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2》:“中国风”or“毁童年”?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9月25日
31
版)
 |
《蓝精灵2》海报 |
9月12日,3D动画电影《蓝精灵2》登陆中国大陆,以首周末6086万元的票房,成为自去年10月以来成绩最差的周票房冠军。
在《蓝精灵2》中,好莱坞刻意讨好中国观众,后者却似乎并不领情,因为在观众看来,“中国元素”其实就是“中国好广告”。
“中国特供版”《蓝精灵2》成了“中国好广告”?
蓝妹妹依然甜美活泼,小伙伴们依然卖萌耍宝,阴险狡诈又无比笨拙的格格巫老先生仍然在咕嘟咕嘟冒着泡的坩埚里熬着“精灵汤”。可是,刷新浪微博、看《中国达人秀》、用蓝月亮洗手液洗泡泡浴的蓝精灵,还是中国观众记忆中来自“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蓝精灵吗?
继此前祭出独门武器“中国特供”的《变形金刚3》之后,《蓝精灵2》也特立独行地走起了“最炫中国风”。
当巴黎观众在街头欣赏格格巫的法术时,银幕突然缩小成电视画面,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主持人程雷在新闻节目中,用标准的普通话报道格格巫魔术表演的消息及其强大影响力。而在原版中出镜的,是美国人气电视节目《今夜娱乐》的性感女主持南希·欧代尔。
齐心协力大战格格巫之前,蓝精灵们在帕特里克家的洗手池里嬉戏,洗手台上摆着中国观众最熟悉不过的蓝月亮洗手液。蓝精灵们特意去试用了这一高科技洗涤产品,在它制造的丰富泡沫中洗去身上的污渍,最终战胜了格格巫。
此外,格格巫抬起出租车的网络视频,出现在国内电影网站“时光网”上;阿兹猫的脸谱网主页被替换成新浪微博;讲述蓝妹妹身世之谜的书,封面上赫然出现了“蓝精灵学”4个3D汉字;片尾,两名中国乘客用中文商量着去坐摩天轮……
英国《独立报》称,好莱坞正在疯狂追逐中国电影市场,这一切都是由商业价值驱使的。据说,《蓝精灵2》光靠这些广告植入的收益就赚回了制作成本。
中国观众似乎对好莱坞的刻意讨好并不领情。因为在观众看来,“中国元素”其实就是“中国好广告”,如此“明晃晃地植入广告”,“突如其来地抹杀了还没落定的笑点”,实在太过破坏电影氛围。
对于“好莱坞向华语市场谄媚到露骨”的行为,网友“senna”十分不齿,他“还是喜欢2D版,喜欢沉浸在虚幻世界里的漫画和动画”。网友“苏筱兀”认为,影片中大量的中国广告元素令中国人“有些不自在”,“一种一直被‘歧视’的奇妙感挥之不去”。还有人质疑,单靠卖萌和中国元素,能否拯救“弱智一样的故事情节”,能否征服观众的心。
“狗血”程度已经达到“毁童年”的地步
电影《蓝精灵2》中,蓝精灵离开村子,来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繁华都市巴黎。蓝妹妹则在遇险、被救的过程中,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
原来,这个在村子里大受欢迎的金发碧眼小美女,其实是由格格巫制造出来,放到蓝精灵村去搞破坏的“捣蛋鬼”,幸好被“养父”蓝爸爸施魔法改变。格格巫为了将新的“捣蛋鬼”改造成蓝精灵内奸,才抓来自己的这个“女儿”。
显然,有真人出演、讲成人笑话的《蓝精灵2》,并不打算放过对蓝精灵的故事有过集体记忆的成年人群体,但正如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所说,它主打的还是儿童市场。
这部影片到底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观看?东西方观众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称,这部仅可给两颗星的影片只能让不懂事的孩子傻笑,而这一年龄的界限是10岁,因为10岁以上的孩子有能力发现它的糟糕透顶。而中国网友“Newcat”认为,《蓝精灵2》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堪比《小时代》,“不适合超过5岁的常人观看”。
英国《每日邮报》感慨道,愚蠢的《蓝精灵2》“令人沮丧”,角色“可恶、混乱、缺乏幽默感”。因此,看《蓝精灵2》“不是欢乐而是惩罚”,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或打算威慑他们不要淘气,这部影片倒是值得“衷心推荐”。
网友“樱下枫雪”却认为,《蓝精灵2》既然放低姿态,开启了“智商已下线”模式,观众就不该对它要求太多,“毕竟这只是商业娱乐片,不是什么大道理悬疑用脑片”。
网友“叁叁俩俩”也觉得,既然明知《蓝精灵2》的受众是小朋友,选择了用儿童的视角去看,观众就必须接受它的简单和恶俗,“我们不能批判这种幼稚,如同不能批判自己的童年,因为正是这样的简单给了我儿童的回忆,不多不少幼稚得恰到好处的回忆”。
《纽约每日新闻》称,对许多成年观众来说,“蓝精灵”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习惯。
在这个被怀旧风潮席卷的时代,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喜欢从旧时光中翻出点儿值得回味的东西,在回忆的招牌下,愿意为童年买单的观众不在少数。只不过,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此片的“狗血”程度已经达到“毁童年”的地步。
不过,对很多已拖家带口的“80后”来说,带着孩子去看《蓝精灵2》一举两得,买票还是值的。

9月12日,3D动画电影《蓝精灵2》登陆中国大陆,以首周末6086万元的票房,成为自去年10月以来成绩最差的周票房冠军。
在《蓝精灵2》中,好莱坞刻意讨好中国观众,后者却似乎并不领情,因为在观众看来,“中国元素”其实就是“中国好广告”。
“中国特供版”《蓝精灵2》成了“中国好广告”?
蓝妹妹依然甜美活泼,小伙伴们依然卖萌耍宝,阴险狡诈又无比笨拙的格格巫老先生仍然在咕嘟咕嘟冒着泡的坩埚里熬着“精灵汤”。可是,刷新浪微博、看《中国达人秀》、用蓝月亮洗手液洗泡泡浴的蓝精灵,还是中国观众记忆中来自“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蓝精灵吗?
继此前祭出独门武器“中国特供”的《变形金刚3》之后,《蓝精灵2》也特立独行地走起了“最炫中国风”。
当巴黎观众在街头欣赏格格巫的法术时,银幕突然缩小成电视画面,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主持人程雷在新闻节目中,用标准的普通话报道格格巫魔术表演的消息及其强大影响力。而在原版中出镜的,是美国人气电视节目《今夜娱乐》的性感女主持南希·欧代尔。
齐心协力大战格格巫之前,蓝精灵们在帕特里克家的洗手池里嬉戏,洗手台上摆着中国观众最熟悉不过的蓝月亮洗手液。蓝精灵们特意去试用了这一高科技洗涤产品,在它制造的丰富泡沫中洗去身上的污渍,最终战胜了格格巫。
此外,格格巫抬起出租车的网络视频,出现在国内电影网站“时光网”上;阿兹猫的脸谱网主页被替换成新浪微博;讲述蓝妹妹身世之谜的书,封面上赫然出现了“蓝精灵学”4个3D汉字;片尾,两名中国乘客用中文商量着去坐摩天轮……
英国《独立报》称,好莱坞正在疯狂追逐中国电影市场,这一切都是由商业价值驱使的。据说,《蓝精灵2》光靠这些广告植入的收益就赚回了制作成本。
中国观众似乎对好莱坞的刻意讨好并不领情。因为在观众看来,“中国元素”其实就是“中国好广告”,如此“明晃晃地植入广告”,“突如其来地抹杀了还没落定的笑点”,实在太过破坏电影氛围。
对于“好莱坞向华语市场谄媚到露骨”的行为,网友“senna”十分不齿,他“还是喜欢2D版,喜欢沉浸在虚幻世界里的漫画和动画”。网友“苏筱兀”认为,影片中大量的中国广告元素令中国人“有些不自在”,“一种一直被‘歧视’的奇妙感挥之不去”。还有人质疑,单靠卖萌和中国元素,能否拯救“弱智一样的故事情节”,能否征服观众的心。
“狗血”程度已经达到“毁童年”的地步
电影《蓝精灵2》中,蓝精灵离开村子,来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繁华都市巴黎。蓝妹妹则在遇险、被救的过程中,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
原来,这个在村子里大受欢迎的金发碧眼小美女,其实是由格格巫制造出来,放到蓝精灵村去搞破坏的“捣蛋鬼”,幸好被“养父”蓝爸爸施魔法改变。格格巫为了将新的“捣蛋鬼”改造成蓝精灵内奸,才抓来自己的这个“女儿”。
显然,有真人出演、讲成人笑话的《蓝精灵2》,并不打算放过对蓝精灵的故事有过集体记忆的成年人群体,但正如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所说,它主打的还是儿童市场。
这部影片到底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观看?东西方观众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称,这部仅可给两颗星的影片只能让不懂事的孩子傻笑,而这一年龄的界限是10岁,因为10岁以上的孩子有能力发现它的糟糕透顶。而中国网友“Newcat”认为,《蓝精灵2》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堪比《小时代》,“不适合超过5岁的常人观看”。
英国《每日邮报》感慨道,愚蠢的《蓝精灵2》“令人沮丧”,角色“可恶、混乱、缺乏幽默感”。因此,看《蓝精灵2》“不是欢乐而是惩罚”,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或打算威慑他们不要淘气,这部影片倒是值得“衷心推荐”。
网友“樱下枫雪”却认为,《蓝精灵2》既然放低姿态,开启了“智商已下线”模式,观众就不该对它要求太多,“毕竟这只是商业娱乐片,不是什么大道理悬疑用脑片”。
网友“叁叁俩俩”也觉得,既然明知《蓝精灵2》的受众是小朋友,选择了用儿童的视角去看,观众就必须接受它的简单和恶俗,“我们不能批判这种幼稚,如同不能批判自己的童年,因为正是这样的简单给了我儿童的回忆,不多不少幼稚得恰到好处的回忆”。
《纽约每日新闻》称,对许多成年观众来说,“蓝精灵”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习惯。
在这个被怀旧风潮席卷的时代,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喜欢从旧时光中翻出点儿值得回味的东西,在回忆的招牌下,愿意为童年买单的观众不在少数。只不过,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此片的“狗血”程度已经达到“毁童年”的地步。
不过,对很多已拖家带口的“80后”来说,带着孩子去看《蓝精灵2》一举两得,买票还是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