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香港公共交通系统堪称典范

○作者 尼尔·帕杜科尼 ○译者 奇佳 《 青年参考 》( 2013年09月18日   25 版)

    香港使用的八达通地铁卡

    □本版图片来源 CFP

    香港地铁内的无线上网服务窗口

    □本版图片来源 CFP

    香港地铁系统设计巧妙的融资体系,在提供世界一流服务的同时,却没有给地区财政造成过多负担。

    纽约人对地铁系统的抱怨闻名于世:尽管票价不断上涨,服务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更糟糕的是,票务收入无法维持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营;由于票价只能涵盖大约45%的日常运营成本,纽约市不得不依赖附加税和政府补贴,来维持地铁运行。而基建费用(系统扩充、升级和维修)又是另外一笔钱,需要更多州和联邦补贴以及资本市场债券才能负担。

    在这方面,纽约并不孤单,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纽约需要在不提高票价的情况下,尽力平衡现有开支并借债进行系统升级。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吗?也不尽然。以香港为例:香港地铁公司(MTR)管理着香港岛以及自2006年以来九龙北部的地铁和公交系统,并被视为全世界公交管理的典范。2012年,香港地铁的营收为360亿港元(约合284亿元人民币),并实现利润20亿美元。更为可观的是,香港地铁的票价冲抵率(票价的运营成本覆盖率)为世界最高,达185%。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样的数字几乎闻所未闻,在排名第二的新加坡,这一比例仅为125%。

    除香港外,香港地铁公司还在中国的北京、杭州和深圳运行着单独的地铁线路。英国伦敦地铁的两条线路,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和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整个地铁系统,也由他们管理。在香港,港铁提供在世界其他地方鲜见的众多服务,包括地铁站公用电脑、轮椅和儿童车无障碍通道(以及地铁内的专用存放空间)、玻璃屏蔽门、通用扫描式公交卡(也可在当地零售店作为借记卡使用)、清楚合理的标识,以及在长途地铁上,为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以免去拥挤之苦的人提供的头等车厢。

    香港为什么能承担所有这些服务?答案看似简单:“增值回馈”。

    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香港地铁理解城市密度,或者换句话说,经济学家所谓“集聚”的货币价值。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商业活动需要地铁把客户从城市的一端运送到另一端。如此一来,香港地铁就得以与店主达成协议:作为交换,地铁公司运输客户,并从商场获得利润分成,签署共同所有协议或取得一定比例的物业开发费用。在许多情况下,整个商场都归港铁所有。香港地铁基本上属于垂直整合业务的一个环节,通过“地铁+物业”的模式,控制着交通工具和乘客离开时的必经之路。香港最高的两栋摩天大楼均归港铁所有,与之类似的还有邻近每一个地铁站的众多办公楼、商场和居民区(有些甚至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铁直接相连)。更不用说,地铁站内的所有零售店都是从港铁租来。同时,这些地铁站还兼做大型购物商场之用。

    来自房地产业的利润,加上85%的票价盈余,补贴到公共交通发展上——各项收益为资本扩张和系统升级埋单。港铁的财务充裕,意味着公交系统需要更少的维护和维修中断,这反过来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资本投资效率,并鼓励更多人乘坐地铁。而更多的客户就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即便票价相对低廉——视距离而定,大多数的通勤费用约为4~20港元(约合3~16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在伦敦,搭乘一次地铁的费用可达18美元(约合110元人民币)。在香港,监管机构将票价与通胀和利润挂钩,以此来限制涨价。并且,港府近期还开始向月收入低于1万港元(约合7890元人民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每月600港元(约合473元人民币)的交通补贴。

    这种公共交通管理模式部分归因于香港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香港没有郊区,人们不需要开车上下班,因此这一地区的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动机来使用公交系统。这一特点,结合其他法规,保持了香港较低的汽车拥有量:在香港,每百辆汽车中仅有6辆归个人所有,在美国,这一数字接近70辆。并且,纽约地铁是在一个世纪之前建成的,在20世纪的郊区扩张过程中,有大部分交通因素都被忽略了。而香港地铁是在1970年代晚期建成的,因此,它不需要依赖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且缓慢升级的信号技术(纽约地铁经常因信号升级被关闭)。

    作为政府持有大部分股份的独立公司,香港地铁可以自行开发房地产,雇佣和解雇人员,并作出明智的商业决策——相比之下,纽约以及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必须与工会和法律限制周旋。

    增值回馈被视为公共交通管理的典范。在投资20亿美元,延伸到哈德逊广场的地铁7号线项目上,纽约市正在试水这一方法,通过与州城市交通管理局和项目开发商合作,从新开通的地区收取房产税,以便为延长线提供资金。此外,专用税也起到类似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而言,香港地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能够理解,地铁系统并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它也是城市生活和经济福祉的关键。

    □美国《大西洋月刊》

分享到:

 

香港公共交通系统堪称典范
中国农村医保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