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西学东见

书记和县长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邵立 “政见”观察员 《 青年参考 》( 2013年09月18日   03 版)

    研究者总结说,论文证实了干部选拔和升迁制度作为基层官员的激励措施,深刻影响了公共教育的投入。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升迁轨迹并不一致,导致了他们对教育投入的态度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也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提供。

    地方教育投入的增减,和地方官员的政治任期有很大关系。这是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吕晓波教授和北京大学的刘明兴研究员在今年美国政治学年会上提出的观点。

    两位研究者根据全国六个省份的县级政府2001~2007年之间的教育经费变化,结合当地政府县委书记和县长的任期更替,进行定量分析,再加上一部分实地采访调研的资料,然后进行讨论。

    他们认为:由于选拔干部的制度,他们的任期不固定,并没有从加大教育投入获取政治资本的强大动力。他们的研究论文也证明,县委书记任期和当地教育投入变化的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相反,县长的任期通常比较固定,时间也比较长,他们更倾向于加大当地的教育投入,利用教育投入换取基层的支持。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县长和县委书记都无一例外地热衷于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其中两个案例里,县委书记都喜欢投资校园建设,但吝于把预算花在聘请老师等“软件”上。

    县委书记与县长的权力斗争,也密切影响着对教育投入的态度。如果一个拥有政治实力的县长对教育投入一直很支持,“空降”下来的县委书记也会有加大教育投入的冲动。在一个案例中,县委书记在上任初期大手笔投资教育基础设施,以获取人们的支持,但三年后,当他扶植的干部基本垄断当地官场之时,教育投入也随之减少了。如果县长本身在当地任期不长,权力地位也并不稳固,那么县委书记对教育投入的态度也就会比较冷淡。

    反观县长们,他们对教育投入的热情,也和自己的政治前途密切相关。与县委书记不一样,县长升迁最主要的途径便是被提拔为当地的县委书记。论文中的统计分析表明,在这些县长升迁成为县委书记之后,当地教育预算投入比之前减少4%。这说明,县长们将教育投入当成是获取政治资本的一个途径。当县长成为县委书记之后,他们对教育投入的热情也随之减少。

    研究者最后总结说,论文证实了干部选拔和升迁制度作为基层官员的激励措施,深刻影响了公共教育的投入。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升迁轨迹并不一致,导致了他们对教育投入的态度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也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提供。

    研究者评论道,当今的干部管理制度,尤其是县委书记的快速流动,虽然加强了上级政府对干部的控制,减少了他们在地方培植势力的可能,但在激励官员为地方事业长期发展的政策决策方面,显得不那么成功,甚至有负面效果。从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可以看出,地方人民的长远福利也没有整合到县委书记的升迁考核之内。这也表明,中国地方政府的官员需要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分享到:

 

书记和县长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文明不是靠法律约束出来的