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温柔战士:美国社会学家在阿富汗

作者 [美] 詹姆斯·道 译者 随风 《 青年参考 》( 2013年09月25日   32 版)

    《温柔战士》(The Tender Soldier),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2013年8月,368页。

    过去数年间,大批美国社会学者奔赴阿富汗,冒着生命危险搜集有关当地社会文化的信息,是在帮助这个国家重建,还是仅仅服务于军方的“反叛乱”策略?

    无论是在阿富汗还是伊拉克,暂且抛开“孰是孰非”这种难有定论的话题,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两场战争为美国人敲响了警钟——我们对这颗星球上其他地区的文化的了解少得可怜。大量新入伍的士兵连出国旅游的经验都没有,就被派到了异国他乡。就连战地司令员,对他们即将跟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要保护谁、又要杀死谁,都不甚了了。 

    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美国军方推出了“人类地形系统”(Human Terrain System)项目,招募文化专家组成特遣队,奔赴前线,说是要为士兵们提供文化差异咨询。    

    在《温柔战士》一书中,记者瓦妮莎·吉扎里讲述了一位在前线服务的社会学家的故事。保拉·劳埃德素来特立独行、喜欢冒险且理想主义,进入该项目前就当过兵。退伍后,她选择留在阿富汗,负责国际援助事务。人类地形系统成立新的小组时,她果断投身其中。

    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到,奥巴马首次当选总统的同一天,劳埃德女士在坎大哈遇袭殉职。至于是谁将她杀害,作者并没着太多笔墨——主要人物一开场便惨遭不幸,让人大跌眼镜,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这只是个引子,作者的写作手法令人联想到尼尔·希恩的《冲出越战》,对华盛顿一手想要帮阿富汗人治国安邦,一手燃起战火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剖析。

    吉扎里曾常驻亚洲多国,撰写的报道见于美国各大报刊。按她的说法,人类地形系统的诞生,缘自美军饱受路边炸弹之苦,本是为减少伤亡人数的权宜之计。专家们最初志在建立当地人口种族的数据库,后逐步演变为军事行动的组成部分。该项目获得的拨款高达6亿美元,特遣小组结成网络,通过大量实地走访,帮助军方解析当地文化——即使很多社会学家从未涉足过阿富汗,或是没有去过那里也无关紧要,只要能为美军的反叛乱行动服务即可。

    2006年底,当时还是三星将军、后来成为驻阿富汗司令、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戴维·彼得雷乌斯主编了美军的《平叛战地手册》,警告说:“越是滥用武力,情况就会越糟。有时,对于反美武装的挑衅,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回应。”该手册的指导思想,被称为“彼得雷乌斯主义”;他曾反复强调,“人类地形”因素在反叛乱作战中比任何策略都重要。

    在五角大楼,人类地形系统经历了“井喷式增长”,在2007年一年之内,由6个小组发展为26个小组。然而,参与其中的学者们并不清楚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取得的信息,到底是被用来建立阿富汗的公民社会、保护平民,抑或根本是被用来消灭反美势力的。    

    吉扎里进行了尖锐的剖析:“文化分析作为一种工具,你可以用它拯救生命,或是进行屠戮,它可以成为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也可以成为杀人的凶器。”

    不管外界怎样看,劳埃德女士坚信自己是在帮助阿富汗民众。敏锐、好奇心和对阿富汗的知识储备,让她成为最优秀的田野调查者。当然,也有许多人不称职。在吉扎里笔下,一个专家从未听说过哈扎拉族(居住在阿富汗中部),另一个假扮医生以骗取村民的信任。

    吉扎里描绘的人物如此鲜活,除了劳埃德,她写了许多参与这个项目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一名美军陆战队员,曾被派去协助保护劳埃德女士,她的死改变了他的命运。就协助创立人类地形系统的退役上校蒙哥马利·麦克菲特,作者也倾注了笔墨。

    令人佩服的是,吉扎里成功地采访了将汽油泼到劳埃德身上,令她置身火海的那个阿富汗人。她最初以为,凶手是一名塔利班的同情者,可是,在追查了他的家属和邻居后,像阿富汗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一样,吉扎里也搞不懂此人的杀人动机了。

    “我不是个热衷战争的人,”劳埃德女士生前的同事、一位人类学教授如是说,“但我也认为军队处境艰难,我们正试着去做正确的事情。”从这种矛盾心态不难看出,越战结束后,学术界与军方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

    在为《平叛战地手册》撰写引言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军事政策专家莎拉·B·休厄尔写道:“如果美国想让反叛乱策略以体面的方式获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后果。”“付出代价是必须的,但只要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心甘情愿地承受代价就是个可选项。”     

    毫无疑问,保拉·劳埃德在这个故事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承担了相应的后果。

    美国《纽约时报》

分享到:

 

温柔战士:美国社会学家在阿富汗
图画书让沟通跨越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