备阶段。
日本汽车及相关行业,则在高喊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及纯电动汽车的同时暗度陈仓,继今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工作会议上,就燃料电池车安全性国际标准采用日本方案达成协议后,为了普及作为新一代环保汽车的燃料电池车,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很快开始探讨重审氢气储存罐材质标准等,以便增设可补给燃料的“氢气站”。
有资料显示,日本早在2005年便制定了燃料电池车安全标准,并一直以此推进谈判,若国际标准确定,各国将制定和修改国内法以统一标准,日本厂商将无需为配合出口目的地要求而改变性能参数,可以快速抢占未来10年内扩大至人民币约2000亿元的全球市场份额。今年,日本、美国和欧盟等33个国家和地区将有望按日本国内性能参数进行出口。
为摆脱燃料补给网的配备滞后问题,日本政府还在经济增长战略中提出了放宽相关管制的计划,力争在2015年投放市场。千代田化工就是这一系列迅速行动的结果。日本经产省资源能源厅透露,日本政府计划在2014年年底前协助在全国建设约100个氢气站。
不仅如此,丰田、日产和本田等纷纷计划2015年在日本全面销售氢燃料汽车,丰田还计划在美国市场展开销售。该公司表示,“国际标准得以明确后,将更容易建立量产体制”。
相反,通用汽车CEO艾克森指出,“我们对零排放的氢燃料电池抱有期待,过去两年里,这项技术成本已经减少了10万美元,但产量小以及高价趋势可能延续到2020年,甚至更久。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重要。”看上去,美国车企似乎对此不屑一顾。至于欧洲汽车巨头,除了奔驰有所行动,似乎都在静观其变。
日本资源匮乏,是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大国。正因如此,日本具有极强的危机意识,导致该国相比其他国家,孜孜以求地研究新技术和开发新能源,尽可能节约有限的资源或者取得新能源。
以汽车行业为例,在公认的节能减排领域,如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日本企业技术和产品都走在世界前列。现在,日本又欲称霸觊觎已久的氢燃料电池车市场。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近期实质性推进了其氢燃料项目,希望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型基础设施有望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得以建立。报道称,该国千代田化工建设公司将于两年后在川崎市建设世界首个氢燃料大型供给基地,此基地可每天向4万辆燃料电池车提供燃料,可将燃料成本降低30%,投资额约为19亿人民币。
其他日本企业,如大阪燃气公司也在开发低成本氢燃料技术;川崎重工将推进在澳大利亚利用煤炭提取氢并运往日本的计划。而在俄罗斯,到2025年将建设氢工厂,投资额预计为12亿~19亿元人民币,利用当地廉价的水电以电解水方式实现氢的量产。
实际上,很早以前世界各国就已开始探讨如何利用“取之不尽”的氢能源。然而,可制造技术、贮存和如何稳定利用,一直以来掣肘着全球科学家以及希望尽早商业化的企业家。包括德国宝马这样的优秀汽车制造商,也在一时兴奋后将氢能源转入技术储备阶段。
日本汽车及相关行业,则在高喊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及纯电动汽车的同时暗度陈仓,继今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工作会议上,就燃料电池车安全性国际标准采用日本方案达成协议后,为了普及作为新一代环保汽车的燃料电池车,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很快开始探讨重审氢气储存罐材质标准等,以便增设可补给燃料的“氢气站”。
有资料显示,日本早在2005年便制定了燃料电池车安全标准,并一直以此推进谈判,若国际标准确定,各国将制定和修改国内法以统一标准,日本厂商将无需为配合出口目的地要求而改变性能参数,可以快速抢占未来10年内扩大至人民币约2000亿元的全球市场份额。今年,日本、美国和欧盟等33个国家和地区将有望按日本国内性能参数进行出口。
为摆脱燃料补给网的配备滞后问题,日本政府还在经济增长战略中提出了放宽相关管制的计划,力争在2015年投放市场。千代田化工就是这一系列迅速行动的结果。日本经产省资源能源厅透露,日本政府计划在2014年年底前协助在全国建设约100个氢气站。
不仅如此,丰田、日产和本田等纷纷计划2015年在日本全面销售氢燃料汽车,丰田还计划在美国市场展开销售。该公司表示,“国际标准得以明确后,将更容易建立量产体制”。
相反,通用汽车CEO艾克森指出,“我们对零排放的氢燃料电池抱有期待,过去两年里,这项技术成本已经减少了10万美元,但产量小以及高价趋势可能延续到2020年,甚至更久。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重要。”看上去,美国车企似乎对此不屑一顾。至于欧洲汽车巨头,除了奔驰有所行动,似乎都在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